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试析“八桂书风”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1-09-27 10:51:32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2007年,潘琦同志在与沈鹏先生谈到广西书法的历史与发展时率先提出了八桂书风的概念:八桂书风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广西的书法家,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受广西自然、人文、生活环境等方面影响,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对书法艺术追求的目标一

  2007年,潘琦同志在与沈鹏先生谈到广西书法的历史与发展时率先提出了“八桂书风”的概念:“八桂书风”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广西的书法家,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受广西自然、人文、生活环境等方面影响,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对书法艺术追求的目标一致、书法审美的心理相通、书法理念相似、价值观念相同的书法艺术风格”1。可以说,“八桂书风”是八桂书家在丰厚的八桂文化滋养下,对中国传统书法经典和八桂大地丰富的书法遗产进行继承、吸收,并融入时代审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域书风。本文将从“八桂书风”形成的书法文化基础、“八桂书风”的发展分期两个方面来分析“八桂书风”的形成与发展。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姑且将“八桂”等同于广西。

试析“八桂书风”的形成与发展

  一、“八桂书风”形成的书法文化基础

  一种地域书风的形成,与该地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而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当属书法文化。广西境内丰富的书法文化资源,对“八桂书风”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秦汉时期的广西书法墨迹

  1976年,广西贵港罗泊湾墓葬群一号墓出土了5块木牍、10余枚木简。其中一块木牍完整无损,共有372个墨迹文字。这些书法文字,与全国各地发现的秦和汉初的文字风格一致。书体为西汉早期的古隶,整体上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遗策的书风相似2。说明秦统一岭南后,统一的文字也在广西获得了广泛的推行,广西人对汉字书法已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二)隋唐时期的广西书法碑刻

  隋唐时期,谪居或游历至广西的官员、书法家、学者等,把在广西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文并刻在广西的岩洞石壁上,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石刻有40余通。着名的碑刻作品有刻于桂林善兴寺的褚遂良《金刚经》;刻于桂林叠彩山和四望山,唐代诗人元稹的侄子元晦所书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隶书石刻;刻于柳州柳侯祠公园内,由唐代楷书大家沈传师所书的《柳州罗池庙碑》石刻等。其中,刻于桂林七星岩普陀山麓的颜真卿《逍遥楼》榜书,字径近70厘米,为颜楷最大者,真力弥满,气势恢宏。颜真卿从未到过广西,应该是因为广西人喜欢颜字,所以当时官员特地从别处拿来摹刻上石,以便于广西人欣赏和学习3。

  (三)宋朝时期的广西书法碑刻

  宋朝时期的广西书法碑刻主要在桂林。桂林伏波山、龙隐岩两处有米芾早年的行书石刻,独秀峰下有黄庭坚的《五君咏》行书石刻,龙隐岩有蔡京的《元佑党籍碑》。范成大在桂林留有4通石刻,张孝祥留有5通石刻。陆游则在象鼻山留有风格在王羲之、杨凝式之间的《象鼻山诗》行书石刻。柳州柳侯祠公园正堂里的苏轼《荔子丹碑》石刻,更是一块名碑。当时广西官员从别处得到苏轼真迹后,请工匠摹刻上石,以便于广西人学习韩愈的诗歌和苏轼的书法3。

  (四)元明时期的广西书法碑刻

  元代广西书法碑刻有桂林独秀峰的李震孙《广西道平蛮记》、桂林独秀峰的黎戴《孔子造像记》和桂林西山的《新开西湖记》等,都是颜体风格。明代广西书法碑刻则数量可观,仅桂林就有93通,柳州、南宁、河池、玉林等其他地区有46通3。

  (五)清朝时期的广西书法碑刻

  清朝时期广西各地碑刻十分丰富,依据其功用,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修建或重建书院的文化教育纪事碑刻;二是修建或重建寺庙、祠堂、坟墓相关的祭祀碑刻;三是政府告示、诰封、禁令等政务碑刻;四是政府或民间修建农田水利、城市、交通、园林等利于民生的纪事碑刻;五是文人游记题咏碑刻;六是重刻古代名家的碑刻。文化教育纪事碑刻分布较广,其中桂林16通、南宁3通、柳州2通、崇左2通、百色2通、玉林1通、贺州1通。祭祀碑刻桂林40通、贺州8通、柳州7通、崇左7通、南宁6通、玉林4通、贵港4通、钦州3通、百色2通、河池1通、梧州1通。政务碑刻共21通,民生纪事碑刻共39通。这些碑刻涵盖了楷书(包括魏碑)、隶书、篆书、行草书等多种书体。

  清代初期篆书大家王澍在桂林临桂西乡横山村陈氏祠堂篆额书写的《陈韫壁墓志铭》《陈韫壁夫人基志铭》;清代中期书法名家阮元在桂林隐山的《隐山铭》和桂林王城正阳门《三元及第》;清代中晚期书法家梁章钜在桂林伏波山的《伏波山题跋》;晚清碑学大家康有为在桂林月牙山龙隐岩的《题元佑党籍碑残文》,桂林叠彩山的《风洞题名》《榜书“素洞”》;晚清民初书法大家郑孝胥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郑孝胥书武建军资念塔碑》和《郑孝胥龙州题诗》等,都是比较着名的书法石刻3。这些为数众多的石刻给广西人学习、欣赏名家书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八桂书风”的发展分期

