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58:40 所属分类:中国哲学 浏览量: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单独立一谦卦来阐释谦德,并通过卦、爻、彖、象的知识结构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见古人对于谦德的重视和推崇。作为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也对谦德倍加推崇,认为人当谦恭对主,放下人的傲慢以遵循上帝的教诲。深入分析《周易》与《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单独立一“谦”卦来阐释谦德,并通过卦、爻、彖、象的知识结构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见古人对于谦德的重视和推崇。作为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也对谦德倍加推崇,认为人当谦恭对主,放下人的傲慢以遵循上帝的教诲。深入分析《周易》与《圣经》当中的谦德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在谦德观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一、《谦》卦的谦德思想
关于“谦”之含义,《说文解字》释曰“敬也,从言,兼声”,段玉裁为之注曰:“敬,肃也,谦与敬义相成。”[1] 94“谦与敬义相成”说明了谦与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行谦时必恭敬,恭敬时必含谦,因此“谦”首先表现为“敬”,这种“敬”不是一般之敬,而是“肃”,即敬且畏,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现而不是虚伪客套。《经典释文》则释曰:“谦,卑退之义,屈己下物也。”[2] 85“谦”在此则表现了行谦之我与他者的一种关系,其具体内容正如近人高亨所说的“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3] 136.由此可以得知,“谦”与“卑”是紧密相连的,强调行谦之人本“高”但能示“卑”,通过“卑”来反显其“高”,这其实正是《谦》卦所含之象。
《谦》卦在《周易》中为第十五卦,上衔《大有》,下接《豫》,其卦象为 ,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指的是山在地下之象。按常识而言,山应该是高耸入云,直指苍穹,立于地上,于此则屈居地下,所以尚秉和先生说“山本高而在地下,故曰《谦》。《谦》,不自足也”[4] 76.“不自足”即是本足而不自以为足,不自以为是,故能屈才而处下,这显示行谦之人所具有的度量和德性。《周易折中》卷三所辑《程传》曰:“《谦·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其有既大,不可至于盈满,必在谦损,故《大有》之后,受之以《谦》也。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体卑下,山高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谦之象也。以崇高之德,而处卑之下,谦之义也。”[5] 62从这些注释中可以看出,谦的含义主要是从坤卦、艮卦的卦象(山高而处下,地卑而处上)而来,引申为人能以崇高之德而处卑下之位。
关于谦德之地位,《系辞下传》云:“《谦》,德之柄也。”[4] 247尚秉和先生注曰:“柄,本也,所以持物也。”[4] 247谦德在此被赋予了道德之本的地位,可见《周易》对谦德的重视。为何谦德具有这样的地位?对谦德的重视,有许多层面的考量,其中最为明显地是从行谦的功效上看。元人胡一桂论道:“《谦》一卦,下三爻皆吉而无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纯全者,谦之效固如此。”[5] 64落实到每一爻的爻辞上,我们也可以知道行谦所具有的种种现实功效,如初六爻“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因为初六爻处于下卦之下,故云“谦谦”,即谦而又谦,自然行事无往不利,故而尚秉和先生说:“初临坎水,坎险坎陷,本不易渉。然初居下卦之下,谦而又谦,卑以自牧,故可用以渉此大川,而无不吉也。”[4] 76六二爻“鸣谦,贞吉”,《周易折中》曰:“二以柔顺居中,是为谦德积于中。谦德充积于中,故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故曰‘鸣谦'.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故曰’贞吉‘.”[5] 63“贞”在此是占卜、卜问之意,即通过占卜而显卦象为吉。九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一般释为有功劳而能谦虚,不居功自傲,所以能够有好的结果。九三爻为六爻之中唯一阳爻,本身居下卦之首,故朱熹在《周易本义》中释曰:“卦唯一阳,居下之上,刚而得正,上下所归,有功劳而能谦,尤人所难,故’有终‘而’吉‘.占者如是,则如其应矣。”[5] 63谦卦其他三爻也同样论述了行谦所具有的种种现实功效,在此就不一一列举阐释了。
