推荐期刊

中国发展新闻学建设的五块基石

时间:2015-12-20 20:39:29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关键词: 发展新闻学 中国 基石 [摘要]: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已成为国家目标;如果没有意外中断,到21世纪末,将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整个21世纪,没有比这最大的时代主题了!这时候,才有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的必要。不是现有理论不正确,而是关

关键词: 发展新闻学 中国 基石

[摘要]: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已成为国家目标;如果没有意外中断,到21世纪末,将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整个21世纪,没有比这最大的时代主题了!这时候,才有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的必要。不是现有理论不正确,而是关注的焦点不同,答案也就相异。如何以新闻传播促进中国现代化?这新的研究层面至少带来新闻理论四个方面的创新: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澄清理论。

  近几年,重视发展新闻学的呼声时有响起,尽管声音不大,也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如种之出土,潮之初升,它代表新闻研究的新方向之一。①

  查阅文献,对发展新闻学有如下共识:一、它兴起于发展中国家;二、它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新闻传播如何促进国家发展?三、发展中国家千差万别,各国的发展新闻学也形形色色,诸多不同。由这三点可以推论:构建一般发展新闻学理论体系,时机远未成熟,但将其同国别研究相结合却有学科生长点,我们首先要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后者的中心问题是:新闻传播如何促进中国发展?把它一剖开,就显露两大研究领域:一是新闻促进中国发展研究;二是传媒发展研究。让我们从讨论前者开始。

  六大发展报道

  多种文献表明,发展新闻学起源于不满西方传媒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以至有人说:“发展新闻学意味着报道一个水坝的建设而不是它的倒塌。”②“学”当然不是“报道”,但这话显出报道研究在发展新闻学中的重要地位。幸运的是,我们有这方面的充足素材。近几年,发展报道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新闻实践的一大景观。且请读者做个小实验,在网上键入“发展报道”,不管你用什么搜索引擎,都涌出千万余条。

  发展报道猛升,根本原因是21世纪初,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小康)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几年,这种阶段性变化还不十分清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确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当然要有新的报道品种。

  究其实质,发展=现代化,发展报道即中国现代化报道。本世纪头20年,重点就是及时深入报道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真实记录和强力推动中华民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智慧、希冀与追求。这个界定,揭示了发展报道的内涵、外延、阶段特征。我们熟悉的其他报道,像经济报道、成就报道……或限于特定领域,或偏于展示结果,无论怎样扩大报道面,增加报道频率或力度,都不能全方位凸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及结果。发展报道是应发展新阶段而生的新型报道品种。

  之所以需要新品种,是因为新闻是对现实的建构,是把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凸现在探照灯下,把个别事件通过报道转化成公共资源,这样,报道不仅记录发展,还参与和推动发展。取发展即中国现代化的视角,我们试作预测,还有哪些重点报道领域?迄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数量最多的仍是经济发展报道;而随着重视改善民生,这几年又多了社会发展报道;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增加文化发展报道。而按科学发展的四位一体布局,目前最薄弱的还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发展报道。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发展报道,将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不断有新内容进入新闻,这几年,我们增多了生态保护报道、维权报道,那是什么呢?全面现代化包括六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与人(个人意识与行为)。生态报道、维权报道,也就是环境发展报道、现代人发展报道。于是,发展报道就一分为六:经济发展报道、政治发展报道、文化发展报道、社会发展报道、环境发展报道、现代人发展报道。

  六大发展报道从两个层面落实。一是新闻业务层面。或者细分,如环境发展分为自然与人文,前者是生态改善报道,后者是城际、省际、国际关系报道。或者嫁接,如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成为体制改革报道;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报道;经济发展(细分)+人的现代化(细分),成为个人理财报道。从解放初花一分钱都记入小学生作业本,到今天用PDA炒股,发展在张三的钱罐响得叮叮当当!

