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3:00:56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内容摘要:在《老子》八十一章内容中,涉及音乐的只有四章(第二、十二、三十五、四十一章)。其中直接论述音乐的,仅有“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这二十字,“大音希声”一命题可以看作《老子》整个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
内容摘要:在《老子》八十一章内容中,涉及音乐的只有四章(第二、十二、三十五、四十一章)。其中直接论述音乐的,仅有“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这二十字,“大音希声”一命题可以看作《老子》整个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文章采用道教教育无痕的虚无方式,力图透过美学范畴求证音乐教育最佳境界——大刀无痕。现将众多学派对它的解释总结为音乐命题、哲学命题和音乐美学命题三类,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大音希声 老子 稀声 望声 无声
一、作为音乐本体命题的“大音希声”
在这里,“大音希声”被理解为对一种具体音乐特点的描述,而这种音乐特点又随着对该词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多种样式:
1.“希声”为“稀声”
李槐子根据《道德经》中“希”的解释为“稀”,又以《乐记》中“大乐必易”的解释(“易”—简易)为佐证,认为“大音希声”也可以相同性质理解,意为“与天地同和的音乐,是旋律简单的音乐”。[1]这一解释有其合理之处,《老子》中多处出现“希”字,如“希言自然”“天下希能及之”“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等,全都解释为“稀少”之义。但是,如果这样解释“大音希声”,实际是肯定了“有声之乐”,与《老子》同时认为的“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听之不闻名曰希”相冲突,无法自圆其说。
2.“希声”为“无声”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无声”具有时间上的限定条件,是有声音乐中的短暂停顿,是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
持这一观点的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便说:“‘大音希声’……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庶几乎。聆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之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是以有绝响阒响之静,亦有蕴响酝响之静,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酝响,是谓‘大音’。乐止响息之时太久,则静之与声若长别久暌,疏阔遗忘,不复相关交接。《琵琶行》‘此时’二字最宜着眼,上文亦曰‘声暂歇’,正谓声与声之间隔必暂而非永,方能蓄孕‘大音’也。”[2]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到,钱钟书认为的“希声”是有限制的无声,是“此时”无声,这种恰到好处的“希声”才能胜过“有声”,称为“大音”。
针对这一观点,蔡仲德先生曾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加以反驳,蔡先生认为,如果照钱钟书所理解,这种“无声”实际还是存在于“有声”之中,乃人为造成,这时的“无声”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有声”,这种解释一方面与《老子》思想之“无为”相冲突,又与《老子》否定有声之乐的本意相抵触。
3.“希声”为“望声”
这种观点认为,“大音”义指“天乐”,“希”意指“望、看”,即用耳朵去“看”永恒和谐的“天乐”。周武彦在《揭开“大音希声”之谜》中从“五声”、“十二律”均来自“天象”这一考释入手,提出“以日、月、星、辰为音符,以天体的客观运行规律为调式功能,以四季轮回不息为曲式结构,从而形成一部永恒的和谐的庞大的‘交响’织体。然而,这部‘交响’织体却又是‘听之不闻’的‘无声’的仅有‘意象’的乐章”,认为“大音希声”指“仅有意象的无声的天乐”。[3]
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提出反问的可能。《老子》中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以看出,“大音”与“大象”相对,“希声”与“无形”相当,则“希”应为与“无”相同的形容词词性,而不能作动词“望”讲。《老子》在第十四章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因此,“大音希声”应解释为“听之不闻的无声之乐”,而并非“望”乐。
4.“希声”为“超越情感之声”
蒋永青在《“大音希声”辨》中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声”指音乐的情感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希声”则指对音乐情感之声的超越。[4]但这种观点似乎没有太多的支持者。
二、作为哲学命题的“大音希声”
部分学者认为,“大音希声”被认为是《老子》用来说“道”的。比如,殷克勤首先依据《老子》给“大”下的定义——“强为之名曰大”,提出“大”不是“美”的意思;同时还指出:“《老子》的‘道’在实际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空谈虚无的概念词,如果我们津津有味地把‘道’看成是产生万物之母的本源,那就和科学的人类发展史大相径庭。” [5]另外,王乐耕也指出,“大音”即“道之出言”,“声”在此作“宣扬”讲,“大音希声”应译为:“道之出言是听不到它的声张的”,即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把握“道”。[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9705.html
上一篇:论二人转音乐创作的整体布局
下一篇:漫谈音乐中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