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儋州市登革热防治知识、行为形成率调查及健康教育成果

时间:2015-12-20 18:03:30 所属分类:预防与卫生学 浏览量:

登革热曾是海南省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 19791991 年间海南省共计发生 3 次登革热大流行,累计发病 61 万例,死亡 475 人。此后,登革热在海南省静息了 17 年,但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展,全球各地前来海南省观光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2008、2009、2011、2

  登革热曾是海南省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 1979—1991 年间海南省共计发生 3 次登革热大流行,累计发病 61 万例,死亡 475 人。此后,登革热在海南省静息了 17 年,但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展,全球各地前来海南省观光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2008、2009、2011、2012、2013 年均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生。登革热主要通过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进行传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消灭蚊虫滋生地对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儋州市是 3 次登革热流行的首发地区,为避免疫情的再次发生,提高农村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课题组在儋州市开展了登革热防治知识、行为形成率的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儋州市 18 岁以上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

  1. 2 方法    1. 2. 1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综合考虑既往登革热疫情、媒介环境、居民生活方式等因素,选择儋州市登革热高发的 8 个乡镇作为项目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 30 个自然村作为干预村,30 个村作为对照村 (与干预村蚊媒密度、生产生活方式等相近)。另外在 8 个项目乡镇中随机抽取 2 所中学和 2 所小学作为干预学校。

  1. 2. 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干预村居民和学校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调查。居民调查采用挨家挨户的方式,对每户见到的第 1 个满 18 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每户只访问 1 个人),每个干预村访谈 50 个人。小学选择 4 ~ 6 年级的学生,中学选择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学生进行匿名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文化等。②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症状、传播途径。③登革热防治行为持有率: 使用蚊帐或纱门纱窗、经常清洗储水容器、倒置闲置储水容器、给储水容器加盖等。在干预前后分别对 30 个干预村和30 个对照村开展布雷图指数调查,评价健康教育后居民媒介密度变化情况。

  1. 2. 3 干预措施 2012 年 7—12 月,在干预村,通过对村干部和妇女主任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其每月开展 1 次登革热知识入户宣传活动。同时课题组每月在干预村开展集中的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学习、义诊、并解答村民问题,使居民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提高,清洗水缸、翻盆倒罐、盖实水缸等行为发生积极转变。在 4 所干预学校,每月由每个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的授课以及知识问答的填写和发放宣传材料,提高中小学生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掌握防治登革热方法。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 4 次 “清理容器防登革热活动”,主要是回家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清洗水缸、翻盆倒罐、盖实水缸等活动。对照村不采取干预措施。

  1. 2. 4 判定标准 布雷图指数: 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 ×100。

  1. 2. 5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录入 Epi Data 3. 0,使用 SPSS 13. 0 进行分析,干预前后登革热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防治行为持有率的比较采用 χ2分析,干预前后布雷图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 Wilcoxon秩和检验。

  干预村与对照村布雷图指数下降幅度的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 mann-whitney 检验。

  2 结果

  2. 1 调查对象    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农村居民 1500人,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1445 份和1442 份; 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学生2456 人和2434 人,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412 份和 2400 份。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表1】    2. 2 干预前后农村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和行为的变化    健康干预前,居民登革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在 65%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 “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80% 以下。健康教育干预后,除 “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其中,居民对登革热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上升 幅 度 最 大,由 干 预 前 的 32. 66% 上 升 到71. 08% (表 2)。【表2】    2. 3 干预前后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和行为的变化    健康教育干预前,除 “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外,学生其他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 60%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 “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 70%以下。健康教育干预后,除 “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学生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其中,“登革热发病症状”的知晓率上升幅度最大,由干预前的29. 85% 上升到 74. 79% (表 3)。

  2. 4 干预村和对照村媒介密度的变化情况    干预后,干预村布雷图指数中位数由 35 (P25= 28,P75= 38) 下降到 11 (P25= 8,P75=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4. 788,P < 0. 001); 对照村布雷图指数中位数由 28 (P25= 24,P75= 38) 下降到 14(P25= 12,P75= 16.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4. 709,P < 0. 001)。但干预村下降的幅度要大于对照村 (t =274. 5,P <0. 01)。【表3】    3 讨论

  本研究开拓了以社区和学校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宣传方式包括通过村干部分发宣传单,贴海报,集中的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学习、义诊; 在学校,还向学生发放了印有登革热防治知识的笔记本,集中讲解登革热预防和控制的知识。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登革热防治知识传播给父母,以促使父母行为的变化。健康教育后,居民和学生登革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防治行为均有所提高,效果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调查类似。

  干预前,农村居民登革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3 个问题的知晓率均在 65% 以下。而其登革热防治行为的持有率除 “3 ~ 5 天清洗储水用水池、水缸”外,其他防治行为的持有率均在 70% 以上。

  表明虽然 20 多年没有病例发生,农村居民对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已经有所遗忘,但部分家庭依然把当时 “水池、水缸加盖”等习惯保留了下来。

  干预后,学生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但防治行为持有率除 “3 ~5 天清洗储水用水池、水缸”外普遍低于农村居民。可能由于所调查的农村居民经历过登革热流行,干预后更易于形成健康形为,同时也说明了解相关知识不一定采取相应的健康防治行为,需要持续而反复的开展健康干预。由于基线调查是在媒介密度较高的 7 月,而干预后调查是在媒介密度较低的 12 月,为消除气候因素对媒介密度的影响,本研究设立了对照村。健康教育后,干预村和对照村媒介密度均较基线明显下降,但前者的幅度大于后者,表明干预村媒介密度的下降是健康教育干预与气候变化共同的结果。海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蚊媒密度高。海外华侨众多,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登革热流行地区人员往来频繁,随时有传染源输入的危险。在目前尚未有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通过健康教育防蚊、灭蚊,降低蚊媒密度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而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社区和学校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可以较好的提高居民和学生的登革热防治知识,形成良好的健康形为,从而达到降低蚊媒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玉明,孙莲英,曾祥洁,等. 海南省 2005—2006 年登革热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007 -2008.  [2] 何剑峰. 登革热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462 - 3463.  [3] 金玉明,吴维学,孙莲英,等. 海南省 2007 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096 -2098.  [4] 蒋静,徐勇,杨小兵,湖北省宜昌市登革热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43 -45.  [5] 许坚,戎志东,邵丽文,等. 登革热流行区小学生及村民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9):711 -712.  [6] 钟海波. 汕头市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24 -26.  [7] 邵丽文,许坚,戎志东,等. 慈溪市小学生登革热防治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1):78 -7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fywsx/2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