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论当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

时间:2022-06-18 09:34:1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当代文学中与饮食文化相关的作品不在少数,尤在食、酒、茶文化方面较为明显。在食文化方面,表层展现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独特吃食以及制作流程,深层文化则展现了吃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心理;在酒文化方面,表层展现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酒,深层则展现酒文化的独特作用

  当代文学中与饮食文化相关的作品不在少数,尤在食、酒、茶文化方面较为明显。在食文化方面,表层展现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独特吃食以及制作流程,深层文化则展现了吃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心理;在酒文化方面,表层展现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酒,深层则展现酒文化的独特作用与功能;在茶文化方面,表层展现茶的种类,深层则展现了茶道与茶所传递出的丰厚精神内涵。旨在从当代文学中选取部分与饮食文化相关的作品,从食、酒、茶文化三方面入手,从表层与深层这两个层面分析当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饮食文化。俗话说:“屋要木支,人要食撑。”可见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向前的基本推动力,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早已不是仅仅用来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物质产品,更是在经济发展、地理位置、民族特色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并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近年来,有诸多学者以饮食文化为对象进行研究且成绩斐然,但大多是从饮食文化的传播与融合着手的。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当代文学作品中饮食文化的体现,以期更为全面地分析当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文学体现”即作家通过文学叙述手法把饮食文化的具体内容表现出来。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度,饮食文化内蕴深厚,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有许多知名作家把饮食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写入文学作品中。这不仅记载了我国饮食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展现了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饮食文化主要体现在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上,而文学作品也不失为这种饮食文化的承接载体,为饮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增添了深厚的文学内蕴。

论当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

  一、食文化

  在饮食文化中,“吃食”是核心,贯穿了饮食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几乎涵盖了饮食文化的所有特点。当代出现了许多热衷于描写叙述“吃食”的作家,如余华、周作人、莫言、丰子恺和汪曾祺等。他们对吃食文化的描写叙述又有表层与深层之分。

  1表层食文化

  “表层食文化”即吃食文化的物质与行为层,是对吃食的种类、地域特色和制作流程作出简单的叙述。如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中写湘西挑夫们吃的是糙米饭,配的是腌辣椒、臭豆腐和青菜炒小鱼;《安乐居》中写北京吃食没有米饭炒菜只有馒头花卷,配着猪头肉、兔头和煮花生豆等;《七里茶坊》介绍了云南过桥米线、汽锅鸡。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则简单写了红烧肉、面条等吃食。周作人的《爱窝窝》具体描写了窝窝的来源、制作材料以及流程等,这也是食文化的表层体现。这些作品是对吃食文化物质层面的描写,是对食文化浅显的记录与叙述,这里不仅有主食、副食、北方吃食特色,也有南方吃食特色。当代文学作品中对吃食的种类、地域与制作的描绘,虽然写的都是食文化最表层的内容,但也颇为丰富多彩。这些作品让读者在对吃食文化有初步了解的同时,又刺激着他们的味蕾;在进一步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又勾起他们对食文化的浓厚兴趣,这样一举多得,足以见得文学与饮食文化的紧密联系。

  2深层食文化

  所谓当代文学中的“深层食文化”即吃食的时代内涵,是作者在对饮食进行叙述的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赋予饮食文化一定的时代意义。如汪曾祺的《老鲁》中描写学校老师、学生的饮食生活的片段:“校长能做到的事是给我们零零碎碎地弄一两餐米,买二三十斤柴。有时弄不到,就只好断炊。”这是以抗战为背景的人们的饮食生活,其中“零零碎碎”“一两餐”“断炊”三个词生动地再现了抗战年间人们饮食的单调、短缺。这里的“一两餐米”已不再是普通的米饭,而是被赋予了时代内涵,特指抗战年代老百姓最为宝贵的吃食。再有,他的《安乐居》把北京市民的食文化与八十年代相结合,文中交代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北京市民吃着馒头花卷,喝着二锅头,配着炸花生豆、猪蹄和烧鸡。这样酒足饭饱的吃食生活,鲜明地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吃食结构走向多元化,吃食文化也更为丰富。由此可知,当代文学作品中,作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描写吃食文化,既展现了不同时期吃食文化的差异,也赋予了吃食文化深刻的时代内涵。除此之外,“深层食文化”也可指吃食的人文内涵,即作家在作品中描述食物时,融入自己的生平、思想,进而赋予吃食文化以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周作人在《南北的点心》中写到,初入北京时曾抱怨过北京一个偌大的古都竟找不出记忆中那般可口的点心,就只有饽饽等单调的吃食,没有云片糕、松子糕、蜜仁糕、橘红糕等南方糕点。作者通过抱怨的话语对南北方吃食做出了比较,由此我们亦可以看出南北方饮食的差异,同时他还详细罗列出一些南方的点心,从中表现了作者自己对故乡食物的怀念与热爱,这样便赋予了吃食“思乡”之意,让读者了解了作家的情感归属。又比如丰子恺在作品《过年》中提到自己孩童时爱吃父亲做的萝卜油丝豆腐,成年后自己照做,却怎么也做不出童年时的味道。这里的“萝卜油丝豆腐”所指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吃食,而升华为丰子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道“萝卜油丝豆腐”承载了作家内心对于童年的怀念之情。综上所述,我们可见当代文学中的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通过作品对吃食的简单了解,这其中还有作家赋予它的独特的文化特性。因此各种美食当中也就承载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价值所在。

  二、酒文化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是无法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特殊饮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酒文化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是无法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特殊饮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粱》等都或多或少地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美酒,都用文学创作这一手法展现了不同地域独特的酒文化。

