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音乐美学角度新实施方案制度

时间:2018-10-12 10:28:30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音乐发展与美学以及音乐作品这些方面有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在音乐建设改革上的各项政策也是当前音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方面。这篇主要是有关音乐方面的一些介绍。

  音乐发展与美学以及音乐作品这些方面有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在音乐建设改革上的各项政策也是当前音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方面。这篇主要是有关音乐方面的一些介绍。

当代音乐杂志征收音乐类论文

  摘要: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是音乐学和美学的融合,具有美学、艺术性等特点。而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诸多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之一。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类论文

  一、音乐美学视角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

  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贯穿始终,所以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的三种存在形式中。音乐作品与客观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音乐作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一旦脱离了人类,很难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应有的价值。对于音乐作品来说,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进而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推荐期刊:《当代音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感知层

  感知层,是艺术作品外部的感知表象,是艺术作品自身客观属性和感知者内在感性的结合体,其中,表层的物质材料、颜色、速度等是艺术作品外在属性的重要构成内容。然而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由于艺术作品自身具有客观属性[1],并注重情感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将艺术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传达人情感的重要工具。要想将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客观属性、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在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中,要提高对感知层内容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有着十分广泛的范围,在一场音乐演出中,要从视觉、听觉以及心理等方面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基于感知层视角,符合创作者音乐创作的目标。音乐与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音乐创作者不断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促进了音乐美学体系的形成。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关系着美学、音乐史学等,对于任何一个分支都能划分出具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感知层的内容。在音乐美学视角下,感知层的存在方式就是这些由美学理论和音乐结合的各种音乐理论,增强乐谱演奏的生动性,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美学在感知层的存在可以看出,符合音乐创作的表演的基本需求,有效落实音乐美学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指导。通过音乐与网络的发展,为人们接触音乐作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要仔细品位与研究,而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情感印象,就是音乐作品在感知层所体现的情感,将音乐美学思想灵活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展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二)意象层

  基于音乐创作者对音乐作品赋予的情感进行分析,意象层比感知层的深度更高一些。对于意象,主要是指想象中的存在,音乐美学在意象层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个人要结合自身的主观医院来解读音乐作品。比如在聆听一首歌曲时,人们觉得好听,这就是对音乐感知层的解读,然而对于具体好的地方和存有的缺陷,不同人的见解是不同的,这种见解差异就是音乐美学在意象层存在的体现。音乐作品层次的构成主要包括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意象层在感知层和意蕴层的中间环节,发挥着承接的作用。要想将意象层承上启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指意象层可以有效指导感知层的情感表达,并深化和升华意蕴层。音乐作品情感的升华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铺垫良好的情况下,听众可以在音乐情感不断深入过程中,进而满足音乐终极的情感目标。所以音乐创作者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技巧,并提高对音乐美学情感表达的高度重视,善于积累经验。音乐美学在意象层的存在,要求音乐创作者要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和音乐素养。在这一过程中[3],有助于音乐创作者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并彰显一定的艺术气息。

  (三)意蕴层

  对于意蕴层来说,在音乐美学存在方式中处于最高峰,不同哲学家或艺术家在意蕴层传达艺术情感方面,其表达方式存在着极大地差异。音乐创作者将对生命和生活的解读渗透到音乐作品之中,使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一首经典的歌曲来说,好听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于值得对该歌曲进行仔细研磨和品味,而在品味过程中,就是音乐作品第二层意象层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以《Iwillalwaysloveyou》歌曲为例,该歌曲是当时热度极高的单曲,将歌曲中的意象表达地淋漓尽致,表达了人们对爱的追求与向往。针对意蕴层,很难找出一首共同意蕴层的音乐作品,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美学在意蕴层的存在方式,可以直达每个人的心灵。音乐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和灵魂通过音乐作品体现出来,可以增强听众的内心共鸣,感受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魅力。基于音乐美学视角,音乐美学的最高层次着重体现出音乐作品对人性的思考与剖析等。

  二、基于音乐美学视角的音乐作品存在的方式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对现代音乐美学的深入思考

  1.音高控制。在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要想顺应音乐发展的潮流,就必须要摆脱大、小调体系中存在的局限性,开辟出更为广阔的音乐语言天地。在丰富人的听觉感性形象和增强音乐表现力等方面[4],要加强对现代音乐的探索。其中,利用理性设计作主导的音乐构成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出音乐感性想象力和音响的影响力,保持理性与感性这杆天平的高度平衡。2.节奏问题。在节奏方面,现代音乐要善于突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增强音乐艺术的魅力,除了表现为丰富多彩、极具动力的节奏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动态化特征,比如跳跃、灵活等,进而为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也存在着推崇理性的倾向,为了能够突破传统节奏的样式,更好地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在听觉方面,诸多现代音乐对节奏提出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要求[5],一旦超出演奏控制和听觉感受的范围,将会严重影响到审美作用的发挥。3.音色问题。在音乐发展历程中,音色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乐器的使用,突破了民族的界限,人类的乐器可以成为音乐可用的音色。在现代音乐中,音色使用的范围迅速拓展开来,诸多乐器都可以被视为音乐材料。在音乐创作中,音乐替代旋律、和声是顺应时代发展所需,然而现代音乐也存在的音色随意使用的现象,也就是过于强调音色的多样性,没有对音色的结合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音乐发展历史中,音色变化是音乐作品的重要推动力,而随意使用音色损坏了作品良好的收听效果[6],而且动力性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合理使用音色。

  (二)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来体现

  首先,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艺术家创作的音乐作品来说,大都经历了生活体验、记录乐谱等环节。艺术家在结合生活体验和具备完整构思以后,可以通过音乐将头脑中的东西进行传达。同时,艺术家还要对音乐作品的曲式和旋律等进行充分考虑,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大致经历了非声音形态的表现对象-声音形态的听觉表象-形成作品乐谱等过程。其次,在音乐作品的表演活动过程中,可以感受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表演艺术家要想将音乐作品的独特性充分体现出来,要高度重视乐谱,在演奏之前,要深入分析和思考乐谱,将音乐符号转变为声音形态,通过演奏乐器或表演手段,可以实现单一声音形态向优美音乐形态的顺利转变。因此,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经历了音乐符号-想象中的音乐形象-现实音乐作品等过程。最后,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听众在听音乐作品时,可以将听觉获得的旋律或节奏在大脑中进行整合[7],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听众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想象联想认识作品-增强对作品中情感的体验-形成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与评价等过程。

  (三)注重审美与非审美的融合

  艺术作品属于有机整体之一,是审美和非审美的结合体。在同一艺术作品中,这种融合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轻音乐或抒情曲等,着重体现出审美价值,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非审美价值。对于艺术作品中审美价值和非审美价值的融合,非审美价值功能往往融合于审美价值因素中,实现“寓教于乐”。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科学知识、道德伦理观念等非审美价值因素,要将其融合在审美价值层面,通过审美“过滤”,进而有效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保持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的高度协调与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创造出最为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音乐美学的角度,必须要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等存在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体会每一种存在方式中存在的差异,增强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要提高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现代音乐美学的深入分析,尤其在音高控制、音色以及节奏等方面,并借助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表演以及欣赏等方面来实现彰显出音乐作品的魅力,通过多种渠道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增强听众的情感共鸣,提高听众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作品中感受情感的流露与渗透,真正实现情感与音乐作品的完美融合于渗透,将音乐美学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充分发挥出音乐美学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4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