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2:00:55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理性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具有自觉性、 抽象性、普遍性等特点,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 理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以此来考察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音乐便充满了理性色
理性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具有自觉性、 抽象性、普遍性等特点,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 理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以此来考察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音乐便充满了理性色彩。
西方音乐深受理性观念的影响,音乐学家对此有这样的认识: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从无序走向有序, 而是从一开始就在有序的理性状态中展开, 西方音乐的背后总是被强大的理性观念所笼罩。
理性与非理性是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从理性观念影响的角度梳理西方音乐, 对区别不同音乐流派审美倾向的思想根源有重要意义。
一、古希腊的理性音乐观
古希腊的理性音乐观认为音乐是一门提供思考的理论,是一种使人向善的知识,音乐的理性与道德有关, 只有顺乎理性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德生活。 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理性对人的心灵有教化作用,音乐对人的性格和德行产生重要影响,他强调音乐必须服从于国家目的, 音乐的任务在于培养高尚的情操, 掺合着音乐的理性是美德的唯一内在保障。 亚里士多德从知识论角度提出音乐应该在科学中给予研究, 音乐的本质是一种理性的对象, 理智的欣赏音乐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观点, 他认为人们从事音乐是为了在闲暇中满足理智的欣赏,音乐的美被定义在理性鉴赏的范围,而不是感官上的快感。
古希腊理性音乐观还体现在理性思维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第一个理性主义学派,主张把音乐与哲学、数学结合起来思考,认为宇宙、天体和万物都是和谐的,存在着秩序与数的关系,在音乐中也存在着数的关系, 音乐反映了主宰宇宙的数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成功试验来说明,对声音之间的关系应该持理性的态度,由此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来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主义道路。 古希腊四弦琴琴弦音的命名来源于它与演奏者的距离, 这也体现出一种实证性的理性思维特征。 四音音列 3 是古希腊音乐理性的体现,它是形成大完全体系音阶的基础,其中 T 表示全音,S 表 示 半 音 , 除 了 mese ( 中 央 音 ) 和proslambanomenos(附 加音 ) 之外 , 每个音都有复名,有些音的名称来自演奏里拉琴时手指的位置,如 Hypate 是指这一音的位置, 它是四音列的第一个音,四音音列是理性组织旋律的一种方式。【图1】
二、宗教理性与中世纪音乐的关系
中世纪音乐与宗教理性密切相关, 中世纪音乐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 这体现了中世纪音乐的宗教特色。 音乐在中世纪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被列入七艺的高级学术,在中世纪观念中,音乐不是用来享受或娱乐的, 它被赋予教化人的道德理性功能。而繁琐的辩证方法来论证基督教信仰, 而中世纪的音乐家大多属于基督教会, 宗教对理性极力赞颂,用宗教理念抑制人的自然情感,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受到遏制。 中世纪音乐被认为是一门理论科学,音乐是思考和抽象的理性存在。 中世纪着名的音乐理论家波爱修认为建立在理性认识上的音乐,要比建立在技法上的音乐高,只有从事纯粹理智活动的人才被称为音乐家, 音乐家是那种从理论中获得音乐知识的人。
12 世纪的巴黎圣母院乐派代表着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最高水平, 圣母院乐派发展了奥尔加农等理性化的复调音乐。 中世纪宗教音乐的风格、结构等是理性化的,尤其表现在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上,这种错综复杂的音乐结构保持着清晰、 有序的逻辑关系, 中世纪发展起来的复调音乐技法与记谱系统等都具有理性特点。 复调音乐的各个声部之间、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都必须遵守严格规定,一切表现人本性情感冲动的东西都被看作背离宗教情感。 复调音乐是在经院的理性思维方式和理性探索精神等诸多因素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复调音乐促成了声部对位准则的确立, 唤起了理性作曲意识。 复调音乐起源于格里高利圣咏,圣咏是用教会调式写的单声部旋律, 而且常担任复调音乐中的一个声部,唱词也是同上帝交流的媒介,充分体现着宗教理性。
