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59:52 所属分类:中国哲学 浏览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现象。同时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其中 《论语》 作为其中代表流派儒家的经典被流传下来。古人云:半部 《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现象。同时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其中 《论语》 作为其中代表流派儒家的经典被流传下来。古人云:"半部 《论语》 治天下。"而 《论语》 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论语中许多词句,我们都能脱口而出,而儒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在 《论语》 中都有具体体现。那么孔夫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孔子育人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
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①在孔子看来,所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就是要求人们不要有忌恨之心,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至少要做到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施加于人,要有宽恕之心.子贡曾问 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一句话,"己立立人"的原则,就是爱己爱人的原则,用现代的时髦话 来说,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儒家所赞美的"仁人"意思是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要达到这点,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心胸要开阔,做人要坦坦荡荡,知错就改,随时检查自己的不足,为人要"自知、自省".儒家提倡的自我修养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成为君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因为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会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也会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他的精神境界,文明教养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孔子的"仁爱"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同样提倡"信".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在经济上,井田制面临的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以,"信"显得尤为重要,"信"也被列为最基本的"五德":恭、宽、信、敏、惠".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本。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任何人只要不诚实不可靠,就很难预料他可能做出什么狡诈,为非作歹的事情来.
我们可以从诚信、信任、信心等多个方面来理解,我们一般说的是人的一种品性,或者一种,不管做人,处事都要以信为本.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③意思是,过去,我对于他人,听他的言语表示,就相信他具有诚实可靠、无欺骗的行为.
现在,我对于他人,听他的言语表示,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否真的具备诚实可靠的品质.我认为评价一个人的素质怎么样,不是看他说的怎么样,最重要的是看他的表现,他的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尤其在交友方面,信决定这朋友之间交往的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欺骗撒谎,便宜对你失去信任,那么就没有友谊可谈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口头上说"信"的人太多,而真正讲信用的人,又有几个呢?所以自己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树立自己的权威.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解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同时,"诚信"也是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一直流传到现在依然不过时。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具有传统美德的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变化,许多优秀的传统都保留下来,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一个传统美德,这也成为我们今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准则之一,在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谈到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时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由此可以看出,诚信是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诚信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把"信"视为"立身进业之本".诚信也是为人处事之道,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学习不说谎,说话算数等很重要.综上所述,孔子的"仁爱"思想和"信"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大的帮助,这两个思想,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把孔子的这种育人思想贯穿到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中,在次基础上深入挖掘更多的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为构建伟大的和谐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zgzx/24542.html
上一篇:先秦儒道身心观与修养途径
下一篇:《论语》中的“君子”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