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2:07:43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变的中国古典舞 《孔乙己》 选材独特,舞蹈动作的运用也是少见的中国古典舞的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变的中国古典舞 《孔乙己》 选材独特,舞蹈动作的运用也是少见的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从一个文学作品中挖掘一个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命运变化,为人物戏剧化提供了服务。从作品的艺术价值角度来分析,舞蹈 《孔乙己》 的精髓之处在于“古典舞元素”与“个性创作”的结合,此舞蹈所蕴含的“人生情感”与“编创模式”,属于一种随着时代审美变迁而创作的中国古典舞,它的编创摸索出中国古典舞与众不同的舞蹈风格,提炼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舞蹈语汇,同时赋予时代的情感、时代的思维、时代的组合。把“古典舞元素”与“个性创作”的结合,放在较宽广的舞蹈域和舞蹈史的视界中,研究其具有共性的他律特征,为当代中国创作舞蹈的多元、丰富发展,提供创作舞蹈当代走向的个案资料。
一、舞蹈 《《孔乙己》 作品分析
1. 作品表演者及其作品背景
中国古典舞 《孔乙己》 表演者孙科曾在青岛小海艺术学校进行专业舞蹈学习,之后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习,2007 年 9 月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2006 年参加“桃李杯”舞蹈比赛,舞蹈 《孔乙己》获得古典舞“一等奖”。2007 年参加 CCTV 第四界舞蹈大赛, 《孔乙己》 获得古典舞“金奖”。2009年参加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他表演的 《逼上梁山》 获得古典舞“金奖”。
舞蹈 《孔乙己》 是以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为历史背景,用舞蹈向观众展示了封建社会穷酸文人孔乙己的形象。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形象也是他的身份、身世、性格的外在风貌,他是一个读书的人,却连半个秀才都不曾捞到,穷困潦倒,不愿劳动以致偷人家东西,脸上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最终被打断了腿。残酷的社会现实的以及他自己好吃懒做的性格形成了他的悲剧人生。人物形象塑造在此也扣人心弦,打动观众。
2. 作品结构
《孔乙己》 共分三段,由 A-B-A 舞蹈段落构成。
第一段,在热闹的音乐 《欢沁》 声中,一个癫狂可爱的老头儿踏着欢快的音乐登场。一身破烂的长衫、脏乱的头发和指甲、穷困潦倒却又死要面子的书生形象在一开场就被充分地展现;在酒馆与人猜拳行令,又教小孩“茴香豆”的五种写法,傻书生的肢体语言,可怜又可悲,更充分地交待了孔乙己的人物性格。人物舞蹈动作刻画时而潇洒神气,时而胆小可笑,表现手法诙谐到位。
第二段是舞蹈的高潮,喝醉了酒的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同样是那么的神气诙谐。随着音乐节奏的骤然紧张,情节进入了“偷书挨打”的一段,编导在动作编排上运用了很多的跳跃、旋转、翻腾等技巧来表现人物此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再配上精心剪编的音乐,闪烁的灯光,将我们完全带入真实的场景中。
第三段运用了电视剧 《大宅门》 中的音乐 《迎春》,迅速将我们带到凄凉的环境中,此时的孔乙己不再诙谐,被打断腿后的他,凄凉地坐在地上,风雪交加,贫病交加,让人止不住地同情,场景营造得恰得其分。把主人公的断腿展现的惟妙惟肖,配上舞者丰富的表情动作,使观众的同情、怜悯、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最后,随着一段童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凄惨之余突显读书人的悲哀。
3. 作品音乐
电视剧 《大宅门》 中的音乐“迎春”成为舞蹈的开场音乐,节奏比较轻快明朗,中间部分的背景音乐是由着名音乐制作人“林海”发行于台湾名为“欢沁”的作品,作为一首琵琶曲,欢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惊讶的,琵琶在曲中的表现力颠覆了常人对琵琶曲的常规认识,而钢琴的伴奏则给人一种现代气息,闭上双眼,仿佛看见一群孩童嬉闹于林间或市井。欢快随着琵琶的一拨一弄慢慢的沁人心扉。
二、 《孔乙己》 作品排练过程及其表演创新
1. 舞蹈的动作完成