  2深层酒文化

  酒也会脱离平凡,被文人赋予深层内涵,被作者寄托丰富的情感,所以就有了深层酒文化。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创作都离不开酒,众多知名文学作品都离不开“酒”这一话题。在诗歌方面,诗仙李白嗜酒成性,每次畅饮都会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圣杜甫也酷爱饮酒,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饮中八仙歌》;就连一向性情淡薄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也爱酒成痴,所创佳作几乎篇篇有酒。不仅诗歌中有丰富的酒文化,小说中也有多彩的酒文化。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红楼梦》中“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等都体现了饮酒文化。当代文学作品中对有关饮酒文化的描述更是俯拾皆是,如丰子恺在《吃酒》中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与友人吃酒,常把日本的清酒和故乡的黄酒作比,对家乡酒的描写伴随着作者情感的抒发,表达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酒寄托思乡之情的作用;如在《沙坪的酒》中,在沙坪小屋中的晚酌,所饮之酒或是为了慰劳辛苦一日的自己,或是为了在家庭聚会中助兴,因此这时对灯所饮之美酒皆是为了品人生乐事,这酒便又多了一层品味家庭和乐的作用;又如他的《湖畔夜饮》:“谈到酒酣耳熟的时候,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啸……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在这里可以尝到。”在与友人的话旧与对饮中,两人的人生便铺展开来,而那人生的滋味也就展露无遗——以酒话人生。莫言笔下《红高粱》中塑造的山东汉子余占鳌性子豪迈直爽,侠肝义胆,英勇无畏,击杀土匪为妻子报仇,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这些独特的品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与酒文化有关的,是酒激起了他内心的豪情。又如朱苏进《醉太平》中军区司令刘达因老政委背后搞动作被挤退,不能上战场而醉酒在宴会上大闹,抒发自己不能上战场一展抱负的苦闷与失意,这里是把酒作为情绪的催化剂,酒在这里起到了抒发内心愁苦的作用。酒文化有精华,可以作为人们情感的寄托,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豪情壮志,可以让人们借酒消愁,暂离伤痛;但酒文化也有糟粕,它可以使人们沉迷丧志,如在莫言的《酒国》中,他批判酒的罪恶,企图唤醒醉乡中的人们,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劳,可见糟粕的酒文化对人的荼毒。

  三、茶文化

  1表层茶文化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使用茶的国家,有着“茶的祖国”的美誉。我国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以及花茶等几大类,其下又划分众多品种,其中有许多名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如西湖龙井、祁门红茶、云南普洱、信阳毛尖和君山银针等。它们形态各异,或细,或尖,或圆,但都香高、味浓、汤色亮,并且具有生津止咳、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茶的发现也使我国茶文化开始萌芽,据记载,我国“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在夏朝之前就有了药用功能;周代开始人工种植茶叶并尝试冲饮;唐代茶的冲饮技术急剧提升,出现了单独论茶的著作《茶经》,也是从那时起,茶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品。

  2深层茶文化

  曾有顺口溜这样说道:“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茶不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物质元素。文人墨客可以对茶文化的系统内涵进行具体分析,感受茶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改变传统创作风格,创新成为了一种极具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的新型茶文化、茶文学。在当代文学中,就有许多包含新型茶文化的作品。作者或把茶文化融入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赋予茶文化以独特的思想内涵,如老舍的名篇《茶馆》是以戊戌政变、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为背景,以“裕泰茶馆”为场景,以茶为内容展开的话剧。他通过茶馆内的陈设由古朴到新颖最后到简陋的变化,展现了茶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又通过对不同“茶客”,不同社会阶层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描写,以小见大,从“茶馆”“茶客”等特殊角度诠释了茶文化的时代特性。同时茶文化贴近大众日常生活,且具有“清雅”与“端正”的特质,作家们往往以茶文化来传递修身养性、精行俭德的思想内涵。或把茶文化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赋予品茶,以茶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喝茶》,以自己活动为主,以喝茶开头,以喝茶结尾,用自己饮茶的全过程为线,表达了对“雅人”品茶竟品出“享清福,抱秋心”的闲情逸致以及对悲秋、哀秋等沉闷情绪的批判之情。鲁迅通过喝茶看出了人性,对当时文人无病呻吟之状进行剖析,对人性提出独到见解,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鲜血淋淋的人生以及社会的反抗。因此他的《喝茶》用茶文化映射出“雅人”的病态。除此之外,还赋予了茶文化独特的人文内涵与反抗精神。或把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系统分析,以此深挖其商业价值,使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茶文化。如汪曾祺的《泡茶馆》中研究了他的第二故乡“昆明”的各大学校门口的茶楼,以及茶馆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由此诠释出茶文化中的价值元素。使得读者既了解了茶,也深切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魅力;亦或把茶文化比作人的魂与韵,如王蒙的《茶魂和茶韵》中给予了茶相当高的评价,并把茶作为“祝友人茶运亨通,愿饮者平安永生”的祝福语。可见茶文化不单是种类繁多的茶或极为考究的茶艺,还是被众多文人墨客赋予时代特征、精神品质以及商业价值等深层内涵的茶文化。所以,品茶不仅要品色、泽、味,更要品其深层内涵。笔者致力于研究当代文学中一部分与饮食文化相关的作品,以饮食的文化体现为出发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更全面地分析当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饮食文化。由于本人积累有限,本文只做了简单分析,难免有欠缺,希望读者给予包含与指正,最后希望我的论文可以为大家了解当代文学与饮食文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论当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来源:《文化产业》,作者:王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5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