  二是媒介制度层面。重新结构新闻生产网络,依据三个前提:“我”的受众只对发生在某些地点的事件感兴趣;只对某些组织的活动感兴趣;只对某些话题感兴趣。这是“本媒体”选材的三道门槛,更是调配记者的三种制度:地理边界化、组织集中化(与能够集中提供发展消息的组织建立固定联系,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等)、主题专门化(民生、金融、教育、健康、就业、旅游、房地产、汽车、文娱体育等等,这些专门话题,绕过了地理与组织,甚至跨越时空呈现发展脉络)。以地域为界、选组织布点、择话题展开,三者交叉重叠,事先布网捕鱼。如担心网眼太大,再用通讯员或职业报料人填补空缺,使这张网细密化;为避免地域局限,再加通讯社或媒体联盟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这张网联结其他局域网或全国全球网。③以制度保证,把单篇发展报道扩展成覆盖六大领域的发展报道群,使“发展”成为媒体常规的重点报道领域——一个制度化规范的区域。

  监测发展风险

  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我们提前12年实现了2002年制定的“全面小康”的单项目标,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生态破坏、贫富悬殊、群体事件上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发展。发展不是天然合理的,它也有副作用和带来更多风险,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能把这理解为政治口号甚至套话,它可以转化为新闻研究的分析工具,从学理上提炼一个发展新闻学命题——监测发展风险。

  我们讨论了那么久、那么多的舆论监督,老实说,对发展风险的监测,还很少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照搬西方理论,老盯着监督权力,不清楚世界正在变形,远离我们而去——监督权力只是监督了一种政治风险,它不能代替对其他风险的监督。“红心”鸭蛋、黑心棉也是权力吗?那是产品伤害的经济风险;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的“封口费”呢?涉案真假记者高达60人,那是职业道德丧失的文化风险;贵州“瓮安事件”中的黑恶势力呢?那是邪恶上升的社会风险。关键是,发展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出来,也把人的利欲、贪欲、自我膨胀欲给释放出来。发展不断产生自身的对立面,即发展的风险。

  以新闻传播促进中国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大要是一正一反。正,是发展报道;反,是监测发展风险。发展报道引导受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监测发展风险了望暗礁浅滩,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发展报道一分为6,相应地,监测发展风险也有六个方面——1、以产品伤害分配不公为重点的经济风险。2、以腐败蔓延滥用权力为重点的政治风险。3、以价值失范拜金主义为重点的文化风险。4、以贫富悬殊邪恶上升为重点的社会风险。5、以生态污染国际危机为重点的环境风险。6、以道德滑坡心灵扭曲为重点的人性风险。

  监测发展风险会引出一系列新问题,哪怕一个看似简单的产品伤害——经济风险之一,至少就有4个方面:谁来判定产品有无危害?证据呈送给谁?谁决定对受害者的赔偿?对危害进行管制的适当方式是什么?把这4个问题加上主语,比如,三鹿奶粉,就可看出舆论监督决不是我们习惯的病灶检查或抡政策棍子,而是还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报道可做。进一步看,监测发展风险一分为6,但这6个领域会起矛盾,矛盾往往不是对与错的冲突,而是对与对的冲突!比如,要汽车还是要蓝天?理想的是两者都要,然而,经济衰退,环境意识会受到挑战;环境危机,经济增长会受到质疑。再进一步看,新闻人也不是圣贤,哪里个个都在“铁肩担道义”?他/她可能扮演3种角色:风险监测者、风险制造者、利用风险投机的人,这又引出监督监督者,也即提高新闻界制造或投机风险的代价的话题。