选择完作品后,首先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初步完成舞蹈动作的学习。 《孔乙己》 共分成三段,每段用两天时间,因为在假期学习了开始的部分动作,所以第一段的学习相对来说较容易,每天除了在舞蹈房练习舞蹈,回到寝室还在电脑上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研究,通过努力完成作品的大概思路。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动作的把握不够准确,有些细节比如“甩头”、“摸胡子”、“捏衣服”等不够到位。其次音乐、节奏不明显,拍子找不准,导致有些动作跟音乐不合拍,再次是舞蹈中出现的一些高难度技巧“一字飞”、“旋子 360”、“二位转”等做了相应的改动,最后就是舞蹈风格的“诙谐”程度表现的还欠缺,不是很完美。
2. 教师的精心指导
第一次检查作品时指导老师发现在舞蹈风格的把握与动作的准确度上存在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想了很多办法,其间跟同学借来 DV 机,每一次排练都录下来,在电脑上一遍遍的查看,这样一次次减少与原作品的差距,然后再找指导老师一起研究难点的动作。表演开始时脚下的那种轻快步伐的动作总是走不到位,后来指导老师告诉我“这个出场动作主要是表现孔乙己“偷书”而且作为一个文人他又觉得实在是不好意思,所以动作中必须要体现出人物心理反应的肢体动作,人物动作要符合孔乙己当时的“偷书表现”,然后根据老师的意思去揣摩人物形象反复练习,加深记忆,最后终于把这个难点给攻克了。舞蹈跳到最后,由于体力上的原因后面的技巧衔接的就不那么到位了,指导老师就要求在每天练习中都连续跳三遍,这样才够恢复体力,使得舞蹈技巧及动作表现的更加轻松自如。
除了舞蹈动作之外,在服装、头饰、化妆、灯光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服装选料不合适,就及时更换。解决了服装的问题。头饰、化妆也是不断调整,尽量做到位。在毕业演出得到肯定与好评。
3. 表演创新
舞蹈 《孔乙己》 是以另一种形式使舞蹈跟文学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要求。这样就使得舞蹈不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以特殊的人体外部动作形式和不可分离的人体内部精神情感为表现手段,用一种视觉艺术,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的情感起伏、矛盾冲突,将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具体化,起到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舞蹈 《孔乙己》 本身学习也体现出一些创新点,针对舞蹈中出现的高难度技术技巧有两个办法解决,一是苦练,特别是舞蹈中的“二位转”跟“跨退转”,抓紧每一点时间练习,这当中也去网上借鉴其他舞蹈演员对这个技巧的练习方法。二是替代,因为有些高难度技巧需要舞蹈演员很高的水准,但以往的舞蹈技巧也能表现出同样的效果,这样个别舞蹈技巧的替代就能够在保证作品视觉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展现和利用自身舞蹈素质上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对自身条件不足的地方起到一定的掩盖和替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精神文化水平和艺术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进而在舞蹈欣赏方面也走向更高的境界,而舞蹈 《孔乙己》 正是以另一种形式使舞蹈跟文学的形式、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要求。这样就使得舞蹈不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以特殊的人体外部动作形式和人体内部精神情感为表现手段,用一种视觉艺术,刻画人物的情感起伏、矛盾冲突,将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具体化,起到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舞蹈艺术与文学教育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罗斌. 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M].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2] 胡尔岩. 舞蹈创作心理学[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3] 北京舞蹈学校古典舞教研组. 中国古典舞的教材和教学法研究[J]. 舞蹈,1960(2).
[4] 王丽娟. 舞蹈[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 刘晓真. 中国世界舞蹈文化[M]. 北京: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6] 马丁. 舞蹈概论[M]. 欧建平,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