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7 10:34:2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摘 要:冀派内画一般指衡水内画,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十年来,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及其众多门徒以薪火相传、奋争拼搏的精神,不断壮大冀派内画产业,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基于此,该文从冀派内画的发
摘 要:冀派内画一般指衡水内画,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十年来,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及其众多门徒以薪火相传、奋争拼搏的精神,不断壮大冀派内画产业,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基于此,该文从冀派内画的发展简史入手,分析冀派内画工艺及人才培养模式、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总结冀派内画取得辉煌成就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冀派 内画 王习三 传承 创新
一、冀派内画发展概述
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是河北衡水市桃城区及其周边饶阳、阜城等地区,是全国“京、鲁、粤、冀”四大内画流派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非遗集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冀派内画规模从小到大,从地方的“衡水三绝”之一发展到现在享誉全国,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可谓开宗立派,名扬海内外。
冀派内画的缘起和蓬勃发展与冀派内画大师王习三密不可分。王习三 1938 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阜城县。1957年,王习三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著名内画艺人叶菶祺和叶晓峰为师研习内画。他天资聪慧,勤学多练,精通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内画技法。1966 年 8 月,王习三被遣返回河北省阜城县老家。返乡后,他看到家乡的发展状况,反思自身的境遇,用画烟壶卖到天津外贸赚钱的模式改善生活、贴补家用。随后,王习三带领家人和周围邻居一起画鼻烟壶,齐心发展副业致富,日渐开启冀派内画发展的序幕[1]。
王习三不仅具有艺术天赋和扎实的绘画功底,而且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还具有救济天下的慈悲心。他从北京回河北衡水老家后,由个人带动周围亲戚、邻居,再到在市区成立特种工艺厂招工培养人才,奋力发展冀派内画产业。在工艺传承上,王习三以“传帮带”的匠人精神,唯才是用,桃李满天下;在行业和产业上,他建立“习三”冀派品牌,扶贫扶弱,凝聚群力,共谋发展,造福一方;在教育上,他为艺术发展献计献策,重教育,助公益……王习三不仅是内画艺术上的非遗大师,而且是新时代的品德楷模,可谓德艺双馨。
二、冀派内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内画鼻烟壶发源于西方,在清朝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一种高度融合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多种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聚精华于一炉。内画鼻烟壶造型小巧玲珑,用料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细致,触感温柔华润,携带方便,成为皇亲国戚、文人雅士、平民百姓钟爱的把玩、收藏之物。
内画艺术的创作及其标准与外画毫无二致,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又需要追求绘画艺术中的气韵、笔法、色彩、透视等技法和理念。但内画艺术在技法上与外画大相径庭:其一,微观作画,内画器物口径细小居多,毫米口径为常态,因此画家在作画时需要靠手指轻挚勾笔,在精细之处屏气凝神、精确运笔;其二,内画是正面观看、反面操作,绘制步骤或者程序有可能与外画截然相反;其三,内画器物内壁毛玻璃的胚状增加了画家观察笔触的细微之处的难度,需要画家付出极大耐心[2]。
冀派内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凝聚了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等冀派内画艺人几十年来不断传承与创新的结果,冀派内画艺术的成功之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工具创新内画大师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一部分源于他们对艺术的创新,一部分源于他们对绘画工具的改良和创新。内画工具早期是把带外皮的竹签削尖加热,再烤弯制成钩笔,制成内画“硬笔”。这种笔难以绘制飘洒流畅的画面,精细度低。后来,鲁派内画大师在竹笔尖部用细丝线绑上由普通毛笔头分割成的小毛笔尖,让内画勾线变得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再后来,王习三进一步创新内画工具,自创了金属杆钩毛笔。金属笔杆可随内画创作需要任意弯曲,画笔更灵活、牢固、耐用。金属杆钩毛笔也成为冀派内画的独有工具。20世纪末,冀派内画再次改进工具,制出了 “钻石粉勾笔”,在刻画色彩高光和修改、清洁等方面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3]。