我们知道,《周易》作为一部占卜之书,首重的当然是吉凶祸福之事,因而讲究实际功利的考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周易》则只是一般的术数之书而已。在行谦之考量上,除了立功这一现实原因外,还在于它对天道人事的深刻洞见上,追求的是立德、立道的君子境界。这一洞见,就是对于天道人事运转规律的观察,所以,《系辞下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4] 249此种天道、人道、地道的特性之一,就是对“盈”的拒斥和审慎,即对自满自足的禁戒,如《谦卦·彖传》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4] 76对此,尚秉和先生释曰:“艮为天,为光明。(象本《易林》。实《易》以艮为天、为光明之处甚多,祥《焦氏易诂》……)居下卦,故曰下济。济,止也。言一阳止于三而成艮也。艮,止也。坤为卑,居上卦,故曰卑而上行,互震为行也。”[4] 76这是从卦象本义来解释天道、地道、鬼神、人道对于“盈”的态度,即止,懂得自身行为的界限,不越界。《周易折中》所辑程颐注释《谦卦·彖传》时则从义理层面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发挥:以天行而言,盈者则亏,谦者则益,日月阴阳是也。以地势而言,盈满者倾变而反陷,卑下者流注而益增也。“鬼神”,谓造化之迹。盈满者祸害之,谦损者福佑之。凡过而损,不足而益者,皆是也。人情疾恶于盈满,而好与于谦巽也。“谦”者,人之至德,故圣人祥言,所以戒盈而劝谦也。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是“不可逾”也。君子至诚于谦,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光。[5] 223当然,程颐首先也是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出发来阐明守谦戒盈的重要性,认为日月阴阳都存在盈则亏的现象,所谓物极则反就是这个道理。落实到人事上,就要戒骄戒满,恪守君子的谦让之德,避免由于盲目自大而导致的各种伤害,由此方能道尊大而光显。
行谦除了有“谦受益,满招损”这种现实和道德层面的考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宇宙中最高者的敬畏和效法。此最高者就是《周易》乾卦、坤卦所代表的天地之德,或曰天道。乾卦、坤卦具有这样的地位,是因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4] 20、“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4] 31.在此当中,“乾元”指的是乾的元气,即充沛宇宙、开创万物的阳气,统天者,说的是乾元之德统领万物,总治一切[4] 20.“坤元”指的是坤之元气,万物资坤元以生,坤元顺天以行,故天道广大无疆,唯坤之德能合之[4] 31.虽然“夫乾,天下之至健也”[4] 249,但是,乾卦却也能守谦虚之德。在乾卦的初九爻爻辞中就强调“潜龙,勿用”[4] 18,九三爻爻辞则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4] 18等,无不显示出古人在行为处事当中对宇宙中最高者所怀有的那份恭敬之情,即对“帝”、“天”的敬畏。
那么,落实到人事上,当如何行谦呢?如前所述,在谦卦爻辞当中,区分了几种保持谦德的行为,即谦谦、鸣谦、劳谦、撝谦、冥(“鸣”、“冥”同声相假)谦等。在行谦的主体上,谦卦多从君子主谦的角度来阐释,认为君子是能保守谦德的代表人物,故而程颐在解释“谦,亨,君子有终”时说:谦有亨之道也,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人以谦巽自处,何往不亨乎?君子有终,君子志存乎说谦巽,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安履乎谦,终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显,此所谓“君子有终”也。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必伐,虽使勉慕于谦,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终也。[5] 62小人不是不能行谦之德,而是不能安行固守,即做到自始至终的坚守,他们容易受利益、欲望的引诱,所以程颐在此就认为只有君子才能善守善行谦德。
综上而论,《周易》谦卦对于谦德的论述是非常系统的,从立功、立德、立道的层面来挖掘行谦所具有的种种效用和对人格完善的重要性,其核心还是对于君子人格的塑造,希望君子能从天地之德中领悟谦德所具有的伦理、哲学意蕴,进而给予自己的修身处事以坚实基础。
二、《圣经》的谦德思想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重要经典,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其思想主旨即是关于作为罪人的人唯有通过上帝的拯救才能获得新生。带罪的个体要得到拯救,不能通过人自身的理性、智慧来自救,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才能洗净自己的一切罪恶。由此,人要亲近和信仰上帝,只有放下自身的一切智慧、知识等成见,像小孩子一样谦恭,才能得以认识神,所以《马太福音》里记载耶稣教诲门徒时说道“: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6] 22可以看出,谦恭之德是亲近神和获得拯救的重要美德,人唯有谦卑如小孩子,才能磨灭世人内心的狂妄和自大,才能看清每个人自己的限度,进而向无限的神靠近。
在《圣经》当中,主要讨论了如下几种谦卑。
第一,人对神的谦卑。这是指基督徒都必须对神有一颗谦恭之心,而不能对神的大能有所怀疑、对神充满傲慢与亵渎神,进而让人认识到自身的罪恶、卑微和有限,明白人是受造者,而神是创造者,由此彰显神之伟大与荣耀。这种谦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对神的敬畏,如《箴言》中所言之“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6] 614、“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诫”[6] 613,敬畏在此是人认识神和获得知识的前提。对敬畏的强调,其实就是培养信徒对于神之大能的确信,同时也是彰显人之卑微和有限。
此外,人对神的谦恭还体现在人通过向神忏悔来获得罪感的消除,如《诗篇》中“大卫的忏罪诗”云:“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6] 545大卫在此通过忏悔自己的种种过犯和原罪来祈求神的宽恕,因为唯有神才是拯救者,才能将人从人的原罪和过犯中拯救出来。而人要获得这种拯救,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向神忏悔,以此获得新生。由此可见,谦卑之德是人亲近神,获得神救赎的重要美德,“谦卑---彻底信赖上帝---从所有事物的真正本质来说,乃是每一造物的首要职责和最高美德,并且是其他美德的根源”.
