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探讨冉老治疗感冒的学术经验

时间:2015-12-20 17:34:22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中医大师冉雪峰( 1879 -1963 年) 出生于重庆市巫山县黛溪乡,曾行医于汉口、万县、重庆和北京,一生学验俱丰,与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并称南冉北张。冉老去世后,其子冉先德、冉小峰将其著作合集为《冉雪峰医著全集》出版。笔者从该著作中所记载冉老治疗感

  中医大师冉雪峰( 1879 -1963 年) 出生于重庆市巫山县黛溪乡,曾行医于汉口、万县、重庆和北京,一生学验俱丰,与“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并称“南冉北张”。冉老去世后,其子冉先德、冉小峰将其著作合集为《冉雪峰医著全集》出版。笔者从该著作中所记载冉老治疗感冒的医案来探讨其诊治感冒的学术经验。

  1 病因病机

风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外因。肺开窍于鼻,“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人体感受外邪,则肺首当其冲,出现卫表不和诸症。外邪入侵,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卫气的防御功能,邪气的强弱。

  初起多以风寒或风热之邪为主,风热不解或寒邪郁而化热而成肺热证,传心后表现为热扰心神而出现心烦、不寐; 病邪传里化热,表寒未解而成表寒里热证; 热邪持续不解,甚则表现为热毒证; 热灼津伤,后期表现为阴液不足之虚热证。营卫失和,除卫表症外,营不和可致头身、胸腹、腰背和脾胃等处经络不遂,出现诸多里证候,如头痛、胸闷滞、腰痛、腹部不适、呕吐、大便难和食积等。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气不布津为痰。总之,冉老认为感冒的主要病机为外有表郁,内有营滞之表里失和。

  2 辨治思路

  针对外有表郁,内有营滞之表里失和的感冒病机,冉老提出其辨治应当“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去疾务尽”。根据《冉雪峰医著全集》中所记录的医案( 主要为其在重庆一个夏秋季的门诊简记) ,其所记感冒主要为风热及风暑外感者,均一方面清解表邪,同时另一方面梳理内滞。散风热表邪多用荆芥、银花、连翘、牛蒡子、桑叶、菊花、薄荷,热稍甚者用柴胡、白薇、青蒿、刺蒺藜等。风暑者,多用香薷、厚朴。湿郁用白蔻、藿香,困顿者用石菖蒲。感冒体内经络结滞,头痛用川芎,胸闷滞用瓜蒌、半夏、陈皮、厚朴、白蔻、青皮、竹茹,或用小陷胸汤。腰腹痛用秦艽、威灵仙、延胡索、川楝子。腹不和者,用枳实、厚朴、木香,食积用炒山楂、鸡内金,大便难用当归、麻子仁、郁李仁、牛蒡子、厚朴,呕吐用半夏、黄芩。肺失宣肃咳逆,用厚朴、杏仁、紫菀、前胡、牛蒡子、陈皮、竹茹、葶苈子,化痰用前胡、紫菀、杏仁、浙贝母、瓜蒌、款冬花、厚朴、桑白皮、陈皮。表热入里,以白薇、青蒿、栀子、黄芩、知母清解肺热; 热蕴扰心烦躁,用栀子、炒豆豉、银花、连翘、竹叶,不寐用茯神、酸枣仁、柏子仁、栀子; 进一步发展到热毒,用土茯苓、青蒿、蒲公英、金银花、土牛膝; 发热弛张,灼伤营阴,发热日轻夜重,用青蒿鳖甲汤,口渴甚用石斛、沙参、天花粉。发热有汗仍不解者,另辟蹊径予利尿,用泽兰、白茅根。适逢月经,有不调者用牡丹皮、泽兰、当归梳理之。

  冉老留下的风暑外感病案较多,其提出辨治思路为“涤暑清风,理气透络,甘苦或甘平以和,渗利以泄,内外分清,芳香醒豁”。清暑利湿解表多用香薷饮,利湿多用六一散、杏仁滑石汤,清心用竹叶、栀子、连翘心。

  3 用药规律

  3. 1 “内外两和”的用药规律 在《冉雪峰医著全集》中逐篇人工选择所有运用“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治疗原则的感冒病例,共有54 例56 诊。在这56 条方药组成中统计发现,所用药物共 67 味,使用频次超过 5 次者共 38 味。

