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0 10:49:59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地带,是古丝路文化聚集地之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高台民歌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言,贴切表现了当地劳动人民淳朴的生活和质朴的思想情感。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高台民歌不仅语言特色鲜明,艺术特点突出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地带,是古丝路文化聚集地之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高台民歌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言,贴切表现了当地劳动人民淳朴的生活和质朴的思想情感。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高台民歌不仅语言特色鲜明,艺术特点突出,而且歌词内涵丰富,旋律曲调优美,使得作为甘肃河西音乐文化代表的高台民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高台民歌语言艺术特点形成的条件
高台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西进新疆、北入蒙古的咽喉要道,素有“五郡咽喉、河西锁钥”之称。“周时期羌人、乌孙、月氏等民族就曾逐水草而居;汉匈战争后汉王朝在河西‘列四郡,居两关,移民以实之’,元鼎六年(前111),境内设表是县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唐宋时期设建康军并驻兵防守;明代置高台、镇夷二千户所,清并二所为高台县”[1]。
(一)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
悠久的高台大地,远古时代就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禹贡》云:“导弱水而至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等世代相传的歌谣就是佐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汉族为主的高台人民,始终与裕固、蒙、回、藏、满、土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和睦相处。作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喜获丰收或婚庆喜宴,还是节日庆典和大型集会等,高台老百姓都会以歌抒情,表达他们的美好生活和精神享受。受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包括民歌在内的高台地方民俗文化,也逐渐体现出了浓郁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二)独特的地理环境
“自古以来,口头创作、口口相传的各类民间音乐(或者俗称民俗型音乐),同地理环境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也最为久远”[2]。高台地理位置独特,南依祁连山脉,北临合黎山系;我国第二大内陆河的黑河东西纵贯全境。两山之间的走廊平原物产丰富,景色优美,形成了西北内陆少有的“江南美景”。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高台人民农耕和放牧相结合的劳动特点。研究发现,高台民歌不仅与人们的质朴情怀和豪迈性格相辅相成,也诠释着高台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和多民族共生环境下的独特情怀。我们知道,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艺术发展。在数量众多的高台民歌里,反映农耕场景的有《织手巾》《十二个月》等;有再现放牧生活的《放牛羊》《拉骆驼》等;描写日常劳动情形的《夯调》《钉缸》等。从这些旋律优美、言简意赅的高台民歌里我们不难看出,当地先民之间最快捷、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法,莫过于以歌带语,以歌传情。
(三)显著的艺术特点
高台民歌,俗称“小曲子”“老曲儿”等。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久以来,高台人民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甚少,民歌传播和传承大多只能口传心授来进行。近现代时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受裕固、蒙古等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高台民歌在演唱方式、歌唱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在巨大变化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高台民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和周边市县及相邻民族相比,高台方言发声的独特性,是高台民歌风格特点独树一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歌词言简意赅,乡土韵味浓郁