第二,人对人的谦卑。在《新约》中,使徒保罗不断呼唤信徒当行谦卑之德,如《歌罗西书》中说:“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6] 226此外,《以弗所书》中也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6] 217保罗为何要如此强调基督徒对于他者的谦恭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是上帝给予的命令,也是圣子耶稣自身所作出的榜样,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道:“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6] 14第三,圣子对圣父的谦卑。这是指作为圣子的耶稣对圣父的恭顺、赞颂和对神荣耀的叹服。一方面,耶稣遵循圣父的一切教导,顺从圣父在世上的一切安排,耶稣的诞生、受难、复活都是对神旨意的绝对顺从,完全按照圣父的旨意行使,如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说道:“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6] 109耶稣以自己的顺从谦卑来行使父的旨意,所以改革宗教神学总结了耶稣基督的五个谦卑阶段:道成肉身、受难、死亡、埋葬、降入阴间②.另一方面,则是圣子对圣父大能的由衷赞美和对神的坚定,并始终对自身作为圣子的身份进行维护,既说明了耶稣对主大能的相信,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主的赞颂。
至于行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要对神谦卑是因为谦卑是亲近神之路,更重要的是因为神之伟大,人之渺小和无能。人之有限表现在人一方面作为动物,与神有差距;另一方面则是人之理性有其限度。因此,从根本上,神就否定人的自救之路,“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6] 643,这里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而非神所给予人的知识。因此,神的到来就是“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6] 184.
其次,人要对人谦卑一方面是因为神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因此我们要效法神,因为“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6] 123;同时这也是神的命令,因为“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6] 52,正是如小孩子的谦卑,人才能亲近神的国;更重要的是,作为世人的我们,都从我们的先祖秉承了原罪,我们都是作为罪人来到这个世上,我与你与他之间并没有灵魂上的优越感,“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6] 74,因此我们也没有赖以自傲的东西来蔑视他人、高于他人,谦卑才是我们彼此的获救之路。
第三,圣子耶稣之所以对圣父上帝谦卑,主要是因为上帝才是最高存在,他的意志与权能不容僭越、怀疑和取代,所以耶稣在经文中不断强调自己只是替上帝来到世间给世人传达神的旨意,是被差遣而来的,如《新约福音》所云:“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6] 11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圣经》中的谦卑观念,其核心问题还是人神关系,即上帝、耶稣与世人的关系问题,上帝差遣圣子耶稣道成肉身降临人间,耶稣就成为了神与人联接的中介,而人要亲近上帝,获得神的救赎,就只有以谦卑之心来磨灭人内心的种种狂妄。
三、两种谦德的分析
《周易》与《圣经》对于谦德的推崇,反映了行谦对于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性。在《周易》当中,谦德被当作德之柄,而在《圣经》当中,谦卑被看成是基督徒得以进入天堂的凭借。那么,两种不同文化源头的谦德观有何独特和共通之处呢?
