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时间:2015-12-20 21:53:53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摘要: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

摘要: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关键词:民族音乐情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视唱、欣赏、歌曲练习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通过其他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化,以此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我们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是我国音乐中的灵魂。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为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做好两个“选择”,一个“遵循”。
  一、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民族音乐作为学生的欣赏教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感情
  要想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从兴趣出发,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我采用了先从听赏入手,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1.听赏各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语言、生活、民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和题材内容也各不相同,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新疆民歌活泼欢快,东北民歌质朴豪放,内蒙民歌辽阔粗犷,陕北民歌高亢奔放,江南民歌抒情婉转。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听赏,如东北民歌《小看戏》、《小拜年》,山西民歌《绣荷包》,陕西民歌《三十里铺》,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上口、动听的民歌,容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听赏民歌器乐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优秀的器乐曲可以表达人们细腻的感情,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独具特色、优美动听、婉转低迥。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笛子独奏曲《早晨》、《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胡曲《空山鸟语》与《二泉映月》、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在听赏前,要先用生动的语言作简单的介绍,给学生讲解乐曲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更透彻地感悟作品的思想实质,最后达到从听觉到心灵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3.听赏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及民族歌剧,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地方剧种,各地的唱腔也各有特色。如黄梅戏的委婉、抒情,豫剧的高亢激越,京剧的婉转妩媚。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作为学生的听赏内容,可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拓宽视野。如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豫剧《花木兰》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越剧《梁祝》中的《楼台会》等,都是戏曲艺术中的经典。
  另外,歌剧也是我们民族音乐的一种,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表现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以后创作的歌剧既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又借鉴了西洋音乐,如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胡兰》及《江姐》等,让学生了解这种民族艺术形式,既可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又可使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选择各地区的民歌、戏曲及歌剧片断,作为学生视唱及练声的教材,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为了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在教学中选用各地区较上口、动听的民歌作为学生的视唱内窖。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外,每节课都练习1-2首民歌,个别曲目要求学生背唱,以加深其印象。在练唱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唱出各地区的特色。
  在教学中,还可选择一些歌剧及戏曲片段作为学生练声及视唱曲目。练声的歌剧和戏曲片段要难易适中,使声音能易于发挥,演唱时,不仅使学生掌握声音技巧,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其风格。用歌剧及戏曲片段作为视唱曲同时,在选材上要力求简单,以适应学生的音乐水平,唱前要向学生介绍其剧种、创作背景及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感情类型的体验上,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当然,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与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
  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感情内涵的体验。
三、遵循音乐学习规律,让学生扩大音乐视野,更多地掌握和熟悉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中,应注意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遵循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人文性,引导学生在对音乐的感悟、体验、表达和积累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1.在音乐形象的感悟中增强文化意识。音乐是一种“意合性”的特殊语言,“意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学习不能靠条分缕析来掌握,而是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音乐,领会音乐背后的形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文化意蕴。“悟”不同于“理解”。心理学上“理解”的意思,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的本质是逻辑思维。而“悟”是意会式的直觉思维,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不循序渐进、严格推理,而是跳跃式的和整体式的。在“悟”的过程中.主体能明确意识到它的行程,经常用到形象思维,伴随着情感的体验。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悟”,就必须在反复地聆听、想像、歌咏、演奏的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蕴,从而在音乐形象的感染与熏陶中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比如学生大多喜爱《梁祝》,在欣赏期间插入“协奏曲”、“回旋曲式”等术语的讲解,学生既欣赏了音乐,又学习了音乐知识。故不少老师采用以音乐欣赏为中心的综合课,提高了学生的感悟程度和对音乐的理解。随着感性认识的丰富和感悟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会随之不断提高。
  2.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培养文化美感。音乐特具情感性,教师要注意把握、确立音乐教学的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以情感人,使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以美育人,培养审美情趣,让美的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灵。这样,在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对音乐美感的感悟中,学生的文化美感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和培育,使人变得高尚,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3.在音乐意蕴的表达中领悟文化内涵。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少些限制,多些自由。让学生通过歌唱表演、音乐小品、戏剧舞蹈等形式,把自己对声乐意蕴的领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在自主的音乐表达中解放思想,自由想像,激发创新意识,顺理成章地领悟音乐所带来的文化内涵。通过对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刻领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音乐实践的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音乐无处不在,我国无处不闪现着悠久而灿烂的民族音乐光芒。教师要加强与课外、校外的联系,拓展音乐实践活动的时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教育资源,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到社会上、群众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比如搜集民间音乐和乐器,学习民族音乐和舞蹈,参加民间音乐活动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5.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丰富文化知识。音乐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讲授乐理知识、器乐知识,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时代背景,以及音乐家的故事等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6.在音乐学习的积累中积淀文化底蕴。学习要靠积累。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积累和背唱歌曲的兴趣,多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背唱歌曲的方法,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咏唱、欣赏,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既积累音乐,又积累文化,在文化底蕴的逐渐丰富中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永远唱响我们民族音乐的主旋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