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舞蹈《孔乙己》的特点与人物形象塑造

时间:2015-12-20 22:06:33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舞蹈孔乙己是由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孔乙己》改编。 短短六分钟的演绎却巧妙的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合理安排,以乐衬哀,以喜写悲,在喜剧的氛围中将悲剧性内容展现出来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特色,所以创作团队想要再现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除要根据原着的内容

  舞蹈“孔乙己”是由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孔乙己》改编。

  短短六分钟的演绎却巧妙的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合理安排,以乐衬哀,以喜写悲,在喜剧的氛围中将悲剧性内容展现出来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特色,所以创作团队想要再现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除要根据原着的内容以想象的艺术处理手段来进行以外还需要添加自身的理解。

  一、舞蹈《孔乙己》简介及其创作背景

  《孔乙己》这部出自鲁迅先生的着名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思想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禁锢的穷困书生悲惨的一生,看过小说的读者一定记得,鲁迅先生对于一些细微动作等情景的描写,直接在大家眼前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动人物,使读者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记忆犹新,对于舞蹈“孔乙己”的编导来说却是艰难的,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孔乙己,既要形象的展现孔乙己的懒惰,贫穷,好酒好面子,有偷窃行为,又不能让观众因为这些陋习而产生厌恶,毕竟孔乙己是个非常令人怜悯的角色,在那样一个畸形的社会中,在一个那样麻木不仁的环境中,他也算是尝遍冷漠。《孔乙己》中所展现的悲剧性内容,采用的却是喜剧的氛围烘托,正是因为这样的烘托,不知不觉中对那些悲剧进行了强化,“笑”虽然贯穿全篇,却让我们不容忽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看完整个故事,竟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孔乙己”作为一个古典舞作品,仅仅只用了六分钟就完整再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文学人物形象。欣赏完整段舞蹈,我们可以发现,编导是充分依据原着内容来进行编排的,喝酒、偷书、断腿三部分是影片的高潮,将一个饱读诗书却又科场失意的人物刻画了出来,穷困潦倒好吃懒做的孔乙己其实非常的可悲,读书人都拥有一身傲骨,他想要清白却又不得不去偷窃,自欺欺人的向往上流社会却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再加上周遭的冷漠环境,那样矛盾复杂的人物性格及悲惨的生活遭遇,其实是作者希望国人恪守做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寄托。

  二、舞蹈特点

  “孔乙己”这个舞蹈无疑是新颖的。近些年来,很多年轻的舞蹈编导们都喜欢将历史人物或是经典的小说人物纳入到舞蹈作品中去,像这类的作品多数都是以文学文本为依托,采用一些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来重新的进行人物刻画,《孔乙己》无疑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是《孔乙己》的出现也打破了这些舞蹈对于“唯美”的渴望,它运用了很多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自然轻快的肢体动作来完成舞蹈的编排,构思非常的巧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技巧手法。古典舞并不是戏曲和杂技,想要对其进行发展不能一味的去追求技术技巧的高难度,那些对于技术技巧高难度创新的追求直接的忽视了舞蹈本身想要传达的最直接最质朴的情感。除此之外舞蹈“孔乙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语汇风格上的突破,舞蹈需要根据原着中情感需要来选择最为贴近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在韵律节奏上寻找到突破口,搭配舞姿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动作形式约束。即使是在进行舞蹈动作编排的时候,也减少了传统古典舞中动作运用,而是采用了那些从人物内心情感出发的更为人物戏剧性的表演,整场舞蹈表现中,没有任何一个动作会显得多余,都是实实在在的因情而生。

  三、舞蹈《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可常夹杂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们说话总是满口的之乎者也”;“他脸上黑而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两段是鲁迅先生笔下对于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描绘,舞蹈“孔乙己”的编导也利用了这两段描写来对表演者进行了人物形象塑造。

  (一)人物表情的诠释

  在《孔乙己》小说中,鲁迅先生通篇多次对孔乙己的面部表情进行了描绘,这些面部表情的详细描绘有利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所以编导在进行“孔乙己”舞蹈编排的时候,给表演者安排了多次变化以配小说情境。

  那些时而嬉皮时而恐惧时而悲惨的脸色变化完全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表现了出来。由于孔乙己一生穷困潦倒,好吃懒做自欺欺人不愿以劳动力来换取财务因此总是温饱不得保障。脸色自然不如那些上流社会,达官贵族那样“油光满面”了,“青白脸色”是最为适合他的形容词。在加上在舞蹈作品“孔乙己”舞台表演的时候,配合的服装道具是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的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舞蹈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做了铺垫。

  第二次对孔乙己的“脸色”进行描写的时候是在孔乙己被人揭发偷了书时,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绽出,并且进行争辩。所以孙科在进行“孔乙己”的表演的时候,就由惊讶到羞愧,完全对应小说。孔乙己本身的脸色就是青白,被人揭短之后涨红脸色,拼命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那种羞愧之心所流露出来的表情,让表演者演的淋漓尽致。

