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2 09:55:12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 浏览量:
管道意外拔出指的是各类管道的拔出在计划之外或者是管道因为固定不牢而意外滑脱[1]。意外拔管不仅会加重患者治疗负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二次承受置管带来的伤害、疼痛不适,而且还有可能会增大感染风险,十分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进一步分析胸外术后患者管
管道意外拔出指的是各类管道的拔出在计划之外或者是管道因为固定不牢而意外滑脱[1]。意外拔管不仅会加重患者治疗负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二次承受置管带来的伤害、疼痛不适,而且还有可能会增大感染风险,十分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进一步分析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降低意外拔管的可能,这对于患者后期有效治疗、预后改善至关重要。本研究对100例胸外术后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实施了相应护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100例胸外术后患者,接收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71岁,平均(47±26)岁;手术类型:食管癌切除术33例,心脏手术26例,肺叶切除术41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方法
收集所有观察对象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类型、胸外术后导管留置情况以及意外拔管时间,保证病历资料完整齐全,以便于临床统计。
1.3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胸外术后有32例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占32%,以老年患者居多,在夜间具有较高的意外拔管率,多数患者因为疼痛、过于焦虑烦躁而自行拔管。见表1.
3讨论
3.1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分析
3.1.1患者方面:①意识状况:多数胸外术后患者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以烦躁不安为主要表现。特别是夜晚,因为机体代谢能力减弱、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使得肺部通气/换气障碍、血氧饱和度降低,进而引起头痛、幻觉、烦躁情绪[2]。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大,肺功能、身体素质逐步呈减弱、衰退趋势,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效欠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脑部组织血氧缺失,引起意识障碍,增大意外拔管概率[3]。故而夜间意外拔管风险(78%)高于白天(22%)。②年龄:年龄越大的患者,欠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之对管道留置意义、作用、目的缺乏深入的了解,不适应置管,故而60岁以上的胸外术后患者意外拔管率(69%)显著高于60岁及以下人群(31%)。③心理状态:患者初入医院,对环境感到十分陌生,加之胸外术后多为封闭式管理,家人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患者身侧,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抵触、不配合临床治疗。④情绪状态:胸外术后1~3d内,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极易导致患者情绪大幅度变化,以烦躁、焦虑为主要表现。除此之外,胸外术后管道留置限制了患者正常活动、气管插管引起咽喉部不适或者是咳嗽过程中异物感明显等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其依从性,最终自行拔管。本研究观察分析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结果32例意外拔管患者之中自行拔管24例,占比75%,其中15例因为疼痛拔管、9例因为过于焦虑烦躁拔管,都与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有关。3.1.2医护人员方面:①用药不及时:胸外术后,部分患者情绪由于大幅度变化,过于烦躁、焦虑,此时,若是镇静剂应用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患者意外拔管。术后意识清醒者,由于导管留置限制了自己活动,感到不安、挣扎,如果此时不加以保护性约束,就有可能会引起意外拔管。②监护不当:护理人员工作交接时,疏于监护;值班的护理人员过少,未能及时监管患者,极易导致患者自行拔管。工作交接之后,由于护理人员日常琐事较多、工作负担重而未能对患者加强监护,进而导致患者管道意外拔出。③护理缺陷:人员欠缺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不足,在夜晚、中午或者是节假日未能及时巡视,有所松懈;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不及时或沟通未到位;未重视管道意外拔出带来的危害,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处理患者异常反应;管道未妥善固定,长时间胶布固定而使得粘性下降,使得患者在变换体位过程中意外滑脱。本研究32例意外拔管患者之中就有8例患者因为意外牵拉、固定不牢而使得管道意外拔出,占比25%。④未落实宣教工作:医护工作者未及时与患者、患者家属交流,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管道留置相关知识科普宣传流于形式,未能让患者引起重视,对导管留置目的意义认知不足,甚至误解导管留置属于不安全行为,使其在感到不安时自行拔管。
3.2减少管道意外拔出率的护理干预措施
3.2.1加强宣教:胸外手术实施后,若是患者意识清醒,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将术后导管留置目的意义、注意要点以及重要性详细告知患者、患者家属,加深其认知,并指导其保护好管道,避免导管滑脱、受压、弯曲、折叠,赢得患者理解和支持,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各项治疗、护理工作。3.2.2保护性约束:不断完善对患者的保护性约束过程,保证科学、合理,健全放松以及约束对应的指征,保护性约束患者时,注意松紧程度适宜。解除约束之前,需对患者全面评估,落实对应干预策略。针对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性保护的胸外术后患者,护理人员每隔1~2h巡视1次,认真仔细查看患者约束带的松紧程度,确保临床疗效的情况下,让患者身心感受高度舒适。若是患者躁动不安、意识比较模糊、对置管不耐受或者是疼痛不适,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镇静药。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时,不宜大幅度操作,避免过度牵拉而使得管道滑脱。3.2.3分类管理:以临床评估结果,对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处理难度、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包括低危置管、中危置管以及高危置管3类,与此同时,并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识,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比如负压引流管留置者归为中危置管一类并用黄色标识、气管置管者归为高危置管一类并用红色标识、常规置管归为低危置管一类并用绿色标识[13]。根据具体分类情况给予相应干预。3.2.4注重交流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术后置管感受,若是患者意识清醒,由于置管限制活动,患者会感到特别孤独,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安慰、精神鼓励,帮助患者疏导孤独感,促使患者以向上、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各项治疗。若患者意识不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对其感受、应激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情况下,让患者享受到高效、优质、舒适的服务,以防并发症的发生。3.2.5科学排班: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一定要保证合理、科学,以便于临床各项护理操作井然有序的进行。在确保患者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巡视频率,特别是夜晚,注意检查患者导管留置情况,一定要妥善固定,按时更换胶布,以防管道滑脱。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进一步落实双人值班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工作交接过程中在患者床旁进行,详细记录患者管道留置的长度,以防意外拔管。对于发生意外拔管的患者,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第一时间对症处理。3.2.6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知识素养,正确做好管道意外拔出的风险评估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积极应对意外拔管的能力,需对护理人员加强技能培训,严格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操作;为护理人员提供进修机会,进一步增强其业务能力;详细记录胸外术后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定期召开科室会议进行深入探讨,持续改进、优化护理干预对策。
参考文献
[1]宦佳丽,顾永梅.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单因素分析和防控体会[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41(2):118-120.
[2]胡欢燕,陈旭霞.多元化导管标签宣教在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6):128-130.
[3]程灵霞.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R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39-140.
《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来源:《中国药物与临床》,作者:张雅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lcyx/4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