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青少年网络视觉素养的培育

时间:2015-12-20 21:26:07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到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视觉素养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网络 视觉文化 视觉素养 网络是由视觉驱动的。网络空间里视觉所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远大于听觉。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网络视

摘要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到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视觉素养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网络 视觉文化 视觉素养
  
  网络是由视觉驱动的。网络空间里视觉所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远大于听觉。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网络视觉素养应该说已经离我们近得不能再近了。
  
  一、网络视觉文化的焦虑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视觉文化的发展空间。当我们打开电脑,接通网络,各种各样的图像就立,即充斥在我们的面前、刺激着我们的眼球,可以说无处不有图像的踪影。网络文化正在日益演变成为一种视觉文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深度丧失、身体叙事、视觉暴力等问题。
  
  1、深度丧失。网络视觉文化生产的平民化和简易化,使创作者以惊人速度大规模地复制着人们的表层经验,用作品的量取代了作品的质。一对于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这种感性的愉悦而摒弃相对而言略显沉重的理性思考。比如“网络自拍”。“自拍”本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沉重的词汇,1839年摄影技术被发明后,部分艺术家惊讶于摄影图像可以如同镜子一般真实地呈现画面,所以他们就将自己放置在摄影镜头前,试图透过镜头原本呆板、肤浅的表象表达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如今,随着摄像头、数码相机等摄像设备的普及,“自拍”已经完全脱离了艺术的襁一褓,进入到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据《北京科技报》报道,每隔3秒,就会出现一位“自拍”爱好者上传自己的自拍照片,仅到2004为止,全国就约有50万个网站设置了与自拍有关的栏目和频道。目前除了论坛、门户网站设有自拍频道外,还出现了专门的自拍网站,如拍客网、365自拍网、花王自拍网等,任意浏览一个,都会看到花样百出的自拍照片,甚至不乏一些露骨的照片。当自拍成为一种“快餐式”的消费品时,其涵义与特性也从时间转向了空间,从深度转向了平面,从整体转向了碎片。这种去深度、去艺术、去思想的自拍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主客关系反转的文化,在这些铺天盖地的数字自拍像面前,青少年虽然大大开阔了视野,但另一方面他们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图像的牢笼、感受着从未有过的漂浮和失落。
  
  2、身体叙事。身体叙事本是带有性别政治意味的一个概念,或者说是女权主义者在文学创作上提倡的一种策略,也称为身体。在“前网络时代”,身体叙事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中,身体是被模仿的对象,具有仿真意味;二是在文学作品中,身体只是一种潜在,人们无法产生直接的身体的视觉愉悦,身体处于想象之中;三是在舞蹈、戏剧、图腾、文身等艺术中,人们直接用身体叙事。但一般来说,这时的身体是可思之物,身体是艺术和灵魂的载体,身体叙事是作为精神言说的符号。但如今网络时代的、身体叙事已经模糊了传统艺术中身体叙事的界限,无论“可思”还是“可见”的身体均以可见的形式出现,视觉的需要变成了一切,身体的肉身性成为了身体的第一要义。2004年一个网名叫“竹影青瞳”的广州某大学女教师,在天涯虚拟社区的个人博客上发表了配自己有文字的裸照;2005年5月,一个网名叫“流氓燕”的女子,又在天涯虚拟社区的“天涯真我”版上发布了自己清晰的半身裸照;而大肆宣扬自己的魔鬼身材和天使容貌的“芙蓉姐姐”,更是把这场“女体盛”推向了顶峰,成为200~5年的网络重大事件。而芙蓉姐姐的另类表演(“s”型的十八种摆拍),她最乐意展示的就是她那“非同一般”的丰满胸部,不管是趴在草地上,还是做“弱柳扶风状”,都会刻意将其“性感”的胸部放在自拍照中最焦点的位置,“挺胸翘臀”便是她自拍照最显著的特征……这种主动显现女性隐秘和暴露女性情欲的身体叙事,要么是停留在“自恋”的层面,要么是掉进了表演和展示的旋涡,要么已成为了某种色情文化的同谋。
  
