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2 11:28:11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地方高校就是要扎根地方办大学。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深耕地方,承担着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建设、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档案,更是地方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所在。新时代高校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地方高校就是要扎根地方办大学。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深耕地方,承担着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建设、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档案,更是地方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所在。新时代高校的档案部门,要应时而动,找准定位,拓展档案工作领域,加强区域文化档案建设,努力在精准服务于政府职能转移、地方社会科学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积极作为。
一、高校区域文化档案建设的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的档案工作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办学档案,同时要兼顾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地方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反映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名人名胜、特殊事件等各种形式的记录材料[1],广泛开展调查、收集、整理、撷取,建立起区域文化档案,并有效开展保护、编研和利用等工作。独具区域特色的各类档案,具有文化凭证、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是记录和反映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重要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托,更是高校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以文育人的重要手段。
(一)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区域文化档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真实展现了当地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无法再生、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是值得后人深入挖掘、利用、研究的宝贵资源。[2]地方高校是区域各类专门人才的集中地,更加具有专业的编研能力。其档案部门、档案人,既要有历史的责任、也要有发展的眼光,做好区域文化档案建设,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社会。
(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现实需要
地方高校大多数是新建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历史沉淀少。如何在新时代加快建设现代大学文化、铸造大学精神,这是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重视和直面的命题。高校区域文化档案体现的是就是与其它高校的差异性。有效开展区域文化档案建设,不仅能为师生开展教研科研、特色实践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且还能够让地方高校在较短的时间里,丰富大学文化,快速凝练大学精神,对促进形成特色亮点、积淀办学内涵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形势需要
高校文化育人离不开高雅的文化和进取的精神。地方特色文化档案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民风,都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特别是对大学生文明养成如人文精神、团队意识、人格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区域文化档案的资源现状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更加需要创造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的人文资源,是能够始终被推崇、学习和传播的传统优秀文化。而依托于地方特色文化形成的区域文化档案,呈现出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等特点。
(一)馆藏体量丰富
经历相对稳定发展时期的文明积累,并与周边区域文化广泛交融,多年积淀形成的文化内蕴,其内容必然广博而深邃,有着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无论是近代发现的徽州文书档案、清水江文书档案,还是尚在发掘或者等待发掘的太行山文书等区域文化档案,随着档案采集的重视和社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民间档案收藏浮出水面,呈现出巨量的趋势,且门类相对齐全,相互印证,再现了古代社会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二)表现形式多样
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往往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徽州地区,短短数百年时间,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涉及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教育、建筑、工艺、医学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徽商、徽州名人、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朴学、徽州民间艺术等等广博的文化资源,地方特色鲜明。
(三)存储介质繁多
传统区域文化档案形式相对单一,以纸质等为主。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地方文化保护传承逐渐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伴随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区域文化资源立卷归档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富有创新性。形式上,有文本资源、图片资源、音频视频资源等,逐步建立起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介质上,除了传统的纸质、胶片、光盘、录像带等,U盘、移动硬盘、网盘和数字多媒体等形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三、区域文化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区域文化档案建设,地方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是主力军。一直以来,地方高校档案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突出、成效也不够明显。
(一)投入不足
地方高校对所属区域的社会服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方面。文化传承虽受重视,但更多是从学术角度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以档案的视角重视、保护和利用区域文化,挖掘文化价值,目前所做得的努力非常有限。一方面,科研投入少、产生的社会效益大。档案建设投入大,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积累,短时间内很难产生影响力。另一方面,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区域特色文化档案建设是地方的职能,高校在这方面可有可无,没有必要性、紧迫感。
(二)专业人才缺乏
区域文化档案需要即懂档案专业要求,又熟知地方文化的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档案人员老龄化、业余化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档案人员知识层次不高,编研能力有限,缺乏发现和利用地域文化档案价值的战略眼光。近年来,档案专业队伍在不断加强,但新进人员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知之甚少,受地理方言等因素影响,难以深入挖掘文化档案内涵,更谈不上有效的编研、开发。
(三)整理编研不力
相对成熟的区域文化,其体量庞大,系统性、整体性也越强。门类齐全就意味着种类繁多、纷繁芜杂;其分布区域的广泛性、时间跨度的延展性、资源来源的丰富性和存取媒介的多样性,对传统档案整理工作带来挑战;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文化档案数字化推进难度大;档案整理的专业要求高等等。面临的诸多问题,造成区域文化档案重收集、轻整理,信息技术落后的状况。
四、加强地域文化档案建设的具体举措
地域文化档案作为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人文教育资源,其对于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和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强地域文化档案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多方合作、共同发力。
(一)与学科专业建设融合,加快资源建设
地方高校加强区域文化档案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符合学校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事业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是依托地域的,汇聚了大量优势资源。区域文化档案建设也应当同向而行,遵循特色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集中投入,依据学科专业需求,建立完善相对应的地方文化资源库,为教学科研提供原始资料、特色素材。要汇聚力量,建立高水平的校内专兼职队伍,档案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相互交叉融合,促进地方文化档案采集、整理、编研一体化,加快推进成果转化。要以文育人,通过编研结合、整理出版等方式开发校本教材、文化读本,通过建立特色展馆展厅、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等方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多途径让学生了解区域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二)与地方档案部门联合,推进资源共享
地方主管部门是建设区域文化档案的决策机关和骨干力量。要强化顶层设计,呼吁地方档案主管部门加强制度设计,进一步明确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征集与接收制度,分工合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档案征集、接收和馆藏工作,避免当前市场化背景下无序的竞争带来的重重弊端,从而有效地开展好保护利用。要优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联合地方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的技术力量,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档案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平台建设,联合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共享档案资源,拓宽编研领域,互通有无、互享成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深入挖掘文化精髓。要加快开发推广,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地方资源优势,联合组建文献资源中心或研究推广中心,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资料,最终形成文献出版、建设特色馆藏,逐步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升档案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影响力,促进地域文化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更加科学、更为合理。
(三)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促进开放利用
要推进编研速度,充分运用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加快开展区域文化档案数字化建设,让现代科技融入档案采集、接收、整理等全过程,提升特色文化档案信息化水平。要加大对外开放,科学运用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档案价值,建立网络文献资源库,建立线上档案馆、图书馆、展览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要完善档案社会服务,基于网络技术,拓展特色服务领域,建立起网络交互平台和文化传播阵地,为学校、地方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服务,充分展现文化档案的丰富内涵,让全社会能从中汲取营养价值,为构建特色区域文化,积累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有效保护、传承、发扬优秀文化遗产,提供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宝玲.地方特色档案建设的含义及特点[J].档案管理,2006(6).
[2]卢运山.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与地方高校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9(1).
作者:汪恭艳
地域文化档案建设研究相关推荐探究校史馆建设中档案文化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6534.html
上一篇: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表达
下一篇: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