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57:37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近年来,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早中期阶段,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我国非透析疗法防治CKD的常用及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中医临床取得疗效和中医临床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辨证的准确,因此研究
近年来,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早中期阶段,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我国非透析疗法防治CKD的常用及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中医临床取得疗效和中医临床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辨证的准确,因此研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非常必要。目前虽有部分研究涉及CKD证候与部分客观指标的关系,但在浙西山区特定条件下的CKD证候学研究未有报道。为了正确分析CKD的证候学特点,指导临床实践,笔者针对浙西山区气候环境下CKD的中医证候学进行了前瞻性临床调查,以冀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根据,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CKD诊断标准参照美国2002年发布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之 “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与分期”。
1.2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脏疾病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 (含18岁)以上。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调查,依从性好的患者。
1.3排除标准:就诊或入院检查时已经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已行肾移植术者。合并有严重的呼吸、心脑血管、消化、血液系统等原发疾病以及目前并发感染及精神病、传染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病例选择:凡符合此标准不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还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均列入观察对象;共420例,男218例,女202例;年龄23~88岁,平均(68.2±13.8) 岁; 病程最短0.3~25年, 平 均(8.60±4.62)年;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6例,糖尿病肾病112例,良性肾小动脉性肾脏病72例,间质性肾炎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2例,其他肾脏病 (包括紫癜性肾炎等、肾淀粉样变、遗传性肾炎)18例;CKD各期中1期68例,2期96例,肾3期80例,4期88例,5期88例。
1.5观察方法:参照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积分定证法,结合 《肾脏病中西诊治精要》中的临床观察结果,制定中医辨证分型表格进行观察。把证型分为正虚与邪实两大类。正虚5型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邪实5型为湿浊、湿热、血瘀、水气、风动。证候分级量化也参照上述标准。
1.6观察项目:①观察CKD各期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②观察CKD各期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分布情况。
2、结果
2.1 CKD各期中医正虚证分布情况:见表1。在1期、2期以脾肾阳虚型为主,其次为肝肾阴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3期以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为主;4期以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为主;5期以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为主。
2.2 CKD各期中医邪实证分布情况:见表2。由于同一期可以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表现,故各期邪实证表现不尽相同,但以5期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1期、2期、3期较多见湿热型或湿浊型,1期、2期无1例出现风动型;4期各种邪实均见;5期多见湿浊型和瘀血型 (77.3%),还有高达69.3%的患者出现风动型的表现,且邪实证多兼夹出现。
2.3 CKD各期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情况:见表3。脾肾阳虚型中42.4%患者兼有湿浊型,45.6%患者兼有水气型,28.5%患者兼有瘀血型表现。脾肾气虚型中74.2%有水气型表现,而56.0%患者有风动型和湿热型的表现。肝肾阴虚患者中91.4%有湿浊型的表现,64.3%患者有瘀血型的表现。气阴两虚型中有49.4%有湿浊型和风动型的表现,37.7%患者有水气型的表现。阴阳两虚型各有75.5%患者分别有湿浊型和瘀血型的表现,有63.3%患者有水气型的表现。
3、讨论
尽管许多著名中医医家对CKD病名认识有不同观点,但基本归纳不外乎肾劳、癃闭、关格、溺毒、虚劳等范畴。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在CKD早中期阶段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整体调节,有效地延缓CKD的进展,故中医药防治CKD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CKD1期、2期以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为主,3期以脾肾阳虚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4期和5期则以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占主要地位。脾肾气虚型在1、2期和3期中均较少见,这与岭南地区以脾肾气虚型为主不同[10],说明浙西山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学有自身的特点。
本研究还发现,由于CKD同时可以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候表现,故各期邪实证表现不尽相同,而以4、5期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瘀血型邪实证是CKD后期最重要的表现,5期更有高达77.3%的患者出现瘀血型的表现,说明CKD后期往往有瘀血因素存在,瘀血因素作为病理因素又可加重CKD的进展。
而且4、5期患者常常以2~3种或更多的邪实证表现同时出现在疾病过程中,也证明了CKD的临床特征是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的本虚标实,说明CKD晚期证候错综复杂,因此临床需辨证施治。
4、参考文献: [1]张勐,刘晓敏.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7). [2]孙卫卫,刘忠杰,张恩,等.慢性肾脏疾病3,4,5期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5):14-16. [3]杨关林,王文萍,何学红,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5):3-4. [4]阳晓,朱文锋.慢性肾衰病证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17-19. [5]马建伟,刘占民,陈宝,等.慢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41-42. [6]马济佩,何立群,郑平东.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3):134-135. [7]刘章锁,王沛.K/DOQI指南关于慢性肾脏病分期的临床指导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21-24. [8]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J].中医杂志,1996,37(10):627. [9]叶任高,孙升云.肾脏病中西医诊治精要[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385-388. [10]孙升云,杨钦河,肖达民,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5,37(5):30-3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19574.html
上一篇:中医五神的涵义及其与五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