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的欣赏(1)
时间:2015-12-20 23:04:32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音乐的实践活动,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项内容。与创作、表演这两个内容一样,对一首歌曲或乐曲作比较的欣赏,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修养。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1.欣赏。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有组织的音乐在进行,大脑便做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音乐的实践活动,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项内容。与创作、表演这两个内容一样,对一首歌曲或乐曲作比较的欣赏,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修养。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1.欣赏。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有组织的音乐在进行,大脑便做出“好听”“不好听”“紧张的”“愉快的”等判断,这是初级的欣赏,是每一个有正常听觉的人都能办到的。2.感情欣赏。这种欣赏比官能欣赏进了一步,即根据音乐的进行,大体上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和情趣,并能随着乐曲的进行发生感情上的变化在脑海里浮现。3.理智欣赏。这是欣赏的深入和高级阶段,这种欣赏可以给人带来完美的艺术享受,但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比如,对作者生平、创作个性的了解,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对创作方法、结构、民族特色以及音乐语言在作品中运用的理解等。当然,欣赏水平的高低,与个人的文化水平、修养、爱好志趣等有密切的关系。
一首乐曲是由个别零散的音乐材料组成的,但材料一旦形成一首整体乐曲以后,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这是由于:一首乐曲的整体性,是一个有深刻意蕴的生命有机体,它蕴含着艺术家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切体验,是艺术家生命力的扩展与直观。我们在聆听音乐时,感知的对象正是这一独特的充满着个性的乐曲整体,而不是什么和声、节奏、旋律等材料,重要的是声响的材料在这里升华了,变成了一种新质。
如果我们感知的是材料,从孤立的意义上看,无数音乐中的节奏、和声、音程、音色都是近似或相等的,它们的表现应具有同一性。甚至旋律,在许多乐曲中都有相似的运行轨迹,然而旋律尽管在不同乐曲中相似,一旦构成乐曲独特的整体,欣赏体验就完全不同了。例如,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改编为轻音乐,命运的主导动机由钢琴或电子琴奏出,虽然旋律的音程关系没有改变,但乐曲的整体性体验遭到彻底的破坏,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由此可见,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听到的不是孤立的乐音材料,而是某一乐曲特定的整体,每一首乐曲具有的风格、个性、意蕴。
在音乐欣赏的实际中,欣赏音乐的人大多能够从音乐中汲取营养,在作品中,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表现的内容,去品尝乐曲的真正妙处所在,从而进一步得到美感。在标题音乐中,描写大自然的作品是很多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描写,是和他个人的理解、认识以及感情分不开的。例如在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中,我们似乎看到维也纳人民欢呼的喜悦;在格里格的《致春天》中,却呈现为早春解冻,万物复苏,象征着挪威民族的独立。我国民族乐曲中的春天又是另一番景象,丝竹齐奏《春江花月夜》是一片江南春色,月光如水……从这些乐曲中我们不仅看到春天的多种面貌,同时也能使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个人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增长我们的见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对大众音乐欣赏者来说,是以娱乐或调剂精神生活,追求一时愉快为目的来欣赏音乐的,因此,不可能像专业音乐工作者在听音乐之前,先研究乐曲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只要大致上知道标题内容后,在具体听到音响时,因标题的启示,会使你得到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假如是声乐曲,因有具体歌词做媒介,就会得到更明确的内容,并随着音响的起伏、浓淡疏密以及音乐的变化,欣赏者的情感也会得到某些感受:或喜,或怒,或乐,或哀,去产生美感或痛感。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民歌《兰花花》,反映的是美丽善良的姑娘对于封建婚姻制度的坚决反抗,是一个敢于对旧社会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英勇女性,同时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无限忠诚。因此,人民给予她无限同情,为她编了这样美丽的颂歌,同时也歌颂千千万万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妇女。处在今天幸福社会中的很多年轻同志,假如他们不了解封建社会中所给予妇女们的压迫和痛苦,是很难理解这首歌的意义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