内画工具经历了从传统竹签笔、竹勾笔、金属杆钩毛笔再到钻石粉勾笔的变化。冀派内画在工具层面上的创新,丰富了内画的创作手段和艺术效果,拓展了内画作品的艺术形态和生命。2.技法创新冀派内画在技法上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内画国画技法的改进。传统国画绘制中的皴、剔,擦、染、点、勾、撕等技法被引入内画。如,画山石用皴、过渡色用擦、衣服着色用染、画毛发用撕,灵活运用国画运笔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二,用油彩绘制油画肖像内画,开创油彩内画技法的先河。油彩加固定剂的内画技法的应用解决了玻璃不吸油、油洇开破坏画面的难题,突破了中国内画单一水墨作画的瓶颈,开辟了内画艺术中西合璧的新天地。
2.技法创新冀派内画在技法上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内画国画技法的改进。传统国画绘制中的皴、剔,擦、染、点、勾、撕等技法被引入内画。如,画山石用皴、过渡色用擦、衣服着色用染、画毛发用撕,灵活运用国画运笔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二,用油彩绘制油画肖像内画,开创油彩内画技法的先河。油彩加固定剂的内画技法的应用解决了玻璃不吸油、油洇开破坏画面的难题,突破了中国内画单一水墨作画的瓶颈,开辟了内画艺术中西合璧的新天地。
3.题材创新艺术应该与时代同步,艺术家应该制作反映当下时代的题材作品。冀派内画除了发展传统的人物、山水、虫草、花鸟、书法等,还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创作带有历史缩影性质的内画艺术作品。其一,历史题材系列烟壶,包括《清代帝后像》《美国历届总统像》《中国古代十二君王像》等,在内画的小天地中浓缩展示了人类精彩磅礴的历史,以及艺术技法和内画工具、材质等精华,成为世纪珍品、藏品。其二,当代重大历史事件、人物题材,如《近现代中国画大师系列肖像》《辛亥革命历史名人肖像系列》等,还有纪念重大国家事件的内画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内画艺术的与时俱进。
三、冀派内画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
1.招徒传承 1966年,王习三从北京返乡创作致富,小试成功,获得家人、邻居和村里人的认可与支持,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脑子活、技术好的带头人。1968年,王习三陆续收王百川等多人为徒,开始了艺术共创财富之路。
2.成立特种工艺美术工厂传承 1973到 1979年,王习三陆续在衡水阜城、衡水市区成立特种工艺厂,以国有工厂招工的方式,分批次招收四批徒弟,共几十人。学员的扩大带动了冀派内画的蓬勃发展,冀派内画的品质、产品数量、经济产值、艺术价值等一举步入全国前列,王习三本人更是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
3.金字塔式传承阵式技以人兴,人以艺传。王习三在收徒方面不仅注重学员的品性和艺术天赋,而且招揽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内画人才。这些徒弟有品、有才、有风范,具备一定的内画艺术水准,能创新、有突破,能够再带徒传艺,经得起业内和市场的考验。经过几十年的田野招徒和工厂收徒,冀派内画门徒广众,传承有序,艺海博大。以上三种模式基本上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传承方式,是封闭式的。这种传承主要是师徒、家族、家族师徒结合式传承,也是我国艺术传承中常见的技艺传承形式。到目前为止,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王习三分四个批次共招 70 多名弟子,亲传弟子 32人,这些艺人成为冀派内画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
4.专业学校传承人才的培养方式应与时俱进。21世纪以来,学历教育成为人才教育的重要手段,专业艺术学校教育成为融合工艺、理论和学历于一体的开放式艺术传承方式。特别是依托现有大中专院校的校园资源和师资优势,通过国家认可的学历教育,可以大规模培养具有非遗工艺传承技艺、保护意识和创新技能的人才,深度、系统地培养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冀派内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时俱进,实际开放活态传承,陆续采用了自建学校、合作学校、自建画院等人才培养模式。如:1997年,王习三与其长子王自勇创办了中国当时唯一一所国家承认中专学历的衡水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开展内画学历教育,培养了内画人才 4000余名;2002年,王习三与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中国内画艺术研究中心;2015年,冀派内画又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内画人才……这些都开启了当代内画工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4]。
四、冀派内画品牌传承与创新