  这些药物主要为发散风热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消肿药、补血药、补阴药和清虚热药。使用频率较高 者,除 甘 草 外,依 次 为 厚 朴 ( 82. 14%) 、浙 贝 母( 60. 71%) 、泽 兰 ( 58. 93%) 、石 斛 ( 42. 86%) 、栀 子( 39. 29%) 、黄 芩 ( 39. 29%) 、薄 荷 ( 37. 50%) 、柴 胡( 33. 93%) 、连翘( 28. 57%) 、白薇( 28. 57%) 等。

  可见,用于“疏内”的药物主要为理气、化痰、行血、养阴和清火者,用于“解外”的主要为薄荷、柴胡等发散风热者。

  3. 2 风暑外感的用药规律 在《冉雪峰医著全集》中收集所有冉老治疗风暑外感的病例32 例,共33 诊。在这33 条方药组成中统计发现,所用药物共 61 味,使用频次超过 5 次者共27 味。这些药物主要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清热泻火药、清虚热药、化湿药、利水消肿药和清化热痰药。使用频率较高者,除甘草外,依次为厚朴( 84. 85%) 、泽兰( 72. 73%) 、浙贝母( 69. 70%) 、石斛( 57. 59%) 、滑石( 51. 52%) 、黄芩( 39. 39%) 、香薷 ( 36. 36%) 、栀子 ( 36. 36%) 、连翘 ( 30.30% ) 等。

  可见,应用较多的为香薷饮、六一散等祛暑方及行气、化湿、利水的药物。

  4 医案举例

  案 1: 患者,女,59 岁,1954 年 10 月 8 日诊。头痛体痛,腹中不和,微涤不爽。此为内蕴伏感,外为凉迫。治宜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处方: 竹柴胡一钱五分,川厚朴二钱五分,薄荷叶八分,生苡仁五钱,泽兰叶三钱,牛蒡子三钱,白云苓五钱,生甘草一钱,条黄芩一钱五分,青竹茹( 姜汁炒) 一钱。水煎二次,分二次服。

  1954 年 10 月 10 日二诊: 表解而腹中亦欠和,微除不爽。

  治宜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去疾务尽。处方: 竹柴胡一钱五分,生苡仁五钱,川厚朴二钱五分,杭菊花一钱五分,白云苓五钱,枳实炭二钱五分,全瓜蒌五钱,京半夏三钱,条黄芩二钱五分,川黄连一钱,广木香一钱五分,生甘草一钱( 广木香可用青木香代之) 。水煎二次,分二次服。

  按: 初诊患者有凉迫之表,有营卫不和之头痛体痛,里有诸滞之腹中不和,故予柴胡、薄荷、牛蒡子疏表,厚朴行气,薏苡仁、云苓健脾行水,泽兰行血,姜汁竹茹降逆,柴胡、黄芩和解内外。二诊患者表将解,但腹中不和仍在,故须“去疾务尽”,稍减疏表药,重在和里,加用枳实、香连丸行腹中,小陷胸汤行胸中,通行上下,达到“里气和则表气和,表气和则里气和”。

  案 2: 患者,女,28 岁,1953 年 7 月 15 日初诊。风暑相传,头晕鼻塞,愠愠不舒。适逢经至。治以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处方: 抱木神五钱,生苡仁五钱,威灵仙三钱,西香薷一钱五分,川厚朴二钱五分,金铃子三钱,泽兰叶三钱,元胡索三钱,生甘草一钱,当归尾三钱,牡丹皮三钱,青竹茹( 姜汁炒) 一钱,大浙贝三钱。

  1953 年 7 月 16 日二诊: 风暑相传,鼻塞头晕,适逢经至,愠愠不舒。治以清解其外,清疏其内,内外两和。处方: 西香薷一钱五分,大象贝三钱,元胡索三钱,西秦艽一钱五分,川厚朴二钱五分,牡丹皮三钱,泽兰叶三钱,条黄芩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威灵仙三钱,青木香三钱。水煎二次,分二次服。

  按: 患者外感风暑,以香薷饮解表祛暑。金铃子散疏肝解郁,归尾、泽兰调经。茯苓、苡仁利水,秦艽、威灵仙、青木香行气通经络。内滞不存,外邪顿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2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