民歌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短小,便于记忆,便于传唱,且歌词简洁淳朴,词意形象生动。高台民歌不矫揉造作,也不遮遮掩掩,多为老百姓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一方面由于高台老百姓长期处在人烟稀少而又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大家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为他们尽情歌唱、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实现了他们交流情感、表现思想的愿望。另外,与周边相邻的市、县、区比较,即便许多高台老百姓与之长期混合居住,但语言方面的显著特点却从未改变。例如:《说媒娶亲》花儿开的红(哎),叶叶儿往上升;咱们家(地个)女娃儿长大成人。女娃长成人(哎),媒人来的勤;迎进来两个红爷儿候到那炕当中。沏茶茶不喝,装烟烟不抽;我给你的女娃儿(那个)讲一讲礼银。娘母子墙里讲,丫头就墙外听;脸上羞(地个)红云飞是越听越爱听。……”[3]《说媒娶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爱情婚姻类民歌。婚姻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最普遍、最美好的主题,虽然大多以描写性叙事歌曲的形式出现,却以歌词简洁易懂且口语化、生活化,来对生活中的婚姻爱情主题原貌加以表现。例如:《卖饺子》“奴(哎)家生(哎)来一(哎)十七,清早上起来做生(呀)意。卖地个小饺子,(依嘚呀嘚喂呀喂)卖地个小饺子。葱花肉丝都有哩,外面还包些鸡皮(依嘚呀嘚喂呀喂)吃起来香香地。(白)大嫂子,一碗卖多少钱啊?昨天卖地三个三,今天卖地七个一,(依嘚呀嘚喂呀喂)卖完早回去。要吃吃上一大碗,剩下半碗奴家吃,(依嘚呀嘚喂呀喂)奴家不嫌弃……”《卖饺子》是一首典型的劳动歌,口语化的歌词和形象生动的场景,在赋予高台民歌浓郁的乡土芬芳的同时,贴切表达了劳动人民坚强乐观、勤劳质朴的性格特征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二)歌词生动活泼,地方特色浓郁
受环境、民族、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影响,民歌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衬词的广泛应用就是高台民歌的一大特点。高台民歌衬词运用广泛且很有讲究。如:呀!嗨!哎!呀嗨!依呀!哎咳吆等;感叹词丰富而又普遍的使用,不仅有效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极大增强了歌曲的韵味,也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例如:《放牛羊》清(哎)早起来(呀么依儿哟吔!呀么依儿哟),巧(哎)打扮哎!(呀么依儿哟,呀么依儿哟)。眼(呀)观地牧童,头(哎)戴地草帽,身(哎)穿地黄袍,腰(呵)勒地丝带;手(呵)拿地竹竿,脚(呀)踏地草鞋(hai),其次,一直沿用本地方言演唱本地民歌,也是高台民歌虽久为传唱却经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对比周边地区和民族,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但高台大地依旧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例如:高台方言语素里,大家习惯将“喝水”读作“喝水(fei)”;把“春天”读作“春(kong)天”;也把“桌子”读作“桌(guozi)”;把“天黑”读作“天黑(he)”……例如:《小放牛》“(问):什(shi)么树(fu)(来)节节高?什么树(来)撅(que)折腰?什么树(来)拿棒敲啊?什么树(来)摇三摇么(咿呀嗨)?(答):白(bie)杨树(fu)(来)节节高,柳树上(来)撅(que)折腰。沙枣子熟(fu)了拿棒敲,杏(hen)蛋子熟了么摇三摇(咿呀嗨)(问):什么穿(kuan)青又带白(bie)?什么穿地是一墨(mie)锭黑(he)?什么穿(kuan)地是十样景啊?什么穿地绿格头地衫么(咿呀嗨)?(答):奇巧尕(指喜鹊)穿青又带白,黑(he)老瓦(指乌鸦)穿地一墨锭黑;……”用方言演唱,原本单调的歌曲顿时显得生机勃勃,感觉一种灵动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因此,只有用地道的方言演唱,才能体现出地方民歌独有的特色。
(三)内容生动有趣,手法别具一格
民歌源自老百姓对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知,也源自他们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中各种事物的观察和了解。经过发掘、整理和研究发现,高台民歌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农耕放牧的生产类,有婚丧嫁娶的生活类,有教化育人的励志类,有历史传说的故事类,有自由奔放的爱情类……这些民歌以所经所触之物、所听所历之事为媒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用自己特有的智慧表达引发的思绪,抒发自己的情怀。例如:《不要打内战》“日本鬼,强盗贼,抢占中国要反对;救国唉!救亡唉!大家有责任。同志们,把枪口,一致向日本打呀!红军的,国军的,莫要自己打。你不进攻我,我不向你打,咱一致抬枪口,抗日把敌杀。英雄中华大家努力吧!”这首民歌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自然融入具体的社会事物当中,表现了普通老百姓忧国忧民和决心抗敌的坚强意志,且所应用的表现手法也别具一格。总之,通过对高台民歌的研究发现,高台民歌的语言特点虽与我国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结构规整,易于上口且叙事性强。通过研究,可最大程度了解高台民歌的特点和价值,以及与高台大地特定的民族习性、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的密切联系,真正了解包括民歌在内的高台地方民俗文化艺术的深刻含义,努力促进高台民歌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的同时,引领我们在中国民族音乐研究领域,取得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新成就。
参考文献:
[1]高台县志纂委员会.高台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12:7.
[2]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09:262.
[3]高台民歌集(原始稿上集)[M].高台县民歌集成办公室编印,1981.03.
作者:陈艳
高台民歌语言艺术特点研究相关推荐凉山民歌文化特色、表现特征及其演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46879.html
上一篇:音乐美学角度论音乐艺术探讨
下一篇:音乐专业技能立体化考评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