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7:32:39 所属分类:医学检验 浏览量:
颅内疾病的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颅内炎症、出血、血管阻塞、血管缺血和肿瘤等均引起脑脊液( CSF) 成分的改变[1],因此,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已成为颅内疾病诊断、治疗及观察病情演变等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本文通过对 150 份脑脊液细胞学的观察,以探讨脑脊液
颅内疾病的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颅内炎症、出血、血管阻塞、血管缺血和肿瘤等均引起脑脊液( CSF) 成分的改变[1],因此,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已成为颅内疾病诊断、治疗及观察病情演变等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本文通过对 150 份脑脊液细胞学的观察,以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脑脊液标本来源于 2011 年 3 月至 2013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150 例患者,男 92 例、女 58 例,年龄 10 ~ 84 岁.患者入院后根据诊断、治疗及病情观察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常规腰穿取脑脊液1 ml,观察脑脊液透明度、颜色并检测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后,将剩余量放入粟氏细胞沉淀器内以500 r/min离心5 min,将沉淀部分用滤纸吸干,制玻片用瑞-姬氏染色,油镜下进行细胞分类.
依据侯氏分类法将脑脊液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
2 结果
150 份脑脊液标本均合格,检测结果未见异常者 52 例( 占34. 7) ,检测结果异常者 98 例( 占 65. 3% ) ,其中: ( 1) 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63 例,检测阳性率为 42. 0%,包括①化脓性脑膜 28 例,其中炎渗出期 16 例,结果示中性分叶粒细胞显着增加且核左移; 增殖期 8 例,结果示粒细胞退变、淋巴细胞增加并可见吞噬细胞; 修复期 4 例,结果示粒细胞消失、小淋巴细胞增加.②结核性脑膜炎 8 例,其中早期 2 例,结果示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 恢复期 6 例,结果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加,且以淋巴细胞居多.③病毒性脑膜炎 27 例,结果示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加.( 2)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19 例,检测阳性率为 21. 3%,其中: 早期 19 例,结果示中性粒细胞呈多变性,偶见花环细胞; 中期 10 例,结果示单核细胞增加,且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 晚期 3 例,结果示有胆红素结晶.( 3) 脑肿瘤 3 例,检测阳性率为 2. 0%,结果示有肿瘤细胞.
3 讨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种类进行精确分类和计数,能够发现不同疾病的细胞比率特点,从而实现在各种疾病的早期进行诊断[2],因此对于颅内疾病的病因、类型、药物选择、疗效评估、复发预报和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价值.
3.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均经过急性炎症期、亚急性增殖期、修复期等 3 个演变期[3],而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不同,各期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1) 细菌性脑膜炎: 特点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快、比例大,早期白细胞数可达 108 个/μl 以上,比例可达 50% ~95%; 增殖期后白细胞数下降,粒细胞退变,单核细胞增多且转为吞噬细胞; 修复期粒细胞消失,巨噬细胞老化,小淋巴细胞增多.( 2) 结核性脑膜炎: 特点是早期粒细胞占优势,但白细胞总数很少超过 100个/μl,有许多混合细胞同时存在.( 3) 病毒性脑膜炎: 特点是早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和浆细胞[4]; 恢复期小淋巴细胞增多.
3. 2 脑血管疾病 ( 1)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特点是早期中性粒细胞增高,发病48 h可出现花环细胞; 1 周后可见单核细胞增加,且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细胞; 晚期可见胆红素结晶.( 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特点是单核细胞增多,可达 54%以上,病情较重的患者单核细胞反应更强,尤其是巨噬细胞活性最强.
3. 3 脑肿瘤 由于肿瘤细胞具有脱落播散的特性,所以脑脊液中可见到肿瘤细胞.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 . 诊断学[M]. 6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62-367.
[2] 黄刚,高幼奇,张洪连,等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J]. 江西医药,2012,47( 7) : 590.
[3] 余炳坚,黄伟雄,冯建言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58 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10) : 2408-2409.
[4] 粟秀初,孔繁元 . 神经系统临床脑脊液细胞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62-6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xjy/2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