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4 11:30:35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云纹是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衍生出的特色艺术纹饰,其形成离不开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浸润,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后愈发闪耀,已成为广泛传播的纹饰之一。在我国的传统纹饰艺术中,云纹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审美表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产生之初直至今日,经过了不
云纹是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衍生出的特色艺术纹饰,其形成离不开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浸润,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后愈发闪耀,已成为广泛传播的纹饰之一。在我国的传统纹饰艺术中,云纹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审美表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产生之初直至今日,经过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历程,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是一种民族符号,对后世的绘画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设计理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对云纹中的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扩宽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云纹的艺术形象不断提升,深度挖掘云纹的潜在价值,让云纹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如何对云纹这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进行深入地再挖掘、变化和改造,使之在保持原有传统意义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现代设计观念,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背景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产生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文化作品,云纹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展和革新也见证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并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云纹的用途体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在社会的各个层次中,小到生活用品和装饰器物,大到形形色色的建筑工程。云纹的产生对中华文化艺术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起初,云纹图案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装饰品或者带有花纹的吉祥物,在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后仍然没有衰竭的迹象,反而愈加繁荣,不仅仅成为简单的装饰品,更是成为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寄托,体现着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追求美好的意愿。比如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就是来源于这种最早的云纹图,时代虽在奔涌向前,可民族精神却在社会的不断变迁中更加圆满,云纹背后的象征意义,也有了更高的社会和历史价值。
2云纹的历史传承
云纹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图案,其产生于何时在历史上已无法考证。自古以来也有不少关于云纹的故事,他们大多是瑞祥的象征,是极具中华传统特色和民族风韵的纹饰图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云纹已经开始大量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器具中,主要的云纹图案是“谷云纹”,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战国时期已经将云纹的装饰用在房屋建筑上,表现形式也慢慢变得多元化,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云纹图案。但是由于制作工艺不够精细、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机制,因此在一些如丧葬玉器的大批量的使用中,只能将图案进行简化,缩短制作时间和流程。随着图案的逐渐简化,其概括性和凝练性也不断提高,在配饰玉器中诞生的蒲格纹和涡云纹,在汉代时达到鼎盛时期。古人对天地和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因此在创造云纹图案时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将云的多样变化形式体现出来,这离不开人们对云长期的观察,使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是对自然力量的物化和敬畏。在描绘云运动过程的也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考,在柔美的曲线中呈现出无穷的变化空间,在起承转合间有寓寄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云纹的艺术性表现当做情感的载体和生活的符号,彼此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
3传统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云纹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凝练、概括后形成的典型性形象,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的云纹图案,每个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图案样式和蕴含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充分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下,越来越多设计师将丰富多样的云纹应用在当代设计中,使设计具有本土化的民族特色、较高的辨识度和社会价值,也有更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参与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中来,试图让云纹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也提醒更多欣赏者多关注传传统文化的瑰宝。朱光潜提出了人生的审美化,便是要求人们将生活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不再过分的去解读事物的源起和经过,而是享受当下的审美体验,让艺术品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新的风格和概念,文化衍生品的发展也将带动艺术消费,生活慢慢也成了艺术。