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1:55:09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声乐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是一种以乐器和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内部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在人类开展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激发美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通常需要经过想象、感知、情感和思
声乐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是一种以乐器和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内部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在人类开展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激发美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通常需要经过想象、感知、情感和思想四个过程,而审美意识正是音乐审美观形成的基础。世界上所有对美的追求和实现都是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特质的一个共性。
一、审美意识塑造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
对于每一个在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声乐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优势,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会发挥自身的优点,回避自身的缺点,只有这样才可以短时间内对自己进行提升。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声乐的评价标准和概念认识不够清晰,对自己的零件和了解不够全面,对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歌唱风格缺乏合理的审美标准,就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多元文化快速发展下,各种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不断交织、渗透,人们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对其审美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的浪费。只有在学生的声乐观念中植入审美意识,才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进行演唱,并通过演唱将音乐艺术的本质体现出来,具有评判和认识他人声乐演唱的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
(二)审美意识是审美和声乐教学间的重要纽带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其实都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实现美,在艺术和审美的内部联系中,美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声乐艺术中,“美”是艺术的核心,但是由于人的思想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对美的认识也是多倾向性的,因此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多个角度、多倾向性的,在进行整体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因为对声乐艺术的内在本质不够重视,导致声乐教学和审美教育无法有机联系起来。
那么如何理解与实现审美本质和声乐教学之间的关系,审美意识的培养指的是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审美想象背景和想象素材,要在缺乏审美环境的基础上,对学生聆听声乐作品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地欣赏音乐、谈论音乐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对欣赏音乐的规模进行扩大,不断对音乐进行聆听,将原来学生对音乐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提升到欣赏音乐、喜欢音乐的层次。从原本不接受、不喜欢到逐渐接受和喜欢,欣赏音乐的层次也逐步提高,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和领悟程度也逐渐加强。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可以通过一种作品,联想到作曲家其它类似的音乐作品,或者是和其他作曲家的同一流派的作品相比,从基础的理解到深刻的、系统的感受和品味声乐作品的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内在的意境、意义、意味,慢慢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德奥艺术歌曲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没亲身体验过德澳文化和德奥的艺术气氛,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感受到作曲的音乐特征和艺术风格,可以充分运用引导、描述、制作等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和领悟,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情感中,形成了良好的审美心理,达到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塑造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方法
(一)审美意识在发声练习中的塑造
好的嗓音是声乐之美的基础,但是,如果只是依赖天生的声音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真正好的音乐美感,是需要不断地进行音乐培养的,一个良好的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经过系统的、合理的发声训练才可以塑造的。例如,在对三度音节进行训练时,如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吸气的情况,就会对共鸣腔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气息的位置也提升了很多,而简单地教学生“把气吸下来,不要提气”是起不到效果的,在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将吸气的动作想象成闻玫瑰花香的动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完全领会到了吸气的动作要领。在学生练习哼鸣训练时,很多学生会因为张口开腔的方法不正确,导致“卡”“挤”以及肌肉绷紧的情况产生,此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打开喉咙与腔体,通常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要给学生实行有效的审美性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打开口腔的方法分析出来,对原本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进行恢复。还有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发声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出的声音缺乏感情色彩,属于一种比较机械的状态,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够重视,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时老师就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声练习曲是一段拥有独立的音乐形象和性格的非常美妙的旋律。代表抒情的音节是激进的音节,代表果断或高傲的音节是三度的跳的音节,戏剧的张力是由跨度大的三度实行代表的,通过戏剧的张力可以让学生开放自己,可以做对身心进行放纵的动作。因气息下沉与激动和兴奋的状况,气息下沉后共鸣腔体被打开,感情、声音、气息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塑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互动性,磨练了学生的艺术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并且有效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准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
聆听是人们感知音乐的首要步骤,而声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听是一个主要的过程。在音乐学校的过程中,听是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基本条件。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听觉作为首要教学任务,“听”是音乐教学全部活动的开始,因此学生的听觉一定要敏锐。新生入学后开始接触的第一门课程就是培养倾听的习惯,由于入学前学生对大部分的音乐形象认识不够全面,缺乏音乐的认知性,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好的音乐作品、倾听别人的声音,才可以塑造出良好的声乐审美能力,因此,倾听是教学之初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种能力。
同时也只有倾听,学生才能欣赏音乐的美,体会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从音乐语言着手,经过准确的音乐欣赏以及唱、奏练习,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节奏美、旋律美,发现音乐的美。使学生比较直观感受音乐的能力。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美感的声音是声乐教育的基础。声乐艺术审美的基础是唱歌声音的美感。人声美感的艺术魅力一直是欧洲的古典声乐理念和中国的传统声乐的理念的重点。人声音的美感是声乐艺术中最具魅力的东西。
声音技巧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已经包含了审美的内在意义。以美声唱法--Bel Canto 做例子,众所周知,美声唱法也叫“美歌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在全世界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Bel Canto 怎么翻译都跟“美”字有关。“Legato”翻译为“连贯”是美声唱法审美的第一要素,加强对声音的连贯美和同一之美,审美特征的时间和空间的跨越的概念,在中国民族音乐和古典欧洲音乐的本质上一直按照声乐审美的基本标准进行执行,其次是 “resonance”——“共鸣”,也就是指的人声共鸣所产生的美,同时这种审美标准也被当今世界公认为声乐审美的基本标准,强调了人声的优美性、立体性和广泛性。
更加注重声音的松弛性、圆润性、流畅性,在日常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教学: 作为教学主导的声乐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塑造出完美、准确的声乐审美观。 目前声乐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进步了很多,因此,我们在声乐课堂上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比如,在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判别能力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数码相机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录制,不断地倾听和揣摩自己的发音,老师再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指导,如此以来,在不断的揣摩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歌唱的基本概念,树立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念。 由于不同的学生具备的歌唱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观摩。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进行汇报,相互进行演唱表演,找出对方的不足。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审美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审美的主要意义往往被我们在平时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忽视。由于声乐艺术对实践性和审美性要求比较严格,审美的特征贯穿了整个音乐活动。如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音乐的技术化,就违反了音乐艺术教学的本质,以我所知的声乐教学情况为例子,很多教师在专业课堂的重点教学都在发声上,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内容也是发生技术的训练和提升,声乐审美的理论课在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没开设过,不同阶段的学生所接收的教学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音乐,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 王爱红.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审美性[J].美与时代(下),2010(9):56-5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548.html
上一篇:传播学理论下我国流行音乐研究
下一篇:音乐作曲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