  帮闲增加快乐

  新闻不仅有工具功能,还有消遣功能,我把前者称为帮忙,后者称为帮闲。帮忙即解决问题,帮闲乃增加快乐。6大发展报道、监测发展风险都是帮忙,也让我们休休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闲暇的增多。粗略计算,闲暇时间占了国人的两个1/3。一是每天的1/3,即工作、睡眠的“8小时之外”;二是全年的1/3,即国家法定假日115天。这么一大块闲暇时间,如何增加快乐,足以成为发展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说新闻“帮忙”没问题,“帮闲”?听起就有几分不正经!那就打破沙锅问一句:如果没有休闲,世界将会怎样?300多年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给出提示:“我发现人类所有的邪恶都来源于一个事实:人们不能永坐不动。”美国经济学家提勃尔.西托夫斯基进一步阐述:这问题仅仅困扰那些闲人——有太多的闲暇不知道怎样消磨它。更早以前,有闲阶级将大部分时间消耗在骑马、决斗、阴谋、屠杀、战争和对自己同胞的攻击上,暴力成了宣泄精力的主要出口。后来呢?我们有了更多建设性的休闲,能使人摆脱无聊,又不是以那些令人厌恶的方式来摆脱。④中国基本解决温饱,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随之产生一大难题:给人的过剩精力找出路。精力没有正常出口,就会向社会出口苦难:性病、毒品、恐怖、移民潮和环境恶化……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休闲为何联系着发展,才明白帮闲——帮受众提高休闲质量,为何是发展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释放可能用于破坏性的能量,帮闲与发展的联系还偏于消极,还有更积极的提高生活质量。让中国老百姓1/3的空闲时间不是“空洞”时间,而是生气勃勃的“第二生活”,这个责任多重!新闻帮闲有四条基本途径——1、传递休闲信息。2、丰富休闲体验。有报道波希米亚风服装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披着毯子在路上挤来挤去,有时候看得出是一张披肩,有时候则是像桌布也像床单的布块。”——你不会心一笑吗?在现实休闲快乐上叠加报道的虚拟快乐,体验就是这样丰富的。3、引导健康休闲。4、推动忙闲革命。日本计算机革命的设计者之一增田米治指出:工业革命主要是增加了物质产量,而信息革命的主要贡献是空闲时间的大量增加,给人类决定自己未来的自由。⑤信息化浪潮,正在强烈改变中国人的工作和休闲及其观念。从微观看,电脑模糊了办公室和住宅、私人房间和教室、忙与闲的多种界限。从宏观看,从事信息和咨询的白领增多,科学、工程、管理、教育、营销、传媒、娱乐、律师、会计、策划、秘书……都呈现迅速增多的趋势。白领比较蓝领,典型特征是打破了工作与休闲的时空界限。看看满大街的休闲场所、休闲人群,比起30年前恍若隔世,就知道中国的忙闲革命已经发生。而报道和推动这场革命,就要跳出休闲谈休闲,以忙闲视角拉动或刷新一大批报道题材,提升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建设一个快乐中国。⑥

  传媒业现代化

  本文开头说中国发展新闻学有两大研究领域,以上讨论了一个领域:新闻帮忙帮闲促中国发展;以下转入另一个:传媒自身发展。集中分析一个发展新闻学命题:传媒业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三个轮子驱动:一是国家利益,传媒服务国家发展并得到政策扶持;二是受众需求,传媒满足受众知情权与闲暇权而赢得受众信任;三是产业演进,传媒业起飞并迈向成熟。现重点讨论第三只轮子。

  中国传媒何时起飞的呢?在1990年代。同任何产业一样,传媒起飞的核心引擎,是某些部门迅速增长成为主导部门。在报业,那是晚报(90年代前期)和都市报(90年代后期);在广播,那是交通频率(90年代前期);电视稍复杂,那是现已陆续消失的城市有线电视台,它在90年代前期由企业内部媒介(闭路有线电视)发展为社会媒介——城市有线电视。它一起来,就挨家挨户上门要收视费,主要靠市场养活自己。这些起飞的核心引擎,本身有高增长率,又通过激活竞争,通过纵横联系扩散;而业界已经准备好,在人才、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响应其扩散,利用核心引擎激发出的潜能。增长带来利润,利润用于再投资,资本、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均高歌猛进,算盘一响,又多收了三五斗!启动了自我维持的增长过程,中国传媒业起飞了!

  然而,这几年有些不顺了。大家说的“拐点”、“寒冬”、“天花板”……从不同的角度在表达不顺。为什么?同任何产业一样,传媒起飞之后要向成熟迈进。前一阶段的致胜法宝往往不适合后一阶段,甚至会成为后者的障碍。迈向成熟需要什么呢?值得关注的是对传媒的最新认识,把其视为“创意产业”。无论在创意产业发源地的英国,还是继起的加拿大和巴西,以及北京、上海等地,传媒都无可争议地划入创意产业。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5个机构共同推出《2008创意经济报告》,代表联合国首次宣告:创意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全球范围兴起。那就用这种新范式来观察传媒。

  把传媒视为创意产业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使传媒原有的消费性服务业功能升级。传媒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消费性服务业,因为必须满足受众。现以创意提升传媒生产各个环节,加强新闻策划、活动策划、公关策划、营销策划等等,改善其功能,更新其产品,满足受众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使传媒成为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钱江晚报》2006年实施的“新农村的文化设计”,先派记者下乡取样,然后为12个典型样本征集文化设计,最后报社组织各界人士,携带设计方案到一座座村庄去落实。注意这里传媒针对的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而不是报道新闻满足读者(消费性服务业)。现在,一些关系密切的文化产业,如动漫业、数字内容业、影视制作业、文化会展业、演艺娱乐业等,好多都整合进传媒集团,集团将其作为整体来开发,让创意设计或咨询策划介入各产业链的前端,引领其他文化产业向高增值升级,就是扮演生产性服务业的角色。

