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新闻文体及内容视觉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0-12-05 11:07:53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在互联网技术与5G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内容更加多元,我们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5G高速度、低功耗、大连接的特性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媒体的不断变革。在技术以及大环境的支撑和作用下,媒介融合现象出现

  在互联网技术与5G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内容更加多元,我们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5G高速度、低功耗、大连接的特性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媒体的不断变革。在技术以及大环境的支撑和作用下,媒介融合现象出现并迅速蔓延,网络传播、电信传播、广播电视传播以及传统纸质媒介传播等各种媒介形式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既各自发展,又彼此融合,媒介融合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当今媒体展开宏图的目标,各大媒体也积极融入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竞争也逐步趋向宽领域、多元化。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不再成为信息传递的惟一渠道,受众的身份也从单一的新闻信息传播中的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信息接受者、信息制作者、信息传递者等多重身份,在无线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等技术的支持下,受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发表言论、进行投票,可以利用撰写微信朋友圈、微博日志、网络群聊、拍摄抖音短视频等手段,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观点意见的发表、传递、交流、沟通。总体上看,媒介融合下,传统媒体单一信息传播的形式被改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网络。新闻文体类型通常包含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形式。但在学术界,新闻文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外在形式(表层形式),一是内在形式(深层形式),外形式是新闻报道的话语形式和结构形式,内形式则是由一定的语言所负载的、蕴含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格式。新闻写作与当前信息的传播,包括环境、形式等各方面等都密切相关,这些方面对于新闻写作影响和制约也不断加大,此外,信息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写作的理念、方式等的变化,因此,新闻文体在大环境推动下必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如今,我们进入了视觉化的“读图时代”,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图像时代”认为当下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技能、认知等最后都转化为通过图像来确认,图像甚至会打破传统的认知、经验、技能等,打破了固有的理念。现如今,图像等视觉化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世界图像时代”逐步实现,与图像息息相关的视觉以其感染力和直观性成为我们当前获取新闻内容、信息的主要器官。据相关研究表明,视觉信息能够带来更直观的信息传达和更强烈的情感共鸣,视觉化在如今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新闻中,视觉化思维已成为当下新闻人除了传统的采编技能外的另一必不可少的技能,新闻人不单要充分思考新闻作品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将图片、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还要熟知与视觉化相关的技术,例如音视频剪辑等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新闻作品的视觉化发挥到极致。

新闻文体及内容视觉化发展研究

  一、新闻发展的必要性

  “媒介融合”(Midea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I.Pool)教授提出,其本意是原本泾渭分明的各种媒介在数码电子科技的推动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从2019年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地点设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再到习近平同志对于推动融媒体发展发表的相关言论,再到十九大提出的相关媒体论,都充分表现出了媒体行业全媒体发展、媒介融合的大趋势。至此,我国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媒体融合不断发展起来。为加快融入媒介融合的步伐,新闻也必然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展。现代社会,我们愈加依赖于视觉传播,从麦克卢汉发表的媒介是人的延伸的理论,之后,法国思想家德波著名的“景观社会”的理论,再到鲍德里亚提出我们已经进入“虚拟影像”时代,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以及上文所提到的“世界图像时代”理论等,都充分证实了视觉传播、视觉化的重要性。视觉传播和视觉化也已经渗入各个领域,新闻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也将视觉传播充分利用了起来,例如《主播说联播》新式竖屏模式、《VR频道》全景式新闻报道、H5新闻作品《重返这五年》等,都大大提升节目的信息提取与传播,更加完善其传递信息、服务大众等功能。因此,新闻在文体、内容等方面必将做出一定的改变,而现如今所呈现出的新闻的文体、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

