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8 09:58:11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到了恢复增长的新通道和总体回升的新阶段。外国游客主要旅行目的是游览观 光、休 闲度假 以 及 了 解 中 国特色文化。 网 站/BBS/论坛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旅 游产品和服务介绍是入境游客最为关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到了恢复增长的新通道和总体回升的新阶段。外国游客主要旅行目的是游览观 光、休 闲度假 以 及 了 解 中 国特色文化。 网 站/BBS/论坛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旅 游产品和服务介绍是入境游客最为关注的出行决策参考要素之一,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文化艺术等是入境游客最为喜爱的旅游项 目。[1]11因 此,如何向外国游客推广中国 旅 游 品 牌,准 确 传 达 旅 游 景 点信息,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已成为旅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74湖北省位于 长 江 中 游,是 中 华 文 明 的 重 要发祥 地 之 一。湖北省境内旅游 资源丰富,主要有 神 农 架 风 景 区、黄 鹤 楼 景 区、恩施大峡谷国家旅游景区、武 当 山 风 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等10个5A级旅游风景区,其 中5个风景区官网上面有英文或其它文字介绍。纵观各大景区的景点介绍文本的译文,质量参差不齐,还存在各种误译或翻译不准确现象,不 利 于 外国游客了解旅游景点的基本信息和文化底蕴。本文以湖北省5A 景 区 官 网 上 的景点中英文介绍文本为例,从 生 态 翻 译学理论的视角来评判其英文翻译质量,探讨如何利用生态翻译策略来移植旅游景点介绍文本、保持文本生态平衡、做出适应选择度最高的 翻 译 (即 最 佳 的 翻译)。
一、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旅游翻译研究综述
生态翻译学以生态整体论为概念,以翻译生 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为研究对 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全面描述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翻 译 的本质、过 程、标 准、原 则 和 方 法、翻 译 现象)。[3]12目前,许多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旅游翻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段薇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分析了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介绍文本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4]144尹惠、田翠芸分析了河北省旅游景点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并 对 旅 游 景点文本的生态翻译过程进行了分析。[5]91郭英珍从 语 言 学、文 化 学 和 生 态 学 的 角度对河南旅游翻译进行了回顾,认 为 旅游翻译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翻译教育体系、翻译市场体系和翻译管理体系的合作与配 合。[6]244刘彦仕阐释了译者在红色文化旅游翻译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并从“三维转换”的角度举例说明了译者的适应和选择是如何达到最佳翻译的。[2]75周红霞、孔德菲以生态翻译研究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原则为指导,分析了湖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二、基于生态翻译学视阈的湖北省5A 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翻译策略
(一)多维转换多维转换是指在文本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做语言维度的转换,还 要 做 文 化维度、交际维度的转换,从而达到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的平衡。[3]2641.语言维 “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是指译者对语言形式的 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主要包括措辞和句法两个方面。[8]42如,黄鹤楼景区将“明清时代”译为“MingeraandQingera”,“era”虽 然 也 有 “时代、年代”的 意 思,但 是 明 代 和 清 代 指 的是中国的历史朝代,且有固定的译法,因此应改译为“MingDynastyandQingdy-nasty”。再如:例1.原文: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 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9]
译 文:Lying north of XiangjiangRiverandeastofBashan Mountains,Wuhan naturally has mind-bogglinggrandeur.YangtzeRiveranditslongestbranchHanjiangRiverconvergetogeth-erinthisHubei'shinterlandinhabitedbyWuchang,Hanyang and Hankou-threetownsofWuhan.例1主要描述的是黄鹤楼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原文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分别用 了“冲 决,接 纳,浩 荡,互 峙”等 词语表现出 巴 山、湘 江、长 江、汉 水 以 及 武汉三镇的宏大气势与伟岸雄姿。相比之下,译文显得客观朴实,省掉了很多形容词,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黄鹤楼的所在地———武汉市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译文用词简练,句法结构严谨,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如果全 部 照 原 文 直 译,则 不 仅 显 得累赘冗长,而且给人夸大其词、华而不实的感觉。
