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41:04 所属分类:中国哲学 浏览量: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曾多次提议重建自然哲学,他说,自然哲学的重建适逢其时,应当不辱使命。他又说,自然概念不单是来自科学实践,甚至不取决于新发现的经验事实,它有着更广阔的背景,这就是自然哲学何以可能的根据:超越科学批判自然观念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我完全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曾多次提议重建自然哲学,他说,“自然哲学的重建适逢其时,应当不辱使命。”他又说,“自然概念不单是来自科学实践,甚至不取决于新发现的经验事实,它有着更广阔的背景,这就是自然哲学何以可能的根据:超越科学批判自然观念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我完全同意的上述观点。
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吴国盛教授提出,现今涉及自然哲学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超越科学,从终极意义上确认科学世界图景的对象性、非本体化,确认人和人类历史的现实的生活整体作为哲学的最终依据;诉诸历史,把自然科学的建设性成就作为超越的起点。
作为一个经历了半个世纪科学研究的过来人,从自己经历中也产生了不少超越科学的自然哲学问题,这些问题靠科学界自身是不可能回答的,非常希望了解哲学家们的意见。本文拟提出一些笔者心中的迷团,向哲学家请教。
1.自然的属性是什么?遵循几条基本规律是不是自然的一个属性?科学家作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是确信一切自然行为都遵循固有的规律,因而发现和证实这些规律的研究才有意义。问题是自然会不会每时每地都遵循固有的规律?人是自然界的精灵,再理智的人也会有无意识的举动,何况自然?
2.自然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人体有器官,地球有圈层,宇宙有星系和星河,但是自然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自然的结构有没有规律可循?对称和反对称是否是自然结构的规律?对称为什么会破缺?
3.自然是怎样组织起来的?自然有没有意识?如果自然没有意识,为什么会出现经常性的平衡态,看起来这些平衡态就是自调节或自组织的结果?自然的组织有没有规律可循?万有引力是否是自然组织的规律?地球自转和地壳均衡、适者生存和生物链,是否是自然的自组织的结果?
4.自然演化的轨迹是固定的还是各态遍历的?还是二者都有?各态遍历的轨迹遵从什么样的规律?
5.自然科学分科越来越细,知识之球越滚越大,它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大。然而,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科学家创造语言的能力很有限,大量借用已有词汇必定导致概念的混淆。怎么办?
6.知识之球指数增长,人工智能也飞速发展,但人脑细胞缓慢增长,远落后于知识总量增长的速度。缓慢增长的人类智能会不会到达一个临界点,这时人类已无法控制飞速发展的知识之球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办法能够实现“知识爆炸”与人类智能增长之间的平衡? 7.发展科学是为什么?对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来说,他们思考科学问题只是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迷团。但是社会并非如此。教会研究科学是为了解说上帝神圣的智慧,政府支持科学研究是为了富国强军,巩固政权。按现在通用的说法,发展科学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什么是人类的福祉?使人活得更加舒服是人类的福祉吗?如果人人都活得非常舒服,不就成为动物园中的熊猫了?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人民作了科学的启蒙,但是并没有使自然哲学观在中国生根,源于的自然哲学观的科学精神也来不及在知识界普及。
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工程技术突飞猛进,技术科学也迅速发展,但是相比之下基础科学的进展相形见绌,正是与自然哲学观和科学精神未能在中国普及有关。我们期望着人文方面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自然哲学观和科学精神的普及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吴国盛.自然哲学的历史与现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5):49-55. [2]吴国盛.重建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2):47-52. [3]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Edgar Morin.方法:天然之天性.吴泓缈,冯学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杨文采.关于固体地球系统运动规律性的三点推论.地学前缘,2001,8(1):1-8. [6]Dampier W.C.科学史,李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杨文采.系统论笔记.载杨文采《东亚古特提斯域大地构造物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378-443. [8]杨文采.复杂性与各态遍历假说.科技导报,2008,26(3):3-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zgzx/23905.html
上一篇: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