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论“新闻评论”课程教学若干关系的处理

时间:2015-12-20 21:36:09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 在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关系,将教材讲薄和讲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关系,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闻评论 教学关系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一门难教也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选用胡

摘要 在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关系,将教材讲薄和讲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关系,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闻评论 教学关系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一门难教也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选用胡文龙等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评论教程》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在教学研究的指导下实践教学,特别是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关于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关系的处理
  
  教学内容体系是由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我特别注意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学内容体系中掌握知识点,并通过知识点的握准确理解和完整掌握教学内容体系。
  例如,“配发言论的效应”在教学内容体系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谓“配发言论的效应”,就是媒体为新闻报道配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和短评等所发挥的作用,如强调、深化、协调等效应。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按照教材知识内容体系的编排,首先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讲授,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然后在后续相关章节中予以强化,使学生形成技能。
  关于强调效应的讲授,向学生介绍的案例是:1993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如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一把法制宝剑,寒亭区签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合同效果好》的报道,并配发短评《法制保障最有效》,肯定寒亭区签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合同,将减轻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篇短评强调了新闻报道减轻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强调效应。
  关于深化效应的讲授,向学生介绍的案例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大公报》第一版以通版直题报道《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且配发《中华壮举世纪盛事——热烈祝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社论,发挥了配发评论深化新闻报道思想的效应。
  关于协调效应的讲授,向学生介绍的案例是: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40秒,国际奥委会宣布2000年奥运会在悉尼举办,中国人民几乎全民义无反顾的北京“申奥”以两票之差落选。中央电视台在直播这一现场新闻后,播发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北京“申奥”受到挫折后不是气馁,而是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豪迈气概,协调了当时受众极不平衡的心理。
  通过上述分析讲解,学生对“配发言论的效应”虽然有所了解,但不一定掌握,更难以应用。因此,在讲授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时,又从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文体的角度讲授“配发言论的效应”,使学生加深对配发言论效应的理解。
  在短评教学时,通过短评案例的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从短评文体的角度掌握“配发言论的效应”及其要领。
  就实现教学目的而言,上述教学过程使学生已经做到了会写配发评论,会写不一定就能写好,因此,在教学环节上,还组织了总结性的配发评论案例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在与教学内容体系的联系中讲授知识点,经历上述三个单元的理论讲授,一个单元的训练和案例讨论,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配发言论的效应”并形成技能。
二、关于将教材讲薄和讲厚关系的处理
  
  教材编写遵循的是教和学的一般规律。教师则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依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提炼,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精华,又要对教材进行补充,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而需要正确处理将教材讲薄和讲厚的关系。
  关于将教材讲薄。如上述“配发言论的效应”的讲授,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新闻评论文体知识以前,由于不可能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因而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难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在最初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将教材关于这一知识点超过八个版面(大32开本)篇幅的内容浓缩为六个字:“强调”、“深化”、“协调”,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点的最初印象,即:将教材讲薄。
  关于将教材讲厚。如“专栏小言论”的“微型化”特点,教材的表述不到四个版面(大32开本),如果照本宣科或简单的讲授就是文章篇幅的短小和内容的相对厚重,可是这样讲授学生难以掌握知识要领更不可能掌握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补充相关案例和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并形成能力,也就是将教材讲厚。
  专栏小言论的微型化,首先是篇幅短小,但并不能短而无物,因此还要做到内容相对厚重。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从以下两方面对教材进行补充。
  首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篇幅短小,我用古人创造的两种方法予以说明,即:一是省文,二是省意。
  所谓“省文”,就是内容不省,但在文字上能省则省。李渔所谓“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即省文。李斯的《谏逐客书》是用省文的笔法写成的典范文章,文章涉及较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语言文字能省则省,因而篇幅仍然不大。《三国演义》开篇写的一段话更是运用省文笔法的典型案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八十字的文章将自周末七国至秦汉三国七百年左右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宏观叙述,形成了一种纵深的历史感。
  “省文”固然可以使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但也可能影响文章内容的易知度。例如上述李斯的《谏逐客书》和《三国演义》开篇的八十字,读者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因此,古人还为我们创造了使文章篇幅短小的另一种方法:省意。所谓“省意”,就是精减内容,集中表达非表达不可的意义。例如,韩愈的《师说》集中论述一个问题,针对当时人们耻于从师的误区,从理论上阐述从师的重要性。再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作者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意趣,全文虽仅八十一字,但传诵古今。这类文章的运用省意的笔法。就兼顾“有物”和“易知”而言,“省意”比“省文”效果更好。
  其次,文章内容怎样才能写得相对厚重,一篇优秀的小言论,是作者多方面积累和修养的结晶。舞台工夫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将这句话用于文章的,“台下十年功”就是讲的人生积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和的关系,我从三个方面讲授积累的内容:一是积累生活,二是积累知识,三是积累思想。
  讲授积累生活,向学生转述了毛泽东于1938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毕业典礼上说过的一句话:“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讲授积累知识。我向学生转述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在叙述香菱向黛玉学写诗时黛玉说的一段话:“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埸、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讲授积累思想,要求学生注重人生历程的自我修养,也就是说要具有远大的思想抱负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并向学生介绍前人提出的理论和总结的经验。例如,李渔所谓“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传世之心”,。就是说的积累思想与做文章的关系。
  通过上述讲授,教材有关“专栏小言论”部分就讲厚了,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形成能力。
  总之,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将教材相关内容或予以充实详细讲授或提炼要点概括讲授,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即正确处理将教材讲薄和讲厚关系。
  
  三、关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关系的处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感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立足于围绕教学实践从事理论研究,又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强烈的新闻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而新闻在于发现,没有发现写不好新闻报道,也写不好新闻评论。为了培养学生的新闻发现力,我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发现力与新闻——兼论新闻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发现力的培养》(2007年第1期《新闻界》)。
  再如,鲜明的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特征,于是,我研究了政治文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撰写了《试析政治文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2004年第1期《新闻界》)。
  又如,社论的是新闻评论课程教学的难点,笔者因此研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发表的大量社论,撰写了《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社会政治心理文化的变迁》,为突破社论教学这一难点积累了材料。
  还如,杂文虽然不是新闻评论,但学习杂文的技巧有助于提高新闻评论的水平,因此,胡文龙等着《新闻评论教程》专门编写了《杂文》一章。杂文教学也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难点,我因此认真研读了鲁迅的杂文,撰写了《论鲁迅杂文的新闻性》,为杂文教学积累了素材。
  上述及其他理论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对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提高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