三、科学理性与文艺复兴及巴罗克时期音乐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 与其说是古希腊音乐的再生, 不如说是神学思想束缚下理性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科学理性,反对盲目信仰, 巴洛克时期则是理性主义逐渐形成的时代。 人文主义是对经院哲学的反叛,人文主义者注重独立的理性思考, 追求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全面发展,把理性与实际经验融为一体,对宗教权威提出挑战。 在人文主义及科学理性的推动下,音乐理论领域中的“情感论”逐渐高涨,复调音乐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以“旋律—和声”为结构原则的主调音乐思维开始融入复调音乐思维中,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 《唐克第德与柯罗林达的决斗》是主调音乐的典型例子, 这是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体裁。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认为,音乐的美是能够为理性认识所把握的东西, 这种认识活动以理性认识为最高目的, 这个时期的音乐力求技术的完善,从理性上去获得音乐的审美,崇尚创作中的理性精神, 在音乐风格与技术中运用科学理性成为主流,西方理性化的音乐总谱也开始出现。
16 世纪笛卡尔等人带来的科学观念促进了音乐的理性变革, 科学理性促进音乐相关学科的发展。 例如,生理解剖学构建了嗓音发声学的理论基础,同时科学理性也促使律学迅速发展,1482 年音乐家与科学家提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1558 年用计算的方法提出十二平均律,1600 年提出十二平均律初步数据。 教会调式的基础是五度相生律,五度相生律因其固有的不足而最终被纯律所取代,纯律本身也存在着有时不能构成纯五度缺陷,帕莱斯特里那就在其复调作品中运用省略音来解决纯律音程不谐和问题。 十二平均律的使用促进了钢琴音乐的发展,巴赫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对十二平均律的应用、拉莫的着作《和声学》问世等都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艺术对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追求。
总之,实证性的科学精神影响着音乐的理性化进程。
四、理性主义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18 世 纪以卢梭等为代表的学者掀起启蒙运动,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响应了启蒙精神,启蒙运动把理性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形成了经验理性与天赋理性两种理性观。 启蒙运动在崇尚理性和批判基督教原罪说的同时, 强调解放人的内在情感, 以理性作为武器对传统信仰进行批判, 使 18世纪成为西方最为非基督化的世纪。 这个时期以理性作为判断真伪的唯一尺度, 只有理性才能提供科学知识的逻辑确定性、普遍必然性。 理性被看作是科学的基础, 也被看作是构造社会理想的工具,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结合,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 世纪主调音乐日益巩固、发展、壮大,转调日趋频繁,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风格与技术上完成了向主调思维的转变,奏鸣曲式结构等体裁为音乐情感的表达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具有鲜明理性特征的音乐体裁。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呈示部(d)+ 展开部(g-c-g-bB-d)+ 再现部(d-bB-d-D-d)。 在奏鸣曲式中,双主题的对峙,以“旋律—和声”为模式的动机展开,功能性和声动力性的增强,力度大幅度的变化等增加了音乐的内在张力。 和声语汇按照T-S-D-T 功 能进行有序化的组织 ,调性 、主题也体现着对比与统一,呈示、展开、再现的结构是利用音乐中的逻辑来加强音乐的统一性。
理性主义促使科学所特有的逻辑方法在音乐中得到了应用, 音乐研究采用了与自然科学相似的思维方式。 理性主义影响下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把两种对立的主题集中在奏鸣曲式中, 实现了紧张与松弛的平衡。 古典主义音乐注重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形式结构的严谨性,作曲家即使具有自己的个性和体验,也是在理性的引导下进行。 和声决定论也是理性主义科学音乐观的体现, 拉莫在其和声学研究中进行实践,他以“声学”作为和声的理论基础,给当时的主调音乐以有力的支持。 康德把艺术定义为理性的意志活动, 他从音乐与人的审美角度考虑,认为音乐是感觉的自由游戏。 贝多芬受到康德哲学思想影响, 从而使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只有把贝多芬的音乐看成是德国古典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 才能真正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古典主义音乐强调的和谐包含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具有否定之否定结构意义的 ABA三段式 10:ABA 中的 B 是主动的否定, 意味着理性,B 体现为抑制力,代表着一种理智要素制约着A。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理性精神通过强烈、深沉的情感体现出来,这种情感归并到理性的、逻辑的音响结构中, 使其音乐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具有较强的震撼力。 黑格尔哲学中肯定→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 与贝多芬作品中呈示部(肯定)→展开部(否定)→再现部(肯定)的对立统一思想如出一辙。
五、19 世纪非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
19 世纪对黑格尔的批判产生了以叔本华唯意志论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非理性主义是指反对理性主义基本原则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潮。
