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视频剪辑中几种常见的画面跳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时间:2022-04-09 11:10:07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视频制作后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采集的各部分镜头进行取舍,将零碎的镜头糅合成具有一定情节、一定逻辑及一定内涵的完整内容。在糅合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违背剪辑规律,都很容易让画面产生跳动感。要得到好的剪辑效果,避免出现画面的跳动,需要从剪辑点位置的选择、

  视频制作后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采集的各部分镜头进行取舍,将零碎的镜头糅合成具有一定情节、一定逻辑及一定内涵的完整内容。在糅合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违背剪辑规律,都很容易让画面产生跳动感。要得到好的剪辑效果,避免出现画面的跳动,需要从剪辑点位置的选择、景别组别的安排、动作连贯性的设置以及镜头组接的处理这 4 个方面来进行处理。

视频剪辑中几种常见的画面跳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剪辑点位置的选择

  剪辑点是指两个相邻镜头之间剪辑画面的衔接点。剪辑点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与镜头的转换能否自然,节目的叙事是否流畅,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否舒适。如果剪辑点位置选择错误,一方面很容易导致视频画面产生跳动,引起观众视觉上的不适,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视频内容的逻辑关系出现混乱。因此,对镜头剪辑点的准确掌握,是保证镜头连接与转换更加自然、顺畅的第一要素。例如,第一个镜头是孩子们在学校广场集合准备上车出发的场景,第二个镜头是孩子们在研学基地学习笔墨纸砚历史的画面。这两个镜头如果直接组接,就会让观众感觉到不舒服,产生视觉上的跳动。这种跳动很明显是因为缺失了中间过程来联系前后两个镜头,剪辑点位置的选择过于粗糙,让观众觉得孩子们前一秒还在甲地准备,后一秒就到乙地做别的事情,中间缺乏过渡性的镜头,时空变化太过突然,逻辑连贯性太差。对于这种问题,要先准确选择剪辑点的位置,将剪辑点选择在前一个镜头的最后一帧与后一个镜头的第一帧之间,再采取补镜头的方法,加入旅途中车子行驶的镜头和孩子们到达目的地后下车的镜头。这样,画面就有了连续性,剪辑起来也会感觉更加顺畅和自然。

  2 景别组接的安排

  如果景别画面的组接安排不合理,也常常会引起画面的跳动。在进行景别画面的组接安排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相邻镜头中景别的变化必须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使画面叙述更加清晰、视觉更加流畅,与节目内容的情绪氛围也会更加吻合。“循序渐进”指的是相邻镜头的景应该根据节目内容叙述递进式变化,而不应该过分剧烈或变化太小。如果前后两个镜头的景完全不一样或者变化太大,直接组接就会显得很突兀;反之,如果景没有变化或变化太小,且拍摄角度也没怎么变换,这样拍出的镜头不能体现递进式变化,同样也不易组接。通常,考虑到景变化发展的需要,在拍摄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三种蒙太奇式组接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不同视觉距离镜头的顺畅衔接 [1]。

  由低沉压抑到高昂向上的情绪,着重描述景物从远景向近景、全景到特写的过渡。(2)后退式组接。后退式组接与前进式组接恰恰相反,是指景物是由近景到远景,从特写到全景的过程,主要展现由细节扩展到全部的内容和由高昂到低沉的情绪。(3)环型组接。环型组接在一些影视故事中经常使用,它综合了前进式和后退式组接方式,逐步由全景、中景到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到中景、全景,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到低沉的过程。

  3 动作连贯性的设置

  在视频剪辑过程中,动作连贯性的设置应该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动指的是在剪辑点的时间点上,被摄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或者摄像机处于推、拉、揺、移、跟、甩等运动状态;静指的是被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或者摄像机处于静止状态。“动接动”是指在剪辑点前后的两个镜头有明显的动感,可以是主体相对静止而镜头运动,也可以是主体的运动镜头固定,它强调画面中主体动作的连贯性,动作之间的过渡简洁而流畅。“静接静”则是指剪辑点前后的两个镜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一个镜头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之后,接上下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 “动”与“静”之间的组接,需要通过起幅、落幅进行自然过渡。当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不连贯,动作之间有停顿时,在前一个镜头结尾设置停顿的片刻,称为“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称为“起幅”。通常起幅与落幅的时间间隔为1~2 s。在剪辑的过程中,若是在没有起幅或者落幅的情况下,静接了动,动接了静,就会导致主体运动不连贯,从而产生跳动现象。例如,第一个镜头,一个男生推门开始向宿舍里走;第二个镜头,男生在宿舍里站立不动与同学攀谈。在这两个画面中,同一主体的动作被断开了,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不连贯,组接起来就会产生跳动。

  4 镜头组接的处理

  在进行镜头组接时,如果不考虑观众的思考方式,脱离了生活的逻辑思维,或者忽视了影视表现的规律,观众就很难看懂,就会产生跳动现象。因此,对镜头组接的处理,必须在充分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正确的思维逻辑选用镜头,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通常需要从以下 3 个方面考虑。

  (1)镜头组接的时长应恰当。对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的处理,往往要根据观众的接受能力、所表达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画面构图等多种因素来共同决定。内容难度大、观众接受能力差、画面构图复杂的镜头,停滞时间应该长,反之则应该短。例如,远景、中景等镜头中,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清楚画面的内容,因此镜头停滞的时间也需要长一点。而特写、近景镜头中,由于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较短的时间就可看清所有内容,因此镜头停滞的时间可以短些。又比如,在同一个画面的构图中,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往往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因此,当想要表现亮的、动的部分时,镜头停滞时间可以短一些,想要突出表现暗的、静的部分时,镜头停滞时间应该长一些。(2)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须统一。在进行镜头组接时,如果两个相邻镜头的明暗、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会使观众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的顺畅表达。因此,镜头画面的组接,既要考虑影调在表达某种意象、塑造人物造型、渲染气氛和情绪的表现,还要考虑色彩的对比,使镜头画面的衔接生动顺畅而又富于艺术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必须保持影调和色彩的一致性。(3)镜头组接的节奏要合理。从形式上看,镜头组接的节奏主要体现在画面主体的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方式等几个方面。镜头组接的速度称为剪辑率。在单位时间内,各镜头平均时间长且总镜头数量少,称为剪辑率慢,反之则称为剪辑率快。如果剪辑率太慢,带给观众的就是催眠的感觉。所以,在情节和内容性强的影视节目中,剪辑率必须随着情节的展开而逐渐加速,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所产生的震惊效果的累积,最终造成震撼的效果。这也是在影视节目编辑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常用方法。

  5 结 语

  剪辑点位置、景别变化、动作连贯性以及镜头组接等都能影响到剪辑效果,决定画面组接是否有跳动性。视频剪辑既要考虑剪辑点位置的选择对镜头连接与转换的关键影响,又要关注递进式安排景别的变化;既要处理动作连贯性和动静的合理性,又要顾及镜头组接的时长、影调色彩以及节奏等。只有避免因这些问题引起的几种常见的跳动问题,才能剪辑出更高质量的影片。

  参考文献:

  [1] 郑斌,杨燕 . 广播电视画面剪辑技术的技巧与应用 [J]. 西部广播电视,2018(13):167.

  [2] 李霓,余澜 . 视频后期制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4):86-87.

  《视频剪辑中几种常见的画面跳动问题的解决方法》来源:《电视技术》,作者:宋雅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5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