品牌的本质是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或其他优势,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高、更好的功能性、情感性等方面的价值。品牌本身就是经济价值,能够带来社会和经济高附加值;品牌也是标准和规范,可以让操作更科学、规范,让体系运营更加完善。冀派内画的规模、品种随着时代发展而层出不穷,种类庞杂,日新月异。但是,部分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为了短期利益而竞相雷同复制、以次充好,破坏了内画行业生态。市场需要规范,行业需要引导,因此,冀派内画需要在品牌管理上加以规范化,其传承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习三”商标冀派内画大师王习三在行业内属于泰斗级别,技艺精湛,口碑好,门徒众多,其作品投资者、收藏者颇多。“习三”商标是冀派内画的金字招牌。从业人员在冀派内画的载体、设计、加工工艺、配饰、整体包装等各环节都严把质量关,在艺术上别具匠心,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设计上改革创新,从而使“习三”品牌熠熠生辉。“习三”商标陆续获得“河北省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行业翘楚。
2.专利保护冀派内画在专利保护上也走在行业前列。从设计冀派内画的内画奖杯,并将其成功注册为国家专利开始,“衡水三绝”内画工艺礼品套装陆续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等专利。相关人员有效地将传统鼻烟壶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不断创新,结合实际需求,研制出新型时尚馈赠品和实用品,在继承和创新中为内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繁荣了内画市场。
3.冀派内画协会冀派内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成功地保存、弘扬了中国内画文化,而且收获了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全国非遗艺术保护的成功案例。冀派内画从业者近 4万人,全国各地销售内画产品的店铺有 1000余家,年产值超 10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并且占领全国内画市场份额的 95%以上,是衡水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冀派内画加速了衡水传统产业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衡水经济的多元生态发展,也推动了衡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5]。内画艺术协会组织成立后,凝聚内画艺术精英力量,成为内画发展重要的纽带和平台。冀派内画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内画艺术协会的规范、协同、扶持和帮助。冀派内画陆续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研究会、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等组织,并成立冀派内画协会,以规范市场和行业秩序,培育内画画工,提升作品的品质和美誉度;组织赛事展览,加强学术交流,出版内画艺术刊物,以提高内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和实施定期评审、定级、评奖等,以提升内画人才培养质量;提倡内画艺术非遗、游学和博物馆教育,以促进美术大众教育的发展;打击侵犯内画艺术著作权、邻接权等侵权行为,维护内画艺术家利益,净化市场。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冀派内画在传统艺术、当代工艺、科技手段和商业文明中不断创新发展,硕果累累。冀派内画保留了文人雅士的风范,具有民间意趣的活泼感和重大历史题材的责任感,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精粹。冀派内画产业从小到大、从零散个人到有组织的艺术群体,从传统手艺人的“传帮带”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冀派内画在技术、工艺、载体上的推陈出新。王习三等人追求精致和卓越,成为新时代内画工艺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见证着我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时代变迁。
参考文献:
[1]扈文立.衡水内画:鬼斧神工的艺术[J].共产党员(河北),2018 (22):64.
[2]孟祥文,尹红.衡水内画研究分析——以王习三大师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70.
[3]张宁.冀派内画艺术的工艺性与创新性研究[J].装饰,2016(12): 132-133.
[4]郭文娟,霍俊燕.河北衡水内画的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6(23):10-11. [5]习三内画 壶中有乾坤[J].中华手工,2017(6):65.
《冀派内画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苗建强1 刘 平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