2.文化维 “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是指译者对原语文化内涵的表达和传递,并保持两种语言文化 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3]237黄鹤楼景点“搁 笔 亭”,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 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 一 段 佳话。据传,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壮观的美景激发了他的诗意,正欲题诗,却见到墙壁上 崔 颢 的 诗 作,遂 搁 笔,并 发 出“眼前有 景 道 不 得,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的 浩叹[11]。据此典故,“搁笔”并 非 仅 仅 是 指 “把笔放下,停止作诗”的意思,而是指李白被崔颢的诗歌所折服感动,意 欲 题 诗却又担心自己的诗作难以超越崔颢。该景 区 将 其 译 为 “Genius-scaringPavilion(天才诗人都不敢题诗的亭子)”,取 其内涵之意,传达出了这座亭子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二)生态环境补建翻 译 生 态 环 境 (translationaleco-environment)是 指 由 原 文、译 文 以 及 语言、交际、文化、社会等因素构成的整体,这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翻译的生态环境。[3]90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选择译文的过程,如 果 译 文不能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则 需 要 通 过 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来改善、补 建 翻 译 生态环境,使译文能够顺利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译语生态环境中生存、长存。具体来说,翻译生态环境补建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1.增加背景信息旅游景点的人名或地名,大 多 来 自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有的洋溢着诗意,有的饱含哲理。这类名称需要在音译的基础上添 加 背 景 信 息,以 进 一 步 解 释 音译。音译有助于在中西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背景信息有助于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14]79例3.原文:蛇山历史悠久,自东吴建武昌城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活动的繁盛区域。[9]译文:SinceEastern WuestablishedtheCityof Wuchang,Snake Mountainhasbeenapoliticalandeconomicalhive.东吴,即三国时期的吴国(公 元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译文将“东吴”音译为“Eastern Wu”,没有传递出该句所蕴涵的武昌城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不利于 外 国 游 客 的 理 解。因 此,笔 者 建议在音译名之后 增 加 背 景 信 息 注 释:Eastern Wu(222-280A.D.,oneofthethreekingdomsintheThreeKingdomsPeriod),方能使译文更好地适应译语语境,更准确地传递出原语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2.释义法释义是指解释义理,阐明意义,即译文不局限于原文的 概念意义 (外 延 意义),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译出原文的内涵意义、感情意义或联想意义,追求译文与原文在所表达意思上的等值,目 的 是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原文,产 生 原 文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黄鹤楼景区有个 “乖 崖 亭”,为 纪 念 宋 代 诗 人 张 咏 而 建。张咏在《登黄鹤楼》一诗中抒发了他因世态炎凉、仕途险恶而欲摆脱尘俗、归隐蓬瀛的悲 壮 之 情。后人建亭纪念他,并 以张咏的自号“乖崖”命名。[15]此亭名若 按照音译法 翻 译,对西方读者而言只是一个人名而 已,无法传递出该亭的历史文化背 景 信 息,该 景 区 将 其 译 为 “ReclusePavilion”(隐 士 亭),则会让读者产生一定的联想,传递出了该亭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文 化 意 蕴。同 样 地,另 外 一 座 亭 子 “一览亭”,始建于宋代,南宋诗人王十朋在此亭间曾写过五言古诗《一 览 亭》,诗曰“何由登泰山,一快天下览。”该亭名译为 “All-embracingPavilion”,all-embra-cing:“包 括 一 切 的、包 罗 万 象 的、全 部的”,意思是站在这座亭子里,可 以 高 瞻远瞩,所有美妙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传递出了与原文相同的意境。
三、结语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翻 译 的 本 质是译者选 择、移植文本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活 动,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译文的交替循环过程。[3]206在旅游文化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注意洞察原语中蕴含的自然、地 理、历史、风俗、人文等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以适应原语的生态环境;然后,通过比较英汉两种 语 言 的 异 同,找 到 最 佳 的 翻 译处理方法,进而完成适应原文和译文等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并 成 功 实 现传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目的。[2]76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彦仕.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J].外国语文,2011(S1):74-76.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 京:商 务 印 书 馆,2013.
《基于生态翻译学视阈的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探析》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程建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8297.html
上一篇:微动漫在宣传工作中应用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