  “八桂书风”的出现既是一种书法现象、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审美再现。它一出现就带有灵秀、洒脱、厚重、严谨的八桂文化气质。反观广西书法的发展历史,“八桂书风”大致经历了初创、中兴、嬗变三个阶段。初创期在1980—1990年之间,中兴期在1990—2010年前后,嬗变期则是2010年至今。各阶段之间会有所重叠、交叉。

  (一)“八桂书风”的初创期:1980—1990

  “八桂书风”的创建,与莫乃群、黄云、李骆公、陈政、伍纯道、李雁等广西书坛元老的强力推动有很大关系。

  莫乃群(1911—1990)早年参加革命。1950年1月从香港回到南宁。曾任广西副省长、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莫乃群自小就喜欢书法,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仍坚持临池学书。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年轻人加入学习书法的队伍。1980年,广西在全国率先成立书法家协会,莫乃群被推举为广西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于1981年成立后,莫乃群被推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当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主任。

  黄云(1921—2011)也是从小爱好书法,临习过晋唐诸多名家书法,而且对经典书法理论广泛涉猎。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桂林市委书记、柳州市委书记。他从政之暇,喜欢书法,也带出了许多书法爱好者。

  李骆公(1917—1992)自幼刻苦学习书画,1969年到广西后,转向篆书和篆刻的研究,热心培育画童、书童。曾任桂林画院院长、广西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广西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副主席等。

  陈政(1919—2002)从事书法、文字学研究及教育事业半个世纪,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甲骨文书法研究院院士等。

  伍纯道(1932—1993)曾任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团副主席。

  李雁(1941—2020)曾任广西书法家协会第二、第三届主席团副主席,广西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

  莫乃群的书法,笔势雄健洒脱,温润严谨,富有学者文人的书卷气。黄云的书法秀劲挺拔,浑厚精整,可见桂林、柳州的灵秀山川,对他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有明显的影响。李骆公书法以草篆和隶书最为着名。草篆用笔别具一格,讲究骨法用笔和墨色变化。结体变形夸张,章法错落有致,整体浑厚古朴,大气磅礴。他的隶书学宁斧成而能变,清雅秀丽,不落俗套。他的篆刻则布局别致,饶有趣味。当时李骆公的书法和篆刻在全国乃至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政所作碑体楷书,以《爨宝子碑》为体、魏楷为用、汉隶为法、秦篆为意,熔多家多体于一炉,高古厚实,严谨朴茂,自成体系。伍纯道在书法艺术上功底扎实,书路宽广。他的楷书,宗法柳、颜,但又不囿于柳、颜,博采两家之长而化为己有,形成了浑厚洒脱的风格。曾多次应邀访问日本及韩国,并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深受日本友人喜爱。1981年,广西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出身的李雁以一幅草书作品,夺得由澳大利亚、日本和香港等地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书法比赛第一名,被日本《樱荫报》等外媒称为“太平洋地域第一位书家”“亚洲书法冠军”。沈鹏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读〈李雁狂墨〉随想》的文章,文中高度评价李雁的书法艺术成就:“李雁的书法有着强烈的现代感。它与现代艺术有相通的因素,注入了时代的审美情趣。他追求快速、节奏、旋转、立体、惊险、奇崛——内在着一股要冲破有限篇幅向深广突进的强大的力。”4此文同时被收录作为李雁书法作品集《李雁狂墨》的序言。

  (二)“八桂书风”的中兴期:1990—2010

  “八桂书风”的中兴与成熟,既是广西一批中青年书法家努力探索、勤奋创作的结果,更是因为得到了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联等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老一辈书法家殷切期望和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以及广西书法网、《南方文坛》等媒体和学术期刊的推波助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联、广西书法家协会为推动广西书法的发展,促进“八桂书风”振兴,采取很多有力的举措,比如定期开办封闭式书法培训班,请书法名家来讲学;每年举办一两次全区大展;推荐新人参加全国大展;吸取签约作家、签约音乐家的经验,建立“书法家签约制”等。众多老书家常与广西的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并不定期举办书法联展,如罗殿龙甚至还到北京举办书法个展。在他们的带动下,“八桂书风”迅猛发展。