  三是使传媒成为全新的“用户协同”服务业。新媒体尤其是博客、播客、闪客、手机、DV……产生了汪洋大海般的创意生产者。对社会征集DV短片来丰富电视,始于凤凰卫视的《DV新世代》、央视的《午间乐园》,后来还有深圳电视台的DV生活频道。这时候,传媒把创意“外包”,自己提供“集装”平台,传媒成为“个人创造、媒体传播”的“用户协同”服务业。3亿多的中国网民,7亿多的手机用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正巨大的创意资源——当前媒体从博客、短信等寻找选题,仅仅进入开发它的“热身”阶段。

  把以上重新认识传媒三层,放入迈向成熟的传媒产业演进,它包含两方面的落实。一是产业结构的平衡协调。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新老媒体、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用户协同等等,资金、人力、其他资源……都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二是产业结构升级。总趋势是从劳动密集型传媒(记者满街跑,到处找车祸小偷——媒体像贫下中农一样靠力气吃饭,就必然像贫下中农一样辛苦!)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传媒(平衡创意产业三层,有计划按比例地资本运作)再过渡到创意密集型传媒,即多方面持续不懈探索更有创意地服务国家利益与受众需求,获得正反馈推进产业,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旌旗猎猎、笔下有雷声的堂堂王者之师!

  全球传播竞争

  继续说传媒发展,它既是本身的现代化,也同时参与全球传播竞争。后者是发展新闻学,以及更早的发展传播学兴起的原动力之一。

  发展传播学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那是什么背景?1949年,新当选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就职演说,把“发展”用于国际关系,其反面是“不发达”。发展与不发达之间的国际悬殊,将引发世界共产主义来临的威胁,为此必须调动能源和舆论,于是,传播被呼唤去占据前台位置。丹尼尔.勒纳1958年出版《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是最早的研究媒介与不发达的专着。通常介绍它是发展传播学的经典,却很少提及3个至关重要的背景:一是这项研究是为了弄清“美国之音”和其直接竞争者——BBC和莫斯科电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二是勒纳是位心理战专家,1949年出版过《反对德国的心理战》。三是勒纳在1958年的书中,把指导情报军官心理战那一套用于传播,划分出三类受众:现代的(与反纳粹相似);传统的(在先前研究中就等于纳粹分子);过渡的(最容易回应宣传努力)。⑦放入背景就清楚了,发展传播学起源于、服务于美国的全球传播竞争,注意那个细节:美国之音和BBC、莫斯科电台之间的竞争,更显出其“国际”传播竞争而非纯粹的“意识形态”竞争。

  学界往往把发展新闻学与发展传播学混为一谈,其实包含大误解。发展新闻学发源于亚非拉。1962年,肯尼亚政治领袖汤姆.姆博亚——后来担任该国经济计划和国家发展部长、非洲国家联盟秘书长——指出:“非洲的新闻媒介必须为建设国家的大业服务。”“而不是从外国利益出发……处理非洲事务。”1966年,委内瑞拉记者和大学教师埃利埃泽.迪亚.兰热尔——后来几次担任该国的记者协会主席——出版了《信息不足的人民》,分析大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和合众社的新闻,如何使拉丁美洲国家“信息不足”。1973年,菲律宾大学设发展传播系,“发展新闻学的名称和概念修改成‘发展支持性的传播工具’。” ⑧——正是这些来源各异的思想,汇成了发展新闻学。其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一开始就是与西方不同且竞争的。

  回顾这段历史,才能看清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要继承发展新闻学,一句话,那取决于纵的历史传承和横的当代体验!而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当然也得把“全球传播竞争”作为重要命题。

  这命题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传媒发展战略:模仿战略和创新战略。实话实说,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落后国家,但落后有落后的优势,即“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再生一个牛顿,任何一本物理教科书都可以找到牛顿定律。从清朝末年起,模仿西方传媒让中国受益匪浅,小到“倒金字塔结构”,大到“媒介融合”,都不是我们发明的,你放手“拿来”就是,何必重新“发明车轮”!但要将自发的零星模仿上升为自觉的战略,也即营销学家西奥多.莱维特提倡的“咬第二口苹果策略”。你高度警觉,密切关注先行者,看他如何咬第一口。假如咬个烂苹果,你没有损失;好苹果,你赶快模仿,在竞争对手还寥寥无几时,迅速行动去咬第二大口、第三大口,千万不要等到第十个才下口,那只能咬到很小的一口。⑨简单说,模仿必须有战略,保证你模仿得对且快!

