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必须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5-12-20 22:14:37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内容摘要:声乐教学在研究声音、方法、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歌唱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正确的思维能力、准确的鉴赏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歌唱教学过程及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练,逐步走向歌唱的自由王国。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培养
内容摘要:声乐教学在研究声音、方法、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歌唱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正确的思维能力、准确的鉴赏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歌唱教学过程及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练,逐步走向歌唱的自由王国。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培养 综合能力 思维能力 鉴赏能力 心理调控能力
声乐学科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多元素为一体的一门音乐学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声乐教学如果还只停留在从声音到声音、从技巧到技巧、从方法到方法的生理教学模式上,就会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误入歧途,声乐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如有的学生越学越糊涂;有的学生在一大堆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面前束手无策,觉得“声乐太复杂了”“声乐太难学了”,只好放弃学习声乐这门课程;有的学生中声区自然通畅,一唱高音就卡住;有的学生在琴房唱得不错,一上舞台演唱就紧张得判若两人。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仅从声音、方法、技能方面解决是不够的,而要在研究方法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对学生正确思维能力、准确的鉴赏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诸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在歌唱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各种能力的转换及调控,从而走进歌唱的自由王国。
声乐教学是制造乐器、完善乐器,正确使用乐器的过程。它的难点是:在制造乐器的一瞬间又必须正确使用乐器。教师对于学生发出的声音,在用听觉去进行判断的同时,还要用内视觉去观察学生是否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状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深刻领会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要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建立一套既符合生理条件又符合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法,并且和学生一起对歌唱内部结构规律进行深层次地研究和探讨,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起正确教学观念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
“歌唱发声是心理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揭示歌唱发声本质的运动规律。所谓‘用头脑去唱’,就是用思维去唱。”[1]一种美好的音色,洪亮、圆润、丰满的声音,或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演唱等,这些都是演唱者的外部表现,它们都是歌唱者通过正确的思想指导,身体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正确用力的结果。我们要通过发出美好声音的外部表现,去寻找他们内在的用力方法、正确的力度和心理活动状态,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结果去感受有机的生理、心理协调配合的过程,变无形为有形,变难于把握操作为易于把握操作,从中获得正确的感觉记忆、情感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听觉记忆、读字记忆,并使正确的感觉记忆与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要想发出正确优美的声音,不是为声音而找声音,而是找各发声器官协调平衡配合的生理、心理状态。声乐教学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情绪与理智、技术与艺术、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减少盲目练习和对老师的过分依赖,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有两种错误现象:一是学习西洋唱法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会发出流畅、悦耳、穿透力强的动听声音,但在课后自己练声却出现窝、大颤抖、位置低的“羊”声;二是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在练声时或唱一般创作歌曲时,声音容易上下贯通,发出明亮、美好的音色,但一唱风格较浓的歌曲,往往为了追求声音靠前、甜美反而变成“嗲”声,使声音失去穿透力。造成这样的现象,很大原因是学生听觉(生理)上的错误,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审美观点不够准确。要纠正这两种现象单采用歌唱生理教学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还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为此,常采用如下五种教学措施:1.教师必须严肃指出出现这种“羊”声或“嗲”声的危害性;2.让学生给多位有经验的教师演唱,请他们发表看法;3.让学生请信得过的同学和朋友听他们的演唱,客观做出评价,并通过录音,让学生听自己演唱,判断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否是想象的那种声音;4.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及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并研究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艺术处理等,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5.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多听一些中外著名歌唱家的录音,提高他们辨别正误的听觉能力。正如贝尔尼斯·帕斯考利夫人所说:“经常能听到最好歌唱家的演唱,自然会比被一个劣等歌声包围的人进步得更快。这并不是说学生应盲目模仿别人,而是说他应当尽可能多听优美的歌唱。他们也可以从优美的唱片中获得巨大的好处。”[2]总之,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他在声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他们艺术鉴赏能力,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去追求美、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声乐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要求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掌握熟练的技能技巧,并能在舞台得到充分的展现,达到在琴房与舞台的演唱效果基本一致。要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心理调控力,克服来自心理方面的种种障碍,才能真正学好声乐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在琴房上课时,歌唱状态良好,但上舞台演出就大打折扣,有的学生甚至紧张得判若两人。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多种原因。第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不太长,基础不够扎实,舞台锻炼的机会少。在琴房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授课形式,一般来讲,学生心态不易紧张,大脑冷静,身体也比较松弛,又有教师的经常提示,很容易进入音乐的情感中去,获得歌唱的正确生理、心理状态。但学生站在舞台上,面对众多的老师和同学,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畏惧心理,再加(转第51页)(接第49页)上舞台空间比琴房大,自己感觉唱出来的声音比琴房小,甚至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这时会拼命地用劲唱,迫使声音僵硬,全身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唱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给这类学生的歌曲难度一定要适度,学生本身必须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艺高才能胆大”。平常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舞台感觉,如学生在琴房上课进入正确的歌唱状态时,教师要立即提醒学生要记住这时身体内部各个发声器官协调配合的生理感觉,更应该记住这时的心理状态,其次才是听觉感知,切记不要光听声音效果。教师上课时要有意识地把琴房当成舞台来训练。另外,学生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多参加舞台锻炼,在舞台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正确的歌唱生理、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舞台感觉,“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探索,最具体地应体现在永无重复地演唱上。”[3]只有这样,才能逐渐适应在各种场合下的演唱,并能达到舞台与琴房演唱效果的一致。第二种情况是有的学生平常在学校舞台演出效果不错,但有重要领导来看演出,或代表学校参加声乐比赛时就有所失常。原因是学生怕唱不好,给学校、领导、自己丢面子,无形中增加心理负担,失去演唱的自信心和自控力。第三种情况是学生上台心理不紧张,但过分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不注意歌曲风格、咬字吐字及应表现的情感,这种毫无情感的声音卖弄,给观众留下的只能是美的缺憾。这两种情况,各自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学生演唱时不正确的心理、心态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和心理调控能力,教育学生舞台演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歌声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作品所需要的真实情感,抛弃一切有碍于正确演唱的思想观念和心态,才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演唱水平。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歌唱生理机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更要使学生学会心理、心态的调控;不仅是歌唱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1.
[2](美)贝尔尼斯·帕斯考利夫人.美声唱法的秘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3]吴天球.怎样提高演唱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