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护理职业信仰淡化的原因及护理职业信仰的价值

时间:2015-12-20 17:53:15 所属分类:医学护理 浏览量:

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信仰佛教、基督、天主,也有崇尚马克思主义,这些都属于人的精神追求,可谓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引导人的行为.美国着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可见信仰在社会中

  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信仰佛教、基督、天主,也有崇尚马克思主义,这些都属于人的精神追求,可谓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引导人的行为.美国着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可见信仰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护理学职业信仰的概念与重要性

  信仰不仅是理念和精神,更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1].同样是一种精神载体,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所谓的学科信仰,医学更是如此.没有信仰的学科将会是一片混沌,缺乏核心价值,更不会有凝聚力.作为"救死扶伤"的生命医学,拥有自己的学科信仰就如同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价值,不觉劳累、辛苦,对职业始终有憧憬之情.信念与信仰不同,信仰是对世俗的超越,是对彼岸世界的纯精神对象的信服,纯精神层面的信仰不会随世俗生活的改变而改变[2].

  1.1相关概念

  护理学科信仰是护理人对护理学科的信服和崇拜,是基于人与社会发展的、涉及护理学科使命定位、功能定位和价值定位等学科价值观的信仰,包括对护理学科本身的信念,如判断与命题等,也包括与护理学科知识相关的一切观念和信念等[3].职业信仰是对职业至高境界的相信、仰望、敬仰和仰仗[4].护理职业信仰是与护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护理这项职业的价值观的认可,对所从事的职业报以崇高的敬意,能够以医学誓言、护理誓言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最高的精神追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释人在不同阶段,需求不同,塔顶是人最高的精神需求,也是人发挥潜能的精神力量,护理职业在基本需求都能满足的情况下,自我需求的精神力量可以发挥出潜在的力量,正如现代护理奠基人南丁格尔一样,将一生奉献于护理事业作为自己终生的信仰.

  1.2护理职业信仰的重要性

  时统君等[5]对当今世界医学人文信仰的现状分析后,提出了医学人文信仰的时代价值.护理职业信仰的意义就在于它独特的思维方式,佛学中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布施理论,所倡导的奉献精神正是护理职业的南丁格尔精神;禅文化里有"四随"即随喜、随业、随顺、随缘与佛学布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与护理理念息息相通.

  护理的职业信仰犹如远方的指明灯,在黑暗中给人光亮.有了信仰的追求和哲学的疑惑,会活的更有力量,特别是当学会了爱、信心、充满希望和理想,会感恩,明晰周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纠缠不休的事物,或是什么遭遇突发的事变或者不幸,就有能力和智慧战胜,重新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恬静[6].有了职业信仰的人好比"历史已经进入生命之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曾化于水的盐,不必有形,不必可见,却始终存在,且无处不在"[7].护理学只有有了其职业信仰,才能固守住护理学的精神家园.

  2护理学职业信仰现状

  有了人类便有了护理,护理专业的确立和护理职业信仰的升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逐渐成形的.南丁格尔的出现让护理史诗重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信仰缺失、信仰危机、无信仰等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十分必要.信仰危机指集体共有的信仰危机,个人所拥有的个体信仰和个人信仰是不一样的,严格意义上而言个人信仰不存在危机问题[8].由此可以看出,信仰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护理界所共有的.

  护理职业信仰危机是护理界共同存在的信仰问题,当前护理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护患间的交流变成了机械的语言,缺乏了人文化的关怀,这也应验了培根在《新工具》中的一句预言:现代人必然如此,他们战胜自然和取得辉煌效率的代价是"失去洞察力",他们在获得完美的物质权利时总是在精神上(道德上)"失去体面"[9].肖宇[10]认为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在信仰的多元化、信仰的非理性化、信仰的非科学化、信仰的世俗化.蔡华勤等[11]就某校专科护生的信仰问题调查显示,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存在一些问题如信仰多元化、金钱观、对医务工者的崇拜率仅占15.67%.看当下的医疗状况,医闹事件不断,伤医事件不断,医疗环境多元化,核心价值观丢弃,部分护理工作者精神散淡,缺乏核心价值观,缺乏职业信仰,缺乏人文关怀,护理工作者缺乏了精神支柱.

  3护理职业信仰淡化的原因分析

  护理职业信仰淡化是指对护理学职业的价值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缺失的精神状态.信仰淡化不仅影响护理职业者的精神状态,对其行为也产生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有较高精神信仰水平的人表现出较低的疾病危险、较少的精神问题和较好的心理社会功能[12].可见职业信仰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等心理社会功能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3.1环境因素

  3.1.1社会环境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描述了古代信仰与道的联系,古代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当下社会"道德缺失"大环境下,以往"悬壶济世"的医疗界也被亵渎.道德环境的堕落使人们之间的信任感缺失.

  生活在真理被遮蔽、价值被解释;思想变得鲁钝;意义在衰变;精神在迷失;理想追求被放弃;争议在凋亡;信仰陷入危机[6].生活在商业化的文化环境中,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多了副有色眼镜,事事都要凭着"经济"来裁断.国家医改政策改了多少年,可是还是无法改变人们之间的观念.

  3.1.2医疗环境

  尤其是护理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下的护理环境也在追求护理绩效,追求工作量,追求的所谓"整体护理".护患比例严重不足,护理工作者连平时的常规工作还无法完成,更无多余时间做到关心病人的心理、关心家属的感受.护理界出现的"异化现象",护理工作者远离照顾的本源,是技术主义的价值观促使护理、护士技术化、官僚化[13].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缺乏思考,缺乏学校知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临床学习能力.依靠机械的诊断和护理使得人文关怀严重缺乏,人与人关系变成了一种责任与义务,成为"物化"的傀儡,从一种人文艺术变成一种专业技术.

