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18 10:18:49 所属分类:中国哲学 浏览量: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位置,在距今两千多年来的今天,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考和生活方式。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茶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茶叶之乡,饮茶的历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位置,在距今两千多年来的今天,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考和生活方式。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茶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茶叶之乡,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最初的时期,人们对茶的需求仅仅是止渴、解毒治病等方面。到了汉晋时期,有人开始将茶与精神文化联系起来,发展至唐代,茶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在以陆羽、白居易、皎然等为代表的多位茶人努力下,茶文化正是形成了,其标志就是世界第一本茶书《茶经》的问世[1]。陆羽自身是比较倾向儒家思想的,也正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向上的观念促使他走遍全国各地,精心钻研,并将自己多年对茶的积累记录下来,编写成册,从而促使了茶的发展,对后世也有重大贡献。可见,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又使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思想。
一、儒家之“和”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儒家中的和,和是度,和是当,和是宜,和是一切恰到好处。中华民族从古代开始就是以“和为贵”,“和谐”“和美”“祥和”更是为人们所欣赏和追求。论语中提到:“礼之于用,贵为尊者,先王道斯美”。这句话表达了礼的基本意义,这一基本意义决定了“礼”的社会功能,一个社会是由各个阶层组成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也是一个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和”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和”是万物之源,在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得到体现。“和”是春秋时代儒家思想中拯救社会的良方。儒家思想讲究人性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这一儒学思想在秦汉、宋明时期不断加强,已深入人民脑海并在其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茶道中的“和”,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和敬,人与环境、人与器具的和谐,物与物之间的协调。茶作为一种饮品,一种客观物质,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并由生活方式,上升为精神层次,在演变为文化,深深扎根于“和”的传统文化的记忆中,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2]。茶文化的“和”要求人的心态平和。茶文化与儒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茶艺文化与儒学中的“和谐”“和美”等思想有共通之处。因此茶自然而然就成了儒学思想的传承载体。由于茶艺是一种高洁雅致的艺术,而热爱茶道的人自然也会受到熏陶。故而在茶道上,要求礼茶人要端庄雅致、神色平和,礼茶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由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还有很多礼仪的存在,所以无论是煮茶,烹茶,还是品茗,都要求礼茶人必须展现茶之道的动作要领,充分理解体会茶文化的魅力,给人展现一种美观的视觉和岁月静好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和”在茶文化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品茶者在茶的世界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其中都在追求平衡与整体大局上的把握,在强调“适当”“得当”的意义上,无过也没有不及之处。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以“和”为体现的,充分表现出文人对儒家思想的深刻推崇和对茶事联想的强烈反应。
二、儒家之“礼”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儒家重“礼”,礼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礼的精神自律待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处于非常和谐的融洽状态,这就是儒家重视礼的原因。礼的基本精神在《礼记》中写得非常清楚:“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由此可见,礼就是要让人以谦让的精神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把自己放低且对他人尊重一些。礼是对人的尊重,不是对贫富等级的尊重[3];礼一方面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调节自身的心情,做到光明坦荡,落落大方。由于儒家的提倡和重视,中国人也特别注重礼,言行举止规范、合礼。因此,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文化大国。从古代的孔融让梨,到现代林秀贞爱护孤寡老人,再到全国劳动模范郭明义爱岗敬业,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文化礼仪的延伸和不断的创新发展。主宾谦恭礼让,长幼和睦优先,都可说是传统茶礼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儒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茶道中的“礼”,是秩序、敬意、仁爱与友谊。