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7:23:41 所属分类:基础医学 浏览量:
随着社会发展,地铁、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需要进行大量的沉箱作业。沉箱作业时人体处于空气加压所致的高气压环境,压力往往超过 0. 2 MPa,作业人员呼吸的是高气压空气,返回时也需要按照一定减压方案以保证安全。这种异常环境将对人体生理指标产
随着社会发展,地铁、桥梁、涵洞等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需要进行大量的沉箱作业。沉箱作业时人体处于空气加压所致的高气压环境,压力往往超过 0. 2 MPa,作业人员呼吸的是高气压空气,返回时也需要按照一定减压方案以保证安全。这种异常环境将对人体生理指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在沉箱环境中的生理变化,对保障作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试验是对某建筑单位工人进行沉箱作业耐受性测试,研究沉箱作业环境对人体心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受试人员 18 名健康男性,其中 4 人因紧张不适,不耐受加压等原因中途退出试验,共 14 人参与本次试验,均无沉箱作业经验。年龄 20 ~ 45( 29. 5 ± 6. 4) 岁。既往体健,无心血管基础病史,体检无明显异常。 1. 2 方法 1. 2. 1 设备 海军总医院全军高压氧治疗中心提供大型医用高压氧舱群,使用空气加压,所有受试人员可同时进舱完成加压试验。舱位旁安排候诊室休息及进行检查。心电图机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型号为 9020P。 1. 2. 2 试验总体方案 进舱前 14 名受试者保证 10 min以上充分休息,在候诊室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后立即进舱,应用空气加压至 0. 4 MPa,模拟沉箱作业水下 30 m环境。停留 30 min 后,按照减压方案逐级减压出舱,全程不吸氧。出舱后仍在候诊室休息,在 30 min 内复查心电图。 1. 2. 3 检查指标 每份心电图均附带自动分析报告,在心内科医师读图排查异常后,提取其中心率、P-R 间期、QRS时限、Q-T 间期、QRS 电轴及 RV5+ SV1电压六项数据。将模拟沉箱作业前后的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 ± s表示,入舱前后的 6 项均数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8 份心电图导联连接正确,无明显杂波干扰,基线稳定。均为窦性心律,P 波形态正常,未见期前收缩,QRS 波形正常,无明显 ST-T 改变,为正常心电图。同一人前后 2份心电图波形基本一致。结果出舱后心率较进舱前减慢,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 P < 0. 01) ,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5) 。详见表 1。 3 讨论 既往研究发现,潜水时人体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变缓,高压氧治疗也有类似表现。其机制可能是高气压环境及高分压氧造成血压增高,刺激主动脉弓、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或直接作用于循环中枢兴奋迷走神经; 同时体内一氧化氮浓度减低,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自律性细胞,也可引起心率减慢。沉箱作业时同样为环境压力升高,但一般不吸氧。 因高分压空气中的氧分压也会升高,虽然约为呼吸纯氧所致氧分压升高值的 1/5( 按照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1/5 计算) ,试验结果也出现心率减慢。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心肌电传导情况。P-R 间期与 Q-T 间期反映房室传导和心室肌复极化速度,与心率有一定相关性。根据试验结果,因 P-R 间期及 Q-T间期变化不明显,表明心肌电传导时间前后基本相同,心率减慢主要为窦房结两次冲动发放间隔延长引起。 以往研究认为吸入氧分压越高,心率减慢越明显。如果单纯考虑心率减慢所导致的问题,沉箱作业时深度越大相对危险性越高,不吸氧比吸氧安全性更高,同时心动过缓人员不适合参与沉箱作业。但因试验条件限制,参加试验人员相对较少,所得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尚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Lafay V,Barthelemy P,Comet B,et al. ECG changes duringthe experimental human dive HYDRA 10[J]. Undersea Hyper-bar Med,1995,22( 1) : 51 - 53. [2] 高春锦,杨捷云,翟晓辉. 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4. [3] 宋修兰,于 晓,葛 环. 高压氧对正常大鼠血中一氧化氮及磷酸激酶含量的影响[J].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2000,7( 3) :164 - 166. [4] Shibata S,Iwasaki K,Ogawa Y,et al. Cardiovascular neuroregula-tion during acute exposure to 40,70,and 100% oxygen at sealevel[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05,76: 1105 - 1110.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jcyx/2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