  3.2支撑系统

  医院是治病就医的场所,同时又是培育一代医疗佼佼者的地方,良好的医院氛围,科室氛围不仅能促进工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更巩固了医院机构 科 室 的 良 好 形 象."品 牌 信 仰 缔 造 终 身 顾客"[14],中国的医疗体制决定,中国的看病模式属于自费形式,那么良好的口碑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当前医院对于医院文化的不断重视,对于医疗工作者的精神需求处在不断探索状态.护理方面因为工作涉及面广,人员多,工作繁忙琐碎,对护理工作者的精神需求重视不够.护理工作者精神懈怠,疲于完成任务,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精神力量.教育系统不完善,不规范,不连续:教育是根本,不管是在校教育还是工作中的再教育,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出现脱离.科学的信仰教育措施和体系还未建立,感性的信仰哲学理解缺乏,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激荡中信仰教育主体趋于丧失[15].护理专业学生入学第一节课就讲述南丁格尔,从此所有护理都跟这位伟人息息相关,她的着作,她的精神,她的誓言,都成了标准,但真正领悟其真谛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进入临床工作后护理工作者的学习目标转移,思想方向转变,又无护理职业信仰评价系统对其进行评价,护理职业信仰的缺失现象严重.有研究表明,职业信仰和做决策与教育水平、专业机构资格、保证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关系[16].

  3.3自身因素

  护理职业并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一味地在追求,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需要自我不断地剖析,探索真正的自我,追寻真正的价值.南丁格尔誓言告诉护理工作者,那将是护理工作者终身都遵守的诺言.自从进入护理这个行业,周围环境的适应,梦想的丢失,身心疲惫的接受,在这样的护理工作环境下,很难建立独立的内心的精神生活,更丧失了当初带上那顶燕尾帽发过的誓言,遗忘了自己所要追求的精神生活.真正对护理事业抱有崇高信仰的工作者,她们在选择自己的医学教育时,对职业有一定的信仰、价值观和兴趣,一种行为的态度和选择发展来源于信仰和行为结果的价值[17].以一个护理学家的标准,"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来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自我批评,做到自我意识独立.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的《生活之道》中写道:"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与你们的,是用心如同用脑.你们最能够表现自己的,不在于药水或是粉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将自己的职业看做是使命,有自我意识,用心去做,用心来思考,自觉在心,自行不休,如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似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

  4护理职业信仰的价值

  4.1护理职业信仰是护理事业的灵魂

  信仰是对生命的追问,护理职业信仰是护理工作者在实践中的指明灯,规范人们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是行为的主宰,从内心深处决定和影响人们的目标追求.具有职业信仰的护理工作者,明确自己的目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以一颗"仁心"对待病人,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塞缪尔·斯迈尔斯《信仰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能够激发一颗灵魂高贵、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

  4.2护理职业信仰是护理工作的精神动力

  拥有了某种人生信仰的人就是坚信只有通过某一种生活才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人[18].将护理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一种生活,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有趣味的事情来做,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自得其乐,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医务工作者恰是要依托人生信仰的确立而产生的精神动力,进而克服困难,不懈努力,达成其职业的幸福体验[15].

  4.3护理职业信仰是护理工作者慎独精神的前提条件

  具有职业信仰的人,在工作中做到"桃李无主,我心有主",时刻明白自己的职业操守,拒绝"红包"现象,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和"四德".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管理和约束弥补了硬制度约束带来的不足乃至负面作用,也培育着医务人员慎独的品质[19].让护理职责和道德内化为信仰,指导护理行为.

  总之现代医学在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冲击下面临各种各样的形势变化,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未来社会护理职业信仰也将面临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护理学科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医疗与护理关系转为共同参与模式,护理的对象也包括健康人群,因此更要明确护理的职业信仰,完善相应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国家的大范围普及,各个专业都在积极的完善学科信仰,国家更加重视信仰教育;对医疗来说,未来社会也将更加重视医院护理工作者的精神需求,更加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护理职业的人文、道德、品质建设,护理职业信仰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贺龙在《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甸甸》里说到:"我以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机'的,她应当被激活.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有更宏伟更高远的目标,应该循着这个目标奋发努力."护理事业也应该循着护理职业信仰的目标奋发努力,让护理事业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慎明.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J].思想政治工作,2010(8):卷首语.

  [2]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辨[J].东南学术,2007(2):22-26.

  [3]赵 晓 云,杨 辉.试 论 护 理 学 科 的 信 仰 [J].护 理 研 究,2012,26(12C):3455-3456.

  [4]叶光群,吕海燕.年轻医务工作者职业信仰的建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72-1173.

  [5]时统君,高修银.论医学人文信仰及其价值[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67-269.

  [6]孙慕义.技术与重商主义医学的鬼魅性与后生命科学时代的信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1-6.

  [7]罗志田.历史飘渺而不虚无[N].南方周末,2010-12-23(F34).

  [8]马草源.浅谈当代社会的一些信仰缺失问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209-210.

  [9]王一方.医学人文的复兴与职业信仰的重建[EB/OL].[2014-03-24].

  [10]肖宇.大学生信仰教育浅谈[J].科学时代,2011(1):124-125.

  [11]蔡华勤,罗中元.某校大专护生信仰现状及原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8):147-14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xhl/2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