  二、媒介融合下新闻文体、内容的视觉化发展

  新闻文体指的是新闻的体裁样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呈现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新闻文体在媒介融合和相关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许多创新与发展。在如今的看图时代,新闻文体发展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新闻文体将新闻的视觉传达效果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传统的新闻媒介以文字为主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视觉呈现,广播和电视经过声音、图像进行内容呈现。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在相关数字媒介技术的作用下,新闻更加注重新闻多元化的视觉传达效果,新闻文体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如今,很多媒体推出的新闻都以传播观点为主,这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显现出的新的新闻报道样式之一,以个性化为主要特点,融合了新闻评论、消息、通讯、特写、述评、专访等多种文体,呈现出了全新的新闻文体。在新闻报道的方式、形式多元变化,新闻文体界限的模糊、多种文体的融合下,新闻报道的文体逐步表现多元化的趋势,从传统的单一新闻文体到如今的多种新闻文体融合,包括“网络文体”“手机文体”等新型新闻报道文体的出现,都将视觉化效果推到了很高的位置,从当下新闻文体中我们能容易地得出图文并重是新闻文体的重要理念这一结论,这其中图片新闻报道的数量、形式等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以图表、漫画等配以文字的新闻写作方式构成的视觉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展现方式,例如三维模拟图、数据可视化图表等。从许多的主流新闻中,我们可以轻松看出视觉化效果对于新闻文体及内容的重要性。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了新闻类《主播说联播》栏目,正是通过运用短视频这一视觉化手段,将当天《新闻联播》节目中的热点和重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这一栏目采用了全新的方式对传统的新闻节目进行了深度的探析,节目是一分钟左右的竖屏短视频模式,通过主持人对于当天重大新闻和热点话题的评论,使得受众以最短的事件最高的效率获取到当天的新闻。《主播说联播》节目无疑是主流媒体运用视觉效果的一次重大创新,将原本给人以严肃、权威的官方节目通过视觉化的方式,给受众以全新的体验。充分利用了视觉效果,拓宽话语空间,更新传播方式,引发受众的共鸣,同时,这档节目对于正方向的舆论引导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帮助受众充分理解新闻要点的同时,也引导了社会的舆论,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VR频道》全景式新闻报道也是新闻文体注重视觉化的另一重大表现。VR是当下热门的技术之一,是指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以达到受众身临其境感受事物的目的,顾名思义,VR新闻就是VR技术+新闻报道的形式,或者利用VR技术进行新闻生产工作。VR新闻的诞生无疑是融媒体时代下,视觉化技术与新闻的创新融合,VR技术给受众的沉浸式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为还原事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利用VR报道新闻与传统的图片数据方式报道新闻相比,VR新闻的沉浸式体验、交互式信息传播,使受众有了全新的体验,其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更好地还原事件、再现事实,全方位让受众了解信息,积极地引导了舆论。央视新闻多次运用全景VR视频进行报道,此外2019年初,央视新闻客户端专门成立了《VR频道》节目,将全新的VR播报形式应用于央视中重大新闻的报道,更好地将《新闻联播》中的重大事件进行详细的展开报道,其中包括了VR大事件、暖故事、任意门、大突发几个板块,例如,当下热议的新型冠状病毒各地的情况报道“VR全景视频;2019年“两会”;VR全景报道等,以及城市建设、自然风景、城市形象、民生百态等更多方面的内容。VR全景式新闻报道不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让受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现场。VR全景新闻与图片、视频、文字的结合,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新闻报道的“观望者”转变为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媒介融合下,对于视觉化效果的追求渗透到各个领域,新闻领域无疑是视觉化使用最为频繁的领域之一,除了央视,其他各大新闻媒介、公众号、网站等都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视觉化技术进行新闻展示,H5等相关技术也迅速发展,追求视觉化、加强受众体验感、增强信息获取的准确度等都将是当下和未来各大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时必须要考虑的。

  三、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传播从固定端向移动端逐渐过渡、转换,而移动端的可视化充满了交互式和便捷性,受众可以恣意地获取所需信息,也可以轻松地接收到多方位的信息。因此,新闻也会更加重视对于视觉效果的追求,受众将轻易地获取到信息的关键点,以及自身所需的关键点,由此人机交互式的信息接收方式将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央视动新闻、《北京房事》等一系列动态式新闻、短片的出现,也印证了受众对于新闻的更高追求。我们在充分利用视觉化传播信息便利直观的同时,也要注重图片多义性带来的弊端,此外也要注重当下视觉文化、视觉传播时代所带来的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在媒介化、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信息传播时代,如何把握好视觉化的应用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令宸.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文体的变形[J].电视指南,2018(12):142.

  [2]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J].新闻传播,2007(2):14.

  《新闻文体及内容视觉化发展研究》来源:《传播力研究》,作者:卫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4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