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记者出镜采访时的形象把握
时间:2015-12-20 21:25:25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出境采访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是怎样才能给观众和被采访对象留下好的和比较好的印象,却是每个采访记者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采访记者的知识素养、语言表达、衣着打扮、眼神表情、情绪控制等五个方面论述采访记者的形象
摘要: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出境采访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是怎样才能给观众和被采访对象留下好的和比较好的印象,却是每个采访记者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采访记者的知识素养、语言表达、衣着打扮、眼神表情、情绪控制等五个方面论述采访记者的形象把握。
关键词:电视记者出境采访形象把握
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多如繁星,四级办台的新闻模式,给电视新闻从业者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节目质量,提高节目收视率,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从事各行各业的采访活动,直接在市民或村民中亮相出境。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记者与群众有一定的思想隔阂,他们对采访记者有一种好奇神秘、敬而远之的不信任态度。再比如,有些记者对生活中自身的形象把握不住,直接影响了采访的效果。他们在普通市民和村民面前存有优越感,口若悬河,自以为是,而在能人和官员面前心存卑怯,紧张被动,拘谨不前。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采访记者的形象建立,影响了采访活动的良好效果。本文将从采访记者的自身素养、语言表达、衣着打扮、眼神表情、情绪控制等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身素养
电视记者的出境采访和现场报道,都需要记者有着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有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有着对事物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有即兴发挥,临场应变的能力。这些能力展现在荧屏上,就是观众对记者政治、业务素养的综合评估标准。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在《辞海》里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平素所豢养。”是指一种“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蕴含着平素“教育、训练、培养”之意。“素养”也可以理解为“素质的养成”。素养包括人的知识水平、举止礼仪、审美情趣、人际交往、思维方法、表达能力等等。因此,提高个人的自我素养,也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知识水平是基础,它可以带动其它素养的提高。所以电视采访记者要博览群书,广泛吸收,成为饱学之士。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磨练意志,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同样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永远把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千万不要为某些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立场,更不能为某些小恩小惠和金钱所动。否则,将因此破坏自己的形象。
二、衣着打扮
衣着打扮是一个人的身份和素养的外部装饰,它应该和现场的环境与气氛相融合。在运动会现场,采访记者穿一身运动服会使运动员感到亲切,也会适合运动式的环境。而在抗震救灾现场,采访记者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锃亮的皮鞋,就会与救灾现场格格不入,那些身着迷彩服,奋不顾身抢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官兵就会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出镜记者的衣着要尽量接近于被采访者,这是消除对方与记者心理距离的有效方法。强烈的服饰反差,会人为地造成心理距离。出镜记者不要浓装艳抹,奇装异服,花枝招展,也不要佩戴过于耀眼夺目的耳环首饰,这是因为过分的时髦服饰会使被采访者产生反感。这样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也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服饰上,就会忽略你的提问与报道,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记者的涵养和文化层次是极其有限的,客观上降低了记者的形象。
三、语言表达
记者的采访过程大多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在开头出现,或在结尾出现,或在前后贯穿。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既要和采访对象准确得体地交流沟通,又要追求较好的语言效果,使观众感到满意。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把握好自己的“语言形象”。记者的语言形象主要有一下两点:一是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明确、具体。记者采访受时间限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强、明确、、简洁、具体的,不要大而抽象、笼统而宽泛,让人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头绪、难以驾驭,或者几句话不能讲清楚,只好一句话应付回答了事。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记者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
二是提问的问题要客观。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报道时应让事实本身说话,忌带主观色彩。记者采访时要尊重客观事实,可以用第一人称“我”进行提问和评述。但是记者必须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以“第一人称说话”和以“个人的身份说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必须注意把握分寸。另外,采访时还要避免将假设答案给被采访者,如果凭主观意识表示了导向,就会影响问题的答复,甚至失去采访真实,也不可能产生采访高潮。
四、眼神表情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对记者的形象同样具有透视心灵的意义。观众与采访对象都十分看重记者的人品,待人真诚是人品的重要展示。荧屏上采访时,记者应该认真倾听,眼睛注视桌采访对象,表现出聚精会神听对方讲话,切忌在采访对象讲话时漫不经心,眼神四顾,或偷看纸条,想着下一个问题,更不能去接手机或看短信。这些神态动作不仅表现出不礼貌,也会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干扰观众的注意力。
五、情绪控制
一般来说,初出茅庐的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时都会出现紧张情绪,这里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但是,记者作为现场采访的主角,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培养、锻炼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现场采访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要想打胜仗,记者首先要战胜自己,其次才能把握住采访对象。对于每一次采访,不论题材大小,也不论被采访者职务高低,记者都要力求把事件的前前后后了解清楚,摸清脉络,整个报道需要采访那些人,提那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采访者心里踏实,采访时的表情、神态、言谈举止就会大方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就能心态平静地现场发挥或随机应变。另外,采访记者还要善于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心理,用语言用神态用采访环境等因素使对方以宽松的心态接受采访,这也是心态情绪把握的重要一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