“客来敬茶”是中华优良传统美德,晋代“茶汤敬客”的王濛、“茶果宴客”的恒温、“茶果待客”的陆纳,至今被传为佳话。宾客临门,香茗一杯,即表达了以茶会友、续谊谈情的至诚心情,又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客来敬茶”这种礼节在我国深入人心。主人家通过敬茶展现出礼貌文明,饮茶之地,打扫整洁干净,选择的茶具器皿清洁卫生;茶叶亦是家中所存中的上品。无论礼茶人的仪态还是礼茶时的仪式,或是礼茶的过程例如烧水、烹茶、置茗、品茗,每一步都显示出一种礼仪和大家的风范。甚至对于客人敬举杯的顺序,也是很有讲究的,例如先端茶敬谁后举杯奉给谁等等。茶道之中的礼不仅仅只是一种仪式,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缩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和谐、相互尊敬的相处之道。儒家文化的礼仪性在中国茶道中充分体现。在孔子看来,礼应该是上至天子,下到庶民,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用自己的诚信和品德去感化民众,且用礼制去规范和调节他们的行为。茶使人头脑清醒,所以中华茶文化也吸收了“礼”的精神。茶道重礼,这与儒家重礼异曲同工[4]。
三、儒家之“廉”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儒家的“廉”,廉是高洁的品性、廉洁的品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素养。古往今来,有志之士一直倡导节俭、清廉;他们歌颂清廉的优良品德,为正义的事业献身,不向恶势力低头。而历代的文人雅士更是因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选择品茗这种具有廉洁、品性高洁的饮品。茶在养廉、励志、雅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古及今的,“清茶一杯”寓意深长。东晋贵族多奢侈,并以此为时尚,而当时儒家学说的践行者们,则继承晏子饮食精俭朴的精神,以茶养廉,以对抗同时期的奢靡之风[5]。儒家看重茶的高洁品性,以茶自省、以茶励志、以茶为人生。帮助他人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保持“本我”,塑造自己的人格。古时的“茶宴”,沿袭演变至今的“茶话会”,各种庆功表彰、迎新送老、招待会、座谈联谊等活动,大都会奉上一杯清茶。茶水一杯,配以适量水果点心,既显以庄重又不失薄面。其中传承的清廉之风,正是儒家一直所倡导的。茶道中的“廉”,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成为现代人倡廉的高尚表现。通过饮喝清茗,礼茶中的人士能够更好地看到审我、自省,并了解自己,反省自我、认识他人。这更有便于活在礼茶中的人为他们设身处地,了解别人的艰难疾苦,从而能够使自己更加对人宽容和社会包容,对待他人的心和事及社会更加和谐宽容。清者,廉洁清正之意。“清茶一杯、茶香缥缈”,寓意深远、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对其进行研究解读。从茶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来看,茶不单是消暑解渴的饮料,同时也是饮茶者精神境界的体现。清茶使人自我省促,在茶香袅袅中体悟生命的美好、寻找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生活。饮茶使人沉静,能够在喧嚣的市井中找到岁月静好的法门。茶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宝物,茶叶,是茶树的精粹,翠绿的茶叶散发着清香,迸发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旺盛生命力。茶树生长于大山深处,层峦密布,养天地之正气,俭朴清正。通过饮茶、品茶逐渐了解茶的本质,并且将茶与人之间的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在品茗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修身了品格,提升素养,感悟人生。大多数人将茶品与人品相比较,有茶德比仁德的叫法,这正是表现出儒家追求淡然、廉洁、雅致的君子品格。茶道中的“廉”正是如此,在品茗中寻求淡泊宁静。茶道亦是茶德,用茶养性、用茶养廉,礼茶人所向往茶的清廉、高洁之品性,向往茶的君子风度,向往茶的高雅气质、淡洁之君子品格。儒家文化,在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散发着灿烂的生命力。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更是在当今世界中受到推崇和尊敬,他所创造的文化更是影响深远。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宝贵的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儒家思想和中国茶的融合结晶更是中国茶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发掘,对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文化的交流。弘扬中华茶文化,复兴中华茶艺[6]。因此,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上的体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芳,黄毅彪.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J].三明学院学报,2016,(01).
[2]牛玉芬.“和”文化与中国茶道[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7-49.
[3]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4]方雯岚.从精神到形式——儒家茶礼创作[J].农业考古,2008,(05):68-71.
[5]王旭烽.茶人传奇之以茶养廉的历史标杆[J].茶博览,2014,(04).
[6]徐金华,姚定瑛.佛茶与中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1995,(02):185-190.
作者:刘姝会
浅谈儒家思想在中华茶文化中的体现相关推荐从汉到唐初儒家思想与经学史的演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zgzx/49174.html
上一篇:浅谈应用于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下一篇: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