  3、视觉暴力。暴力来自于人类长期的生物竞争的压力,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各种制度使人很少有机会随意展示自己的体能,现实不可能提供施展暴力本能的一面。但近几年,网络视觉文化中的暴力倾向却越来越严重。如“虐猫”、“烧狗”等凶恶、残忍的暴力图像与视频在网络空间里得到了空前地传播与“注目”;而深为,青少年所喜好的网络游戏更是充斥着种种暴力,在游戏中,青少可以扮演施暴者的角色,让自我个体在虚拟世界中体验着“真实”的屠杀快感,浸泡在暴力的视觉梦魔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暴力虽然具有“宣泄”的作用,对于各方面已经进入稳定和成熟阶段的成年人来说,论坛中的暴力图片、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场景也许是他们释放“心中的野兽”的手段,但对于各方面仍处于急速发展而又极不稳定的青少年来说,就不是如此简单了。特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把握能力还相对较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还相当片面和幼稚,网络视觉暴力将会导致他们自我意识模糊,情感庥木,内心冷漠、道德责任感缺乏甚至犯罪。
  可见,在以纷繁芜杂和激烈变革的消费型社会为背景的网络视觉文化生产中,网络媒体出于自身获利的需要,有时会对受众获取图像的欲望给予不加节制地满足,而对图像的审美深度、价值理性失去兴趣。同时,由于网络“把关人”的缺位,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作”和发表“作品”,网络视觉文化内容也就很容易夹杂淫秽、色情、暴力、迷信、歪说等黄色、灰色和黑色内容。
  
  二、网络视觉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
  
  1、它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浸泡在图片与影像的海洋里,由于缺乏理性的思维意识,容易沉迷于网络视觉信息所带来的感官快感中不能自拔。通过网络视觉素养的培养,可以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视觉信息,批判地接受网络视觉信息所传达的意义,从而培养正确_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网络视觉素养的培育能促进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发展。网络视觉素养的培养过程必然内在地包含了对美的追求,通过引导青少年对各种视觉艺术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网络视觉信息的创作和交流能力进行学习,可以让青少年创造更多有审美价值的网络图像,这对于网络发展、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3、网络视觉素养的培育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自我节制的伦理选择。网络身份的隐匿往往使得传统伦理道德的根基——身份与角色被弱化了。在淫秽、色情、暴力等网络视觉内容的刺激下,青少年的“主我”往往会逾越“客我”所代表的群体规范,为所欲为。在“把关人”缺失的互联网上,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主要还是要依靠青少年的自觉意识——自觉地抵制不良图像和违法图像对自身心灵的侵蚀,自觉地培养对图像的良好审美情趣。而这种自觉意识正是青少年具备视觉素养的基本体现和对其网络视觉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二、青少年网络视觉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幅裸露的人体画像,艺术家看到的是“美”,文盲看到的也许只是“露”。艺术家不是天生的,人类“视而能辨”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
  
  1、网络视觉素养培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在“读图时代”,大量视觉信息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对视觉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以及创造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姜的方面,这与视觉素养的目的就有了共通性。从香港和台湾的现状来看,已经有将网络视觉素养的培养放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和相关的网站来进行(如香港的突破网站,台湾的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的尝试。而且,从可行性方面来说将网络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是扩大视觉素养宣传面和提高大众的网络视觉素养的一条捷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介素养原有的资源,来推广网络视觉素养的相关知识和提高大众的视觉素养。
  
  2、网络视觉素养培养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网络视觉素养,将视觉素养教育融入原有的艺术教育课程中,这应该是网络视觉素养教育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其实早在2003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就以“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为讨论主题,来自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学者探讨了如何在视觉文化语境下进行艺术教育,探讨了在网络视觉信息大量冲击下,艺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快速地选择图象?如何培养学生有批判性的头脑?如何提升学生的网络艺术素养和虚拟生活素养?因为艺术教育课程自身的特点,能提供更多视觉素养相关知识,能在课程中能更好地渗入网络视觉素养能力的培养。
  
  3、网络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网络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结合是“读屏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网络作为大众传媒有着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功能,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当下,民族精神已经受到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强烈挑战。如何在网络传播中传承并发扬本土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利充分用网络带给我们的机遇,同时要利用图像有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及图象的易读性,将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视觉资源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_以提高受众的网络视觉素养一,更深层次上又可以唤醒受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还可以让世界了解我们。
  总之,网络视觉素养是一个新的正在发展中的领域,青少年的网络视觉素养的培养也还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和总结。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密切关注,有所作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