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哲学意蕴

时间:2019-01-08 11:14:06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这篇文化产业论文发表了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哲学意蕴,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哲学意蕴在物质方面是发展文化生产力与解放文化生产力,在精神方面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取向。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关键词:文化产业论文,新时代,文化产业

  这篇文化产业论文发表了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哲学意蕴,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哲学意蕴在物质方面是“发展文化生产力与解放文化生产力”,在精神方面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取向”。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关键词:文化产业论文,新时代,文化产业,哲学意蕴

文化产业论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独特的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20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了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而要在全球化深入扩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持续迈进的实践中具体贯彻执行这一决策,首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新时期中国文化产业的哲学意蕴是什么。否则,我们就会由于不理解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产业而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进而致使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化也成为一句空话。

  一、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生成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对我国的文化产业造成了冲击和影响。一些原本的地方性事件,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之下,逐渐演变成为全球化事件。人们不再局限于狭窄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交际,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的交往和活动。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的姿态,与此同时,人解决矛盾的力量正不断扩大,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发展中国家不作出任何的改变,那么它们很快就会陷入弱肉强食的尴尬处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无情的淘汰。此外,随着苏联解体,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东欧剧变事件无疑打击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性。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挑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必须有所转变。

  事实表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滋生了大气污染,水污染,贪污腐败等一系列新问题。它们都内在地要求国人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以真切的态度澄明社会发展的价值前提,反思未来的可能道路。

  在理论上,随着文化地域的局限不断被突破,传统的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开始减弱或消失,新的体系在各种力量的碰撞和冲突中还只是若隐若现,但是却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西方“强势”的冲击。例如无论是福山的乐观论还是亨廷顿的悲观论,其学理主张的思想内容和潜台词都充斥着对西方经济优势的推崇,把后工业社会的繁荣视为资本主义的成功和贡献,进而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资本主义化,特别注重西方资本主义的普遍性与主导性。而与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相关,这些本质上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逻辑体系东渐的步伐也在加快。尽管它们为国人走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价值,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在不断维护自己的地位,表明自己思想的先进性,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和考验。特别是在构筑人精神之维的文化转向产业化,开始关注利润的获得,西方极力推崇的资本的逻辑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而这时,社会主义“圣庙中的灵光”在这“艰难时世”该以何种身份在新时代中国诸如文化产业等领域中“出场”就成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物质之维

  1947年,西方学者阿多诺等人率先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自阿多诺提出这一概念以来,虽然学界关于文化产业的论争一直都非常激烈,不仅学者之间,行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但是,这些关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在众声喧哗中却也有着非常鲜明的共同倾向:它们要么从文化产业的特征着手,要么偏向于文化产业的外延,要么二者兼顾去回答文化产业是什么。如J·奥康纳就将文化产业理解为一种活动,且这种活动经营符号性,而非实质性的商品。

  他认为,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包含可细分为文化产业和艺术,新闻媒介,广播,杂志都是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而艺术则包括视觉艺术、手工艺、剧院等。所有这些关于“艺术”的活动都应得到公共资助。[2](11-12)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学人关于什么是文化产业的规定也明显受到了上述倾向的影响。他们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经营性行业[3],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4]如此种种,从总体上来看,都偏重于从文化产业的特征或外延的层面着手去认识新时期中国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其首次明确被提出到今天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所以当下我国学人从特征或外延的层面来规定文化产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认识运动尽管是从感性、现象开始,但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一系列的发展环节,它必然向理性飞跃,达到对对象本质的把握。由此可知,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现在中国学人单纯偏向于特征或外延的层面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产业并没有深入到其本质的层面,因而作为一次完整的认识运动这个过程还必须继续向前推进,以真切地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本真特质。

  本质,在哲学方面是指事物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即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世界中的排名不断上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是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目前我国的小康水平是片面的,局部的,低水平的,甚至是失衡的。而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虽在发展中遇到挫折,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实力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要想真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5](225)为此决定了新时期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上起步的中国文化产业与其它国家文化产业相区别的基本特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先进的文化逐渐渗透到生产资料中,带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最终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

  推荐阅读:《文化产业导刊》(月刊)创刊于2010年1月,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两大社科名校联袂打造的我国第一家服务于文化产业的行业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