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试论西方新闻自由观现状分析及其未来走向

时间:2015-12-20 21:49:21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内容提要 新闻自由观虽然以一种动态趋势一直出现,但并不是抽象不可捉摸的。新闻自由观的著述和研究者,在各自时代中,以各人的价值观方法论,根据各人的学术假设,不断改良、丰富,演化出新闻自由多种的形态和范式,演变为各种新闻自由思潮。而其成因、影响

内容提要

新闻自由观虽然以一种动态趋势一直出现,但并不是抽象不可捉摸的。新闻自由观的著述和研究者,在各自时代中,以各人的价值观方法论,根据各人的学术假设,不断改良、丰富,演化出新闻自由多种的形态和范式,演变为各种新闻自由思潮。而其成因、影响及效果,能够从各个思潮的核心原则和逻辑发展中找到突破口。

以往关于新闻自由观的抽象界定,都无法呈现其复杂丰富的内涵,似乎也只填补了思想史的领域,而无法满足研究者对其理论模式的逻辑梳理。对于新闻自由观的演变,尤其是西方社会的新闻自由,迫切需要转换视角而依据逻辑关系进行的重新把握本篇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西方新闻自由观的演变,研究难点则是各新闻自由观的范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创新处力求避免以往零散浅显的理论介绍,从思想史和思想根源角度入手,立足于观念的影响和地位,以各新闻自由观演变中的内在逻辑和结论为依据,寻找各种范式的思想渊源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对其加以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西方自由观;新闻自由;演变

绪论

关于新闻自由观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个准确无误的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础,新闻自由无论作为一个词汇还是一种思想都是舶来品,有必要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

首先是概念的范畴。一旦涉及到思想史角度,新闻自由的范畴就会比较混乱,首要原因是关于新闻自由的载体的演变——在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出现之前,传播媒体由报纸一统多年,新闻自由主要由报纸等印刷物实现;而在印刷术出现以前,言论表达、人际交流、政治制度的自由呼声和看法早已有之。这些呼声和看法直接作用影响于报纸等媒体上实现的新闻自由,而本文“新闻自由观”指新闻自由基本的认识和看法,其中有些人士明确给出了新闻自由的主张,有些人用自己的自由思想理论影响着新闻自由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也在本文研究之列。史学上的思想根源对行文论述的意义重大,更是不能将其抛开。目前也有学者认为“新闻自由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已成为一种新的话语流向”①,即认为“新闻自由”其实是一种权利上的自由。那么为了概念的统一表达,文中将用“新闻自由”一词,泛指所有以新闻信息为内容的传播活动的自由。

一般来看,人际交流、言论表达、组织传播、政治制度交流方面的自由也属于传播自由问题,与其相应的自①转引自唐海江:《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潮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2由观也可视为传播自由观,故划入本文的研究范围。明确了概念的范畴,就可以来看词汇的界定。严格的讲,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中press一词指的是印刷品,但前文已提到,在印刷媒体出现很长时间以前,新闻自由的观点已有之。而在新媒体盛行后,也出现过对pres一词的界定。新闻自由委员会主席哈斯钦说过:“新闻自由委员会决定把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这些主要的大众传播机构都纳入其调查范围,无论‘新闻界’一词在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物的何处出现,它均为这些媒介的总称。”②此处的‘新闻界’使用的是press,含义包括所有新闻媒体。施拉姆也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指出:“我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而言。”③此处“报刊”仍是press一词,含义也仍然指所有新闻媒体。展江等翻译学者也认为如将“新闻自由”改为“传媒自由”则难以接受。鉴于前人的论着和概念范畴的明确,

本文中“新闻”亦使用press一词。再来看关于新闻自由观。除了早期的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的传播自由观不能称之为新闻自由,而只看作新闻自由观的源头——自由传播观的萌芽,其它时期,都可将新闻自由视为一种思潮,或一种看法,因一段时期的一个总体特征归为一种流派。如,以人文主义为主题思想的②新闻自由观、以自然权利为根基的新闻自由观等等,这也正是本文试图梳理出的逻辑顺序。而在特定的大环境下,

新闻自由有时会表现为新闻自由权并延伸至政治权利,其作为民主制度的鲜明的标志,在民主主义为根源的新闻自由主义思想中得到了强调,并在诸多新闻自由流派中得以确认。但更多的时候,新闻自由观倾向为一种主张,如自由主义传播观的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在批判书报检查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认识、自由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做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④较强调自由在传播的过程及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上升至人权与言论的自由。

基于以上,各时期的新闻自由不能同一而论,各时代的新闻自由观亦不能孤立的看待,每一时期新闻自由观的产生,自有其背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哲学方面的渊源,相对的新闻自由观也因此呈现不同层次。只有置于这种前提下,才能得出其最贴合的论述,才能做出最实事求是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