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1:48:59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现阶段,音乐治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应用在了医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音乐的养生与治病功能应经被很多学者所公认。 平静的音乐可以让人们的大脑以及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欢快的音乐可以有效地消除人们的疲劳;旋律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们情绪
现阶段,音乐治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应用在了医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音乐的养生与治病功能应经被很多学者所公认。
平静的音乐可以让人们的大脑以及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欢快的音乐可以有效地消除人们的疲劳;旋律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们情绪安定。从心理学方面来分析,音乐所具有的治疗功能也有依据。庞德维奇认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某些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而平稳的音乐使人安慰,而洪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另有人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证明,徐缓的大调忧郁、悲切、伤感、使人感到忧伤,快速的小调内含激情、焦虑不安、惊慌、不宁、危急,易使人愤怒,快速的大调则欢腾、愉快、喜悦、富有朝气,能使人感到愉快。研究表明正确的音乐既能消除病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能享受到的感觉和体验的领域,还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
智力障碍所说的是那些稳定的呈现出在功能方面的有限性,其特征表现为明显地在智力功能方面存在如下两个以上的能力低于平均水平:人际、交流、知识学习、自我导向等。对于智障人群的研究治疗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音乐治疗在所有治疗方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乐器古筝。
1 古筝的特点
古筝是当今中国演奏人数众多、影响面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声韵结合、以韵补声的声音特质博得众多人的喜爱。古筝的演奏技法多达几十种,这在中外乐器中也是不多见的。
近年来随着演奏技术的发展,弹筝用指不断增加,通常左右手八个甚至十个手指在演奏,并且在演奏的过程中还需要协调指关节、腕关节、臂关节、肩关节以及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演奏者机体活动的复杂过程。
2 古筝对智障人的治疗作用
人类的思考和运动离不开人脑,它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等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大脑皮层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调节全身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过程中得到改善和提高。对于一种古筝演奏技法的学习,需要演奏者进行持续的重复训练。由于长期就一个技法进行训练,所以对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锥体外运动中枢以及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都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并激活大脑皮层的细胞,使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系统更加活跃,这就能极大地提升演奏者的反应能力。
小脑主要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小脑对大脑皮层所发出的随意运动和半机械运动有制动作用,防止动作过渡,校正肢体,特别是四肢远端肢体的精细动作,这样就保持了肌体运动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协调性。所以说演奏者能快速准确弹奏每一根琴弦是小脑的作用使然,经常从事演奏这样精准的活动,又在不断强化小脑的功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常弹筝的人反应较迅捷了。
古筝的演奏还是一种智力活动,是演奏者借演奏技能和演奏经验来完成某种运动的活动,演奏技法的高级随意运动也可以称之为心智技能。所说的心智技能指在大脑中,借助于内部语言对技法运动进行的认知活动,这其中有感觉认知、技能认知、想象认知和思维认知等活动,但以思维认知为主要成分。在认识特定的事物及解决具体问题时,这种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的心理活动,即是心智技能。从古筝技法结构的变化来看,心智技能的形成表现在认识技能的各个环节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概念之间的泛化和混淆现象逐渐减少以至消除,内部语言趋于概念化和简约化。从演奏古筝技法技能的速度和品质来看,心智技能的形成主要表现在思维逐渐敏捷性与灵活性,思维逐渐富有广度与深度,思维逐渐独立上。从古筝技法活动的调节来看,心智技能形成表现在心智活动逐渐熟练化,精神劳动的消耗、内部语言过程对主体意志努力的需要都在逐渐减少。而古筝技法的练习可以大大促进和提高心智技能的形成,从而使演奏者收到开发智力、健康身心的效果。
古筝演奏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需要演奏者通过内在心理活动的传导和外在技术运动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在演奏时大脑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有更多的情感需要借鉴,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心理活动。在演奏的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的支持,演奏已从一种有意识的机能运动转换为无意识的心智活动。
演奏古筝是一种机体运动更是一种心智活动,在对智障人的功能恢复中,它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肌体自我组织得到锻炼、加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而且会患者的心智以及头脑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390.html
上一篇:中国另类音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