首先,在行谦之原因上,两种谦德观在理论起点上都强调了对最高存在的敬畏和效法。在《周易》当中,君子敬畏和效法的是“道”,具体而言就是天道、地道,落实到卦象上就是乾、坤二卦之德性,如《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4] 228《周易》的八经卦因是圣人通过观天法地取象而画,所以与天地同,故而能够包罗天地之道。这一道即阴阳,“阴阳鼓万物,万物不觉知,故曰不测,曰神”[4] 229.阴阳之气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实现运化万物,体现了大道为而不有、长而不宰的气度。
而在《圣经》当中,上帝是最高的存在,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虽然耶稣与上帝是同一位格,但是圣父才是最高的存在,所以耶稣说“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6] 109.耶稣基督通过自己的谦卑向信徒传达了他对圣父的绝对顺从和信服,故而耶稣也要求世人像他一样顺从创造者的意志,作神的羔羊。
虽然两种谦德观都预设了行谦之德的形上基础,但是《周易》中的“道”或“阴阳”或“神”更强调是一种无为造化之德,这种无为之德即“生”,所以《系辞下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4] 240,强调的是阴阳二气通过相感相合来运化万物,造物主的主宰观念比较淡薄,更多是凸显自然大道造化万物的神妙无方,这与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有明显区别。
其次,在行谦之主体上,《圣经》中谦卑更多是指向了耶稣基督的谦卑.耶稣的谦卑既指向上帝,亦指向基督徒,他的谦卑既体现在他道成肉身后的一系列“卑微”事件上(即前面所述改革宗神学所说的五个阶段),也体现在其道成肉身前和升天之后的“尊贵”上。所以说,耶稣基督的谦卑是自始至终的,不管其是所处尘世还是身在天国。而在《周易》当中,行谦之人更多的指向了“君子”这一道德主体,所以谦卦的卦爻辞多以“君子”形象来说明守谦所带来的现实影响和守谦对于君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君子之所以成为行谦的主体,而小人不能,就在于程颐所说的“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必伐,虽使勉慕于谦,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终也”[5] 62.
不同于《圣经》中耶稣“神的羔羊”形象和人作为受造物的设定,《周易》中所注重的君子形象则强调刚柔并济,凸显了人所具有的自主能动意识,如乾卦、坤卦之《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 2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4] 32.君子能刚能柔,效法天地刚柔之德性来充实和改变自己。在《周易》当中,最能懂得天地之道的,当然是圣人,《系辞上传》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4] 237圣人在此是儒家所追求的完美人格形象,他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能够参透天地、四时、日月等自然天象背后的规律,这是通过“天启”方式而获得,与基督教的先知、使徒所行使的事迹有些类似。
此外,从人与人之间的谦恭之德来看,《圣经》当中主要是从人是被造物这一身份来看待自身与他者的关系。由于人都是被造物,天生有罪,因此都是有限性的存在者,并没有足以傲慢他人的资格,所以在《路加福音》当中,耶稣告诫世人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6] 74而在谦卦中,就卦象而论,讲的是“山本高而在地下”,此“高”可以引申为现实生活中的才高、德高、功高、名高、位高等等,强调的是在“高”之形式下人能保持谦虚之德,做到不自许、不自矜、不自居、不自誉、不自傲,这其实暗含了行谦之我与他者之间并非是一种平等关系。不过,对自我膨胀的克制应该是两种谦德观都比较看重的,都认为人的自我如果不受约束和指引,走向极端化,就必然引起祸害。
最后,在行谦之效用上,两种谦德观其实都承认了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比如在《旧约·诗篇》中就说“谦卑的人必得吃饱”[6] 525,《旧约·箴言》中也说道“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6] 632,肯定谦卑是基督徒获得神的恩宠和免除现实各种伤害的重要美德。在谦卦中,如前所述,对于行谦所带来的现实功效也有颇多论述,充分肯定了行谦对于君子行为处事所带来的诸多益处。当然,纵观两种谦德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其实质还是出于一种道德教化和信仰引导的深层次考量,目的还是为了将人指引到更高的精神追求上来,以便常人能够超越自身的私利而走向更高的道德水准,最终实现人的自我超越。
总而言之,两种谦德观在各自文化的表述当中虽然多有不同,但从人伦之德的角度看,它们都看到人之自我控制对于行谦的重要性。基督教可能更倾向于从神学之角度来看待人自身,让人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宗教教义的层面来要求世人实践谦德,以期获得新生,最终能够跻身天堂。而《周易》更倾向于从哲学层面来解释天人关系,看重的是人文教化,注重个人的自强不息,通过效法天地广阔的胸怀和气度,作到虚己纳物,由君子之德迈向圣人之德。
参考文献: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 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 [4]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修订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 李光地。周易折中[M].刘大钧,整理。成都:巴蜀书社,2010. [6] 圣经:和合本[M].北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zgzx/24503.html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中儒家义利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