  在舞蹈“孔乙己”中,编导运用了大量的“脸色”来进行角色诠释,把人物表现的栩栩如生。第三次对孔乙己“脸色”进行描绘是因为有人询问孔乙己“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时候,孔乙己显示出来的堂皇不安,脸色笼上一层灰色。这种灰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被人耻笑而产生的内心隐痛,失望陇上心头,也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制度的毒害产生迂腐不堪的习性。

  最后一次对孔乙己的脸色进行描写,是他在被人打断腿之后,黑而瘦的脸,已经不成样子了,这时候孔乙己的脸色就为了让我们明白他当时的处境,受尽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馋喘的活了下来。那种害怕和绝望都被舞蹈“孔乙己”全部体现了出来。“孔乙己”的编导通过“脸色”这一细节变化,牢牢抓住了情节的发展,更好的分析了孔乙己这个经典形象,为整个舞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人物心理活动的展示    舞蹈“孔乙己”在很多细节地方都集中表现了孔乙己对于读书人身份的迷恋,无论是在偷书被抓还是在被人讥讽的时候,无一不体现了对于这种高人一等身份的不舍。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是因为整个社会环境逼迫,也是被自己那些可笑的自欺欺人所致。孔乙己迷恋于自己脑海中虚幻的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想法,然而孔乙己是可悲的,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中,这也就决定了只能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再加上长期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导致他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一技之长来谋生,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我们可以看到舞蹈“孔乙己”在演绎孔乙己窃书被打一段时,编导为了让舞蹈融入到作品中去与书中的人物相对应,特意注重了手上动作的运用。一会是拿书的手型,一会是握笔的手型,这些都能加深“孔乙己”对于读书人身份的迷恋。虽然孔乙己有一个热切的诚恳的心,但是当时的社会却压迫着他,那些轻视和嘲笑将他吞没,越是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碰壁受到人们的取笑和糊弄,他越发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平衡,所以舞蹈中表现出的情感应征了这一幕。

  (三)人文性动作展示

  舞蹈“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旧时代迂腐落魄的“文人”形象,舞蹈的第一段表现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没有脱离原着的人物性格,动作诙谐,幽默,最开始便以蜷着上身,脚下轻快的交替跳着出场,俏皮风趣。这时候舞蹈展现的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爱喝酒的的孔乙己,此时在舞蹈的中间会穿插着几个极具书卷气息的动作,表明孔乙己是个酒鬼的同时也是一个读书人。这段舞蹈在进行传达的时候表情夸张惊讶,但是却没有植入什么舞蹈技巧,反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映象。舞蹈进行到第二段,是喝醉酒后的孔乙己在醉酒的状态下偷了丁举人家的书,这时候舞蹈演员采用盘腿坐下读书的形式在展现人物,高潮部分是用边跑边做劈叉大跳加倒踢紫金冠的动作在展现孔乙己被人发现偷书逃跑时候的情景,用右手撑在地上挣扎表现孔乙己被打折腿后不能跑只能靠手支撑来逃跑以及用旋子 360 度来扫堂表现孔乙己已被打折腿之后不能跑只能靠支撑来逃跑时候的无比痛苦的内心,舞蹈动作都变现出了孔乙己对当时社会的无声控诉。在音乐的渲染之下,此时的舞蹈进行夸张放大,再配上表情,编导巧妙的将人物内心描绘出来,整个舞蹈构思新颖,夸张却又有神韵。舞蹈进行到第三段的时候,是孔乙己已经被打断了腿,风雪交加的场景变换,让人止不住的心生怜惜。编导非常重视在这段的内心情感表现,配以的是呆滞的精神,孤独的内心,表演者几度将身体蜷缩以展现当下孔乙己对封建社会的那种恐惧感。舞蹈进行到最后是由一段童声朗读来结束,说不出的哽咽感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四)人物性格刻画分析

  孔乙己的性格非常的鲜明,自命清高,心灵却受到创伤,思想迂腐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虽然在小说中孔乙己看似是一个多余的人,活在周遭人们的嘲笑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悲剧性人物,平时无人问津,但是鲁迅先生却希望通过这个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于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厌恶。所谓孔乙己形象的戏剧性,更多的表现确实滑稽,这些滑稽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状况的贫困,让这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笨拙的一次又一次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来掩盖自身的缺陷,却总是欲盖弥彰,自然显得非常的滑稽可笑。

  舞蹈作品“孔乙己”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悲哀,将这个小人物的描写搬向了艺术舞台,编导独具匠心的将鲁迅先生《孔乙己》中的主要情节脉络,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力。在保证原着为依据的时候,抓住了人物的特性和人物的内心。深刻的舞蹈形象,给大家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 袁禾 . 中国舞蹈美学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2] 慕羽 . 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 [M]. 北京 :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3] 邢蕾 . 浅谈舞蹈语言 [J]. 科技风 ,2009(9):12-15.  [4] 汪流 . 艺术特征论 [M]. 北京 : 艺术文化出版社 ,2010.  [5] 赵光亚 . 孔乙己修辞分析 [J]. 百家艺术 ,2009(5):2-5.  [6] 袁秀菊 . 谈孔乙己 “笑”的艺术 [J]. 陕西教育 ,2012(3):26-3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