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并投身到艺术的发展中来,艺术的单一化风格才能向着多元化转变,云纹的多元化表现形象正是现代化社会审美风尚的体现,现代社会商业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云纹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发展并更具有消费性特征,其商业化消费性特征正适应了时代的审美需求。在视觉文化传播迅速地同时,云纹的视觉形象也将成为自身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创作者通过对传统云纹图案进行重构创新并结合时代特色延续其吉祥的寓意和文化底蕴,使之成为现代云纹图形的内在核心设计。设计的元素以多样的表现和重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以适应不同的主题和需求。笔者主要探究传统龙纹在现代首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将传统云纹用于现代首饰设计领域中,侧重点是把握其精神本质,有针对性地吸取其精华,从外部形状、神韵、气势与寓意等方面着手,摸索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两者的交融点,立足于更为宽广的审美需求,使其富有传统文化的内涵。
3.1提取与再创造云纹“形”
“形”,即外形与结构。中国云纹隶属于我国传统艺术领域内的一种,其带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区域性,有类型繁多、造型多态等诸多特征,或朴实无华,或简洁精炼,或精益繁杂,尽管形状存在很大差异性,但各自结构完整度均很高。传统云纹的造型形式和现代图形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设计首饰时不能照搬传统云纹元素,应予以首饰的整体效果较高重视,依照形式美的规则提获传统云纹的本质元素,吸取精髓,统合归纳,合理采用打散、变异、重组等多种手法,实现科学演绎,并适度改造,使其更好地迎合现代群体对首饰提出的审美要求。比如吊坠作品“欢乐童年”,作品创造灵感始源于七彩祥云,造型从传统云纹提取而出,适度对其做出变形与再创造处理,阐释出对童年的留恋于怀念之情。童年时期的美好感觉倘若漫步于云端,充满新奇、无限梦幻、无忧虑。
3.2借鉴与延展寓意
云纹外形是传递寓意的媒介,可以将其看成是内在精神外化于物的形式,传统云纹图形背后包含着多样、深邃的吉祥美好寓意,可以将其理解为数千年来人们追求美好事故过程中形成的图画式注解,也蕴含了我国“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哲学理念。在设计现代首饰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云纹的美感,阐释美的本质内涵,促进现代设计技法和传统文化两者的互溶互通,实现精神层面上的高度统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直接套用云纹这一元素,也不是简单借鉴,而是要专研其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度解读云纹的寓意,进而设计出弥漫现代气息、带有传统文化归属感与底蕴的首饰。比如,在设计“东方之韵”首饰时,设计师合理应用吉祥云纹和凤凰,强化浪漫、自然、梦想飞翔等寓意,使整个作品富有鲜活的民族文化内涵。
3.3继承与升华“神韵”
“神韵”实质上就是提取与浓缩传统云纹精髓,基于简练的艺术形式,把云纹精华汇聚于现代首饰造型内,强化其艺术性,从某种程度上分析,产出的这种艺术效果为一种从内在的自然,属于一种逾越客观形式的新理念,也抵达了一种至高意境。且这种“神韵”富有较强的持久力,其自身散发的淡雅、质朴、婉约等意味,有无穷尽的诗意感。比如,在设计现代首饰时,将龙纹和云纹有机整合,使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传统文化气韵,也有浓烈的现代感。
4云纹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影响
形式美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在各个艺术门类中,云纹自产生起就以丰富的造型和优美的形象受到广泛追捧,一方面是来自于它变化多样的形式美;另一方面则是美好吉祥的寓意和含蓄的传统文化精神,表达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云纹图案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典型性体现,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在很多当代设计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云纹元素应用其中,将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设计作品的层次和表现力。其中,最成功的便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纹应用,以云纹的内在韵味为核心,以传统的祥云造型为设计基础,并进行加工、提炼、再创造,让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设计中怎么提高云纹创新点和保持自身特色成为首要任务,随着设计作品的增多,设计内容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照搬照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将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更应该仔细思考,注重设计本身的结构创新与艺术品质。作为经过五千年历史文明锤炼的云纹图案,只有真正地了解其艺术魅力才能深度挖掘其风格特色,设计出丰富多边的艺术形象,让云纹发挥出最大的艺术价值。同时要注意和当下新风格的融合,这样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突破体系的限制,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中国在繁荣富强之际也将中国文化逐步推向世界的舞台,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文化软实力也随之提高,不断发展的文化艺术要保持自身特色,不断前行,并最终突破层层桎梏和文化局限,创造出辉煌的中国文化时代。
5结论
云纹作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得它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仍然保持着不朽的生命力。云纹图案独特的审美性不仅体现在婉转的曲线和优美的造型中,而是在于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当时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样富有深刻人文内涵的作品才会在历史的变迁中焕发光彩,在中国传统吉祥图饰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以自身独特的装饰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得到世界的认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历史的变迁虽然对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有所改变,但云纹图案仍然在保持自身基本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理念。如何在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让云纹图案继续保持自身的特性并应用在更多的现代设计中体现其人文价值和时代内涵正是本次研究的意义所在。
《传统云纹在现代设计的应用》来源:《大众标准化》,作者:赵婉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6432.html
上一篇:西方文化想象分析
下一篇:现代艺术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