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正确树立歌唱声音进行的逆向思维

时间:2015-12-20 21:54:53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提起歌唱,所有歌唱者不禁会想起西洋美声唱法和我国的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但无论是哪一种唱法都要求歌唱者要具有美妙的歌喉。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声音的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所有歌唱者都在不停地追求与摸索着,不同岗位上的声乐教师,也都在运用自己的独特

  提起歌唱,所有歌唱者不禁会想起西洋美声唱法和我国的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但无论是哪一种唱法都要求歌唱者要具有美妙的歌喉。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声音的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所有歌唱者都在不停地追求与摸索着,不同岗位上的声乐教师,也都在运用自己的独特手段来训练着学生:有的培养出世界级歌唱家、国家级演员,也有的成功了但并不出名,当然也有的把嗓子唱坏了,不得不放弃歌唱生涯。在这茫茫的声乐道路上,有多少人在苦不堪言地追求,无论成功与失败,每个人对歌唱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认识,但我认为作为歌唱者或声乐教育者,要想唱好歌或搞好声乐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如何树立歌唱声音的逆向思维意识才是解决歌唱声音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结合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来共同研究这一观点。
  首先,从歌唱的方法来讲,气息是歌唱的基础,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训练气息的同时,许多教师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比如:打哈欠、闻花香等动作,或惊讶、兴奋等状态,力图让歌唱者将气吸得深而饱满。在歌唱时,横膈膜将气控制住,做撑腰收腹运动,把气息均匀而有节制地送出,还要求歌唱者用气把喉头拉住,用吸气的状态使喉头降低,讲求歌唱时腰要向外扩张,气息好比从腰部周围向外扩散等等。
  但往往初学者很难掌握这一技巧,有的人把气吸得过深,致使气息僵死;有的人把气吸得过浅,致使气息上浮,声音变浅喉头上提;还有的人干脆因为倒吸气反而在演唱过程中无法运用气息等。其实歌唱的呼吸方法很简单,就是像打哈欠那样把气吸到腹部、腰部周围,胸腔自然打开,呼气时撑腰收腹把气送出去。
  但为什么有的歌唱者难以掌握这一技巧呢?原因就是在他的意识中还没有建立起声音进行时的逆向思维。如果你就告诉他在吸气时想到气就像一个圆圆的气团从口进入腹腔,在呼吸时不要想收腹就要想撑腰,横膈膜像一个锅盖把气团压在腰部以下,呼出气的多少由腰部控制,想到气不是直接呼出的,而是由横膈膜压着向下反着出来的,使歌唱者抛弃胸部、喉部的障碍,自然气息问题也就解决了。
  其次,从歌唱的共鸣角度讲,歌唱讲究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美声唱法更注重声音的共鸣,它讲究声音的管状共鸣,它要求歌唱者的声音像一个“音柱”一样,上下贯通,声音圆润饱满,顶天立地,穿透力强。要想有一个很好的共鸣腔体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必须在歌唱中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共鸣机制。要想有很好的头腔共鸣,就必须有很好的胸腔共鸣,要想有很好的胸腔共鸣就必须树立起一个很好的”咽管”即共鸣音柱(俗称“心儿”),要想有一个很好的音柱,就必须使喉头像一个活塞一样能够上下移动调节咽管的长与短,发出高中低不同的声音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簧管偶组”的发音原理。所以,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这种效果,有的让学生吸着唱:有的教师讲歌唱的嘴巴在腰部;有的教师讲歌唱的声音像一个倒漏斗形状;有的教师讲声音像拉弓射箭;有的讲歌唱时要用气息拉住声音,气息的支点要深,只有支点根基站稳,声音才能悠扬传出等等。尽管说法不同,侧人手段也不尽一样,其实不外乎一个原理: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歌唱声音的逆向思维。这就要求歌唱时的起音首先要想着往胸腔里唱,越唱高音越要往下想,声音就像喷泉或气筒打气那样,是上面给压力而反射上去的。尤其是唱歌剧咏叹调,要想在剧场演唱的过程中发出穿透力很强的声音,让全场听众都能听到,就更需要歌唱者必须建立歌唱声音的反向进行意识,使喉头向下挡气做活塞运动,达到全身的共鸣。


再次,从歌唱的吐宇讲,美声唱法讲究用咽部咬字,歌唱时要使所有的字都在咽部形成,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声音饱满。沈湘先生曾讲:“歌唱的字要念在腔上,像一根线穿起来的珠子连贯而有弹性。”①其实这些要求无非就是让歌唱者在演唱时要放松嘴巴、脖子和舌头,以求达到真正好的方法——歌唱是感觉没有嘴巴和喉咙的②。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歌唱者首先不能气息上浮,把气完全控制在腰部,这样才能避免嘴巴用力和胸部的紧张。同时,还要使所有的声音上下贯通,音色统一,在咬宇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瑕疵,这就要求歌唱者更要建立歌唱的反向进行意识,否则声音很容易上浮,造成胸部紧张,以至于影响到嘴巴紧张,造成嘴巴咬字又浅又白,声音的光泽和色彩也就失去了,无法达到美好声音的要求。
  另外,我国的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以及唱戏曲也是这样。民族唱法也讲究“字正腔圆”。尤其是在唱山歌时,那高亢了亮的声音穿入云霄,犹如天籁之音。这样的声音如没有很好的气息支持是不能达到的,也就要求歌唱者越唱高音越要往下想,使声音犹如放飞的风筝,再高也有控制。同样,通俗唱法中的气声唱法要求用气来带动声音吐出,这首先要求歌唱者要有很好的气息功底,如果气息在歌唱时不能很好地控制在腰部而上浮的话,那么气声唱法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的京剧讲究“脑后摘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讲究气运丹田,如果气息控制不好,自然声音就有问题,所以也要想到声音的反向进行意识。
  纵观上面所述,我认为首先建立起歌唱声音进行的逆向思维,是解决歌唱声音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者在歌唱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打好坚实的基本功,才能沿着正确的声乐道路越走越远,用很少的气去唱很长的音,用很弱的气去唱很强的音,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要求,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

  注释:
  ①《沈湘声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美]汉涅斯着,中国青年出版社

  参考文献:
  [1]《科学的发音基础》林俊卿着,上海音乐出版社
  [2]《卡鲁索的发声方法》P\m马腊费奥尼,人民音乐出版社
  [3]《歌唱的艺术》赵梅伯着,1997,上海音乐出版社
  [4]《歌唱的发音机理与技巧》赵维渤译,西安世图出版社
  [5]《歌唱方法》薛良着,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6]《沈湘声乐教学体系研究》邹本初着,人民音乐出版社
  [7]《训练歌声》李维渤选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