19 世纪法国大革命失败,理性逐渐变成“为欲望辩护”的工具,随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幻想的破灭,人们追求理性和进步的传统遭到否定,转向研究人本身的内心世界。 由倡导理性转向否定理性,鼓吹神秘主义的直觉,受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的音乐家们也感到极度失望、苦闷和无助,开始逃避现实而沉浸在主观幻想的情感世界中,将感情和想象提到音乐表现的重要位置, 甚至将情感置于理性之上。 尼采是非理性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其生命意志哲学蕴含着对个体化生命价值的积极肯定,其“上帝死了”的思辨,不仅包含人类对宗教信仰的动摇, 也包含着人类对理性力量的怀疑,它开启了以怀疑和反叛为特征的、用新的理性自觉取代外部权威的道路。 尼采与音乐家瓦格纳最初都反对基督教的虚无主义, 倡导狄俄尼索斯式的悲剧世界观, 瓦格纳音乐作品中的英雄人物119 世纪是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高度个性化, 这与 19 世纪敢于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息息相关。 浪漫主义音乐肯定个人情感,蔑视形式主义,反对理性崇拜。
浪漫主义音乐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其精神实质是强调“人”及其本性,突出“个人”是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浪漫主义音乐中感性精神再次居于主导地位。 柏辽兹对人、对生活的意义和对自己的艺术常抱着绝望的态度, 其 《幻想交响曲》从梦(无意识)中汲取题材,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另外,门德尔松的作品很少涉及政治题材,多汲取城市风俗性的音乐题材,缺少启蒙思想者的那种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舒曼音乐的个人主观性情绪非常突出,小规模的、情感表现力强的器乐曲和艺术歌曲充分发展,以上与这个时期音乐家畏惧革命,回避社会矛盾有关。
六、20 世纪形式理性与序列主义音乐
20 世 纪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对音乐形式的追求,把音乐当作纯粹的个人行为,自由十二音音乐就是为了逃避理性主义的束缚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却以一种极端理性化的面貌出现, 这又制约了它所强调的情感表现, 形式高度理性的序列主义音乐也是如此。20 世纪是形式理性的高峰,形式理性是指以音高关系为核心的逻辑形式, 形式理性在新维也纳乐派到达极限,20 世纪末西方音乐走向终结,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理性信念的终结。
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和序列音乐是以数学的方法对音符进行科学运算, 并且按照一定逻辑去排列的。 在十二音无调性音乐作品中作曲家强调每个音的独立地位, 没有一个音是依赖于其他音而存在的,每个音在结构意义上都是独立的。 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表现在十二音音乐技法上,这种音乐废置传统和声, 用十二个半音作为作曲的素材。 勋伯格的《钢琴组曲》(作品 25)首先设计出十二音序列原型(见图 2),然后对原型进行转位、逆行、逆行转位等变化,把不同形式的十二音序列作为创作的材料, 几个声部作卡农式的模仿或反行模仿,体现了无调性音乐的特点。 十二音音乐是基于数理逻辑与理性化的一种无调性的技术手法,它后来发展成为序列音乐,这种音乐把对音级的序列安排和控制扩展到节奏、音色、动力等其他方面,并将其与理性和科学进一步紧密结合,音乐创作变成物理音响参数的数学组合, 艺术创作被理论研究式的、有序的、形式主义的观念,即理性决定论的观念垄断了。【图2】
西方音乐突出特点是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高度协调和平衡。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说明音乐艺术既要有感性的形式,又要有理性内容。 西方常常用理性的手段去创作音乐和诠释音乐,但音乐总是与感性、情感、非理性等字眼紧密相连,就如超现实主义荒诞不经的表现形式,是其非理性的内容决定的。 西方音乐中深刻的理性内涵、 理性化的形式与结构等都离不开理性精神。 从古希腊的理性音乐观,中世纪的宗教理性,到近现代科学理性,西方音乐发展趋于成熟;在理性主义影响下,古典主义音乐发展成为典范,而非理性主义则是浪漫主义的思想源头, 西方现代音乐文化出现了反传统的现象, 是非理性主义思潮极端化的结果。 西方音乐虽然崇尚理性,但音乐在本质上有非理性的一面, 西方音乐文化的理性特征是连续的, 表现为内容理性与形式理性的交替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树群.略论中西音乐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中国音乐学,2002,(2):102-113. [2]姚 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 ———西方音乐历史发 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7. [3]唐·杰·格劳特,克·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9.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3. [5]蔡 良玉.西方音乐的几个文化特征 [J].人 民音乐 ,1995,(1):37-41. [6]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3. [7]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9. [8]缪天瑞.律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67. [9]毛青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分析[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6,(3):15-2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708.html
下一篇: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