  (三)“八桂书风”的嬗变期:2010年至今

  2010年以后,“八桂书风”在书法学习理念、师法、取法、创作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是在学习理念上,变得更加注重研究国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每四年举办一次,相当于当代书坛的奥运会。自1981年在沈阳举办首届国展至今已持续40年,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更高级别的展览则是每三年举办一次、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才能参加的中国书法兰亭奖。能在兰亭奖、国展上拿到一个名次,或者说没有拿到名次,仅仅是入展,都是一个很大的成果。“八桂书风”要想继续中兴期的辉煌,必须在兰亭奖、国展上拿到更多的成绩。事实上,和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书法大省相比,自“广西现象”以后,“八桂书风”在全国的影响力正逐渐衰落,“八桂书风”面临有待振兴的局面。为此,广西书协举办了系列活动,尤其注重关注、研究国展。在韦克义、郑军健两届书协主席的倡导下,广西书协每年举办高规格的书法培训班,请张旭光、白煦、毛国典、包俊宜、刘洪彪、李刚田等国展评委,胡崇炜、漆刚、吕金光、王忠勇、李明、洪厚甜、刘颜涛、徐右冰、彭双龙、金泽珊、吴庆东、栾金广、李良东、李炯峰等兰亭奖、国展获奖者来讲课,选拔广西各地市书法骨干参加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广西作者越来越重视研究国展。有的地市组织或自发组队十多人甚至几十人到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看展览。有几位“八桂书风”的代表书家甚至把每年看国展的费用列入家庭消费预算中。为了让广西人能近距离看国展,在潘琦、韦克义、刘德宏的积极争取下,2010年,广西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这是广西在2008年首次承办国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展之后,第二次承办的国展。这两个重量级的展览的举办,填补了广西有史以来承办国展的空白,扩大了眼界,提高了广西作者在国展中的竞争力和成绩,有力地推动“八桂书风”的发展。2012—2015年,中国书协举办了近60个不同形式的展览,广西的傅绍尉、杨科云、潘文志等作者仅那几年就入展了十多个展览。刘德宏先后担任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正书作品展等大型展览评委。

  二是在师法、取法上,更加重视古今结合。当代书法在国展的带动下,高度繁荣,中国书坛在40年的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书法高手和不同的流派书风。这些书坛高手几乎都是吃透古帖、大胆创新而得到众多评委认可了的。刘文华、毛国典、包俊宜、龙开胜等高手则因此从展览的投稿作者变身展览评委。因此,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完全可以借鉴当代在书法国展中获奖和入展的高手的成功经验。通过到展厅或翻阅作品集考察他们的作品出自哪家古人或哪个古帖,对比古帖看他们是如何在古人的基础上出新。这就是古今结合。河池的石锋以褚遂良、米芾等古人为取法对象,结合现代展览的创作理念,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继获得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之后,又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钦州的女作者王茁,以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鼎铭文》为取法对象,并在刘德宏的指导下,在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中获得优秀奖。柳州的傅绍尉早年经商,2010年才开始学习书法,但他一起步就到北京拜兰亭奖、国展大奖得主龙开胜、李双阳为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主攻孙过庭《书谱》和怀素《自叙帖》。2012年以来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40多次,获奖近10次。他取法《书谱》创作的投稿作品灵秀洒脱,精到的程度令不少评委叹为观止。北海的杨科云2008年才开始学习书法,他选择的学习路径就是古今结合。杨科云的学书之路非常科学,几乎没有走过什么弯路。他敏锐地觉察到兰亭奖和国展中占最主流的是二王一路小字行草书,所以学书十几年,不论是临帖还是创作,几乎都写一样大的小字行草书,然后拼贴成大幅作品。十多年的坚持,给他带来的是丰厚的回报。2010年以来,他曾获四届西部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入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中书协主办展览40余次,商业展览200余次。2015年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后在全国各类展览中获奖18次。而在第七届兰亭奖11位获奖者中,杨科云是唯一一名来自广西的书法家。都安的黄河学习书法几年没有进展,后来直接到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培训老师刘文华先生对他说:你交的学费能让你少走20年弯路。黄河后来取得的成果证明刘先生所言不虚。2010年以来,广西作者在国展中的成果大幅增多,尤其是杨科云在第七届兰亭奖中获得排名全国第七的骄人成绩,说明广西的书法人才培养和书法创作水平已跻身全国前列,“八桂书风”在全国的影响力又强势回升。

  三是在创作材料、作品包装等方面更加考究。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几乎都是海选,评审时每幅投稿作品入选与否是在几秒甚至1秒的时间内决定的。在上万件甚至几万件的投稿作品中,要选出200件甚至是50件作品,可见其淘汰率之高。如果投稿作品用的材料很差,包装很次,入展几乎不可能。傅绍尉、杨科云、潘文志等广西国手用的毛笔一般都是到厂家定制,经过反复试验后制作的高质量的毛笔。用的纸一般也是与厂家定制的好纸,如仿绢、蜡染等高档的宣纸,他们甚至还尝试了用新闻纸、日本卡纸、云南土纸等很偏门的纸张来创作。作品创作后还要找专业的装裱师进行拼接、托裱包装,每件作品都像工艺品一样打造。打包、邮寄等投稿前的所有环节都经过精心准备。

  注释

  1潘琦:《“八桂书风”初探》,《南方文坛》2008年第4期。潘琦时任广西文联主席,沈鹏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2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文物出版社,1988,第78页。

  3(4)(5)(6)颜以琳:《广西书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第27-28、41-60、124-156、208-238页。

  《试析“八桂书风”的形成与发展》来源:《南方文坛》,作者:韦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