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9 10:02:45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然而,能有机会到中国来学习、参观、旅游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怎样消除外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进而有效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中的大国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将文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然而,能有机会到中国来学习、参观、旅游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怎样消除外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进而有效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中的大国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将文化大国变成文化强国,是目前阶段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特别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奠基石。社会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中又诞生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以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古至今,我们的中华文化之中体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样的自信从何而来?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之中而来,更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而来。近年来,我国高校提出“新文科建设”的部署,与“旧文科”所不同的是,新文科建设非常重视从分科走向科际融合,破除学科壁垒从而走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共享。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弱化学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新文科建设”的部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我们在传播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美巧妙地融入其中。在本文中,我们想要探讨的,就是为什么要传播中华文化。在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的哪些方面,以及怎样更加有效地转播中华文化。
一、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的原因
第一,我们的国家正在迅速而稳健地和平崛起,经济实力已经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却远远比不上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现阶段在海外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如太极拳、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乐器、传统舞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良好的作用。然而,就目前阶段来看,在少数欧美等发达国家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调整战略,让中华文化在国内的留学生群体中得到积极广泛而有效地传播。第二,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强调的最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文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仅仅是我们的中华文化之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中华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不断地有新的文化元素加入到我们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之中。比如我们的文化还包括例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都是在过去的传统文化中不曾提到的。我们只有多宣传我们具有鲜明时代的、富有正能量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吸引世界眼球,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认同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三,外国人对中华文化大多数是不了解的。在不了解的前提下,是较为缺乏兴趣的。更何况受到国外媒体的不真实宣传,很多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有着一定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即使例如孔子学院这一机构积极宣传我们的中华文化,但仍然很难被接受与融入。中国华文各界以及中国政府都希望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海外。然而所面临的困难重重,中国文化的传播现状并不容乐观。第四,在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科融合,让来华留学生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能将中华文化与该学科有效融合。另一方面,也能培养留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良好品质,更快更好地适应国内环境,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
二、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的内涵
千百年来,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具有特色的,同时也是传播最广泛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是文化软实力的充分体现。目前阶段来看,我们传播给来华留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在传统节日、历史、书法、绘画、武术、乐器、美食等区域。这些不仅是来华留学生在文化课程中所接触的,也是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所传播的。总体来看,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了留学生非常直观的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感受,并且能够提高留学生对学习汉语和学习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以上所说的文化表象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包括自觉自知、深悟笃行、开放包容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例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知行合一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正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经典文选,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理念、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这些传统思想文化,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文化表象是我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而精神内涵是我国集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所积累而成的,这是可以适用到更广泛的全人类之中去的。因此更容易为留学生的内心所肯定和接纳,由此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中华文化的内涵还包括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例如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同样是文化自信的高度体现,也是我们在课堂内外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科间交叉融合之中传播给留学生的精神食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根据袁媛(2019)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所显示,来华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爱国、文明、和谐、敬业”非常赞同,但是对于“平等、公正、富强、诚信”则并不是很赞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来华留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认同感。
三、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
首先,在“新文科建设”部署的背景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教授留学生课程的教师(不仅仅是汉语国际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给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能够将表象与内在相结合,为留学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并且能够将不同学科均与中华文化巧妙结合,并融入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色,将中华文化渗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比如,如果在教授留学生拼音的时候,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写成拼音的形式,让学生来练习朗读,或者做标声调的练习。学生在刚学拼音的时候,每遇到一个词都会问老师是什么意思,这也刚好能够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与学科内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再如设计专业的留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加入中国元素来设计产品。中国龙、四合院、梅花……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元素都可以悄无声息地融入专业学科课程中。这样的方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不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其次,我们也应当充分利用来华留学生身份的优势,来培养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加重视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让来华留学生能够在中国切实感受并接纳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待他们学成回国之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中国故事述说给当地人听,这样的效果可能比我们国内教师在课堂上传播文化知识,或者是中国人在国外传播文化知识要好得多。其一,来华留学生具有非常天然的语言优势,他们回国传播中华文化用的是母语,语言沟通上面毫无障碍。其二,来华留学生回国传播中华文化的对象与该留学生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价值观,在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更加易于本国人接受,可信度也会比中国教师传播起来更高。第三,在相关中华文化课程中,应注重提高课程的品质。现阶段提倡打造“金课”,这意味着文化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的传授,更是与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因此,在教授中华文化课程的同时,需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需要将探究性和个性化考虑其中,根据不同国别、不同种族的来华留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课程设置上面需要有一定的难度,正如学习语言的“i+1”理论,学习中华文化也是如此。需要设置比留学生当前认知更高一级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化课程的考核阶段,也需要注意不能仅仅是客观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更应该是在理解与实践中进行多方位的考核。最好是可以与国际接轨,将中华文化与全球意识相结合,鼓励来华留学生在中华文化课程中,将所学所思所感所悟运用到实践中去,尽可能解决诸如环境、生态这一类全球问题。第四,传播中华文化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考虑。不仅要利用好中华文化课,同时也要利用好其他学科的课;不仅要重视第一课堂,同时也要重视第二课堂。不仅需要授课教师传播,同时也需要其他人员共同传播。知识传授可以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充分考虑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播。地域不同,就有不同的特色,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民间艺术活动、民俗文化表演建立联络机制,将留学生文化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中。学校还可以联合多个部门开展文化专题讲座,张贴优秀传统文化标语,开设各类文化比赛、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牵头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来华留学生不仅跟中国大学生一起提高了汉语水平,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公益活动中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从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并产生强烈认同感。
四、新文科背景下传播中华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并非易事,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在新文科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的中华文化传播中,有以下两点问题,笔者认为尤其重要:第一,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不要过分强调特色,也不要过分排斥他国文化。我们的特色是对共性的拓展,而不是对自己特征的强化,因此应有共享的认知基础。给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在对比中让留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异同之处。我们需要在肯定他国文化的前提之下,才能使来华留学生能够逐渐接受和认同中华文化。对待他国文化的宽容,也是对本国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我们国家在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吸引了非常多的外国人在异国他乡参与和体验。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和不断融合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在具有全球意识,做一个世界公民的同时,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第二,中华文化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说话的方式和方法。一方面,中华文化传播者应善于挖掘隐性思政元素,将其很好地融入学科建设之中。在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讲授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需要注意聆听对象,有针对性的讲故事。在选取故事的时候,需要实事求是,不应夸大其词,更不能随意捏造。同时也要注意讲述中华文化传播者和来华留学生都感兴趣的故事,这样才能构建一种“情感共同体”。中华文化传播者在给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尽量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给他人一种骄傲自大的错觉。
五、小结
在新文科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首先践行文化自信,努力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来传播我们的中华文化,在消除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同时,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做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胡范铸.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理念———基于“情感地缘政治”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新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45-150+156
[2]牟蕾,吴勇毅,李婷.“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及传播[J].青年研究,2019(05):86-93+96
[3]王学典.从“分科治学”走向“科际融合”[N].北京日报,2020-07-20(014)
[4]袁媛、袁张帆.中华文化认同目标下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2(第11卷第6期):11-15.
《新文科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研究》来源:《传媒论坛》,作者:马思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5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