  模仿战略要抛弃“对着干”心态,全球的发展新闻学为什么陷入停滞?很大原因是1973年,发展中国家作为群体,卷入了建立“新世界信息秩序”的论争,查阅文献就明白,这场论争几乎没有结果。用专门术语说,发展不能“横向发展”,以“对着干”、“不高兴”为发展,那只会妨碍自己向上提升!而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先行者干得好的衷心承认并快速模仿。人有我有——那是竞争的基本要求!基本当然不是“全部”,仅仅模仿也不行,勒纳等人搞的、起源于美国的发展传播学,就是把西方那一套搬进发展中国家,仍然整体失败。

  模仿战略必须结合创新战略,在传媒发展的路径、模式、内容、理论等方面都要有创新,人无我有——那是竞争的更高要求!现只说理论创新,爱因斯坦说得好,理论决定我们的观察。本文提出的问题,好多是现有新闻理论没有涉及的。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时代只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已成为国家目标;如果没有意外中断,到21世纪末,将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前仆后继、黄河九曲十八弯,终于到了最后100年的加速冲刺阶段。整个21世纪,没有比这最大的时代主题了!这时候,才有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的必要,因为新阶段需要新理论。不是现有理论不正确,而是关注的焦点不同,答案也就相异。

  如何以新闻传播促进中国现代化?站在这新的研究层面上,入眼是一片新景色:山葱郁、水灵动,冉冉特种兵话题从天而降。它给新闻理论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创新:1、开创理论。现实中那些异乎寻常、事关全局的材料,成为新的假设与理论的发源地,比如,现代化进程中才能提出传媒业现代化的三轮驱动问题。2、重整理论。新的发现,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目前被忽略但关系重大的事实上。比如,温饱解决之后的大块闲暇时间,才有必要重视新闻的帮闲。3、扭转理论。新材料形成新假设,改变以前的关注点。像一分为六监测发展风险把舆论监督大大扩展。4、澄清理论。使概念、命题更加准确清晰。如发展报道的内涵与外延、一分为六等等。

  以上讨论建设中国发展新闻学的五块基石,最后总问一句:什么是基石?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空气有助于燃烧。但在拉瓦锡发现氧气的作用之前,这现象或者被误解或者是个谜,一旦谜底揭开,现代化学就奠基了。本文寻找的基石或许不准确、不坚牢、有遗漏,但总得有人去找,究竟什么有助于燃烧?一旦找到,就成为中国发展新闻学学科化的标志!

[注释]
①仅举新世纪论文,论及发展新闻学的主要有:刘庆传、刘德宣:《发展新闻学与突发性事件新闻》,《声屏世界》2000(6);张立伟:《发展报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新闻舆论支持》,《新闻战线》2005(1);蔡敏:《发展新闻实践亟需发展新闻学的建构》,《现代传播》2006(4);王平:《发展新闻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于科学发展主题的思考》,《新闻知识》2007(1);杜骏飞:《让宏大新闻推动国家发展——江苏卫视大型新闻行动的理念分析》,《视听界》2007(5);李晖:《发展传播学与发展新闻学论析——兼谈构建中国发展新闻学的重要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5)。如果扩展为论及发展传播学,那就更多。
②林珊:《发展新闻学与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国际新闻界》1981(3)
③参见盖伊.塔奇曼:《做新闻》,46~51页,华夏出版社,2008
④提勃尔.西托夫斯基:《无快乐的经济——人类获得满足的心理学》,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⑤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后巿场时代的来临》,25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⑥张立伟:《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166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⑦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157~15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⑧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176~177页,华夏出版社,1989。又见注7,185页。
⑨西奥多.莱维特:《营销想象力》,218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