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7:41:06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痔病是肛肠科常见病 , 痔病术后肛门疼痛和水肿严重、创面愈合缓慢 , 应用自制中药肛肠袋泡剂坐浴熏洗治疗痔病术后患者 ,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 130 例经患者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混合痔的患者 , 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
痔病是肛肠科常见病 , 痔病术后肛门疼痛和水肿严重、创面愈合缓慢 , 应用自制中药肛肠袋泡剂坐浴熏洗治疗痔病术后患者 ,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 130 例经患者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混合痔的患者 , 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治疗组男 23 例 , 女 42 例 , 平均年龄 (40.62±10.97) 岁 ;对照组男 22 例 , 女 43 例 , 平均年龄 (39.67±12.98) 岁 ,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病程等一般指标进行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的手术方式.
1. 2熏洗坐浴方法 ①治疗组 :术后 24 h 后开始排便 , 每日排便后及每日换药前用肛肠袋泡剂熏洗坐浴 , 使用方法 :将 1 袋肛肠袋泡剂用 1500~2000 ml 沸水冲开溶解 , 趁热先熏后坐浴肛门 , 5~10 min/ 次 , 1~2 次 /d, 直到痊愈.肛肠袋泡剂组方 :鱼腥草、苦楝皮、马齿苋、苦参、生地榆、玄参、苍术、黄柏、白头翁、生地和朴硝等 11 味中药.该方为本院协定处方.肛肠袋泡剂制法:将处方中各味中药粉碎成粗粉 ,有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浸出 , 浸出物又能顺利通过包装棉纸袋孔径 , 分装即得 ;②对照组 :术后 24 h 后开始排便 , 每日排便后及换药前采用温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肛门 , 坐浴时间 5~10 min, 直到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 5 d.
1. 3痔病治愈标准、肛门疼痛分级及肛门创缘水肿程度分级
1. 3. 1痔病治愈判定标准 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①痊愈 :肛门无排便时肿物脱出、出血、疼痛 , 肛门创面完全愈合 , 无肛周感染、无直肠肛门狭窄、无肛瘘形成、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②好转 :排便时肛门疼痛 , 肛门滴血明显减轻 , 创面未能完全愈合 ;③无效 :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出血、肛门疼痛无减轻 , 创面未愈合.
1. 3. 2肛门疼痛程度分级 评分应用 VAS 法 , 采用 1992 年全国第七次肛肠学术会议颁布的肛门疼痛评定标准.肛门疼痛分级评分如下 :0 分 :术后肛门创面完全无疼痛 , 排便及换药时也无肛门疼痛.2 分 :术后肛门创面基本无疼痛 , 排便及换药时肛门无明显疼痛.4 分:术后肛门创面轻度疼痛 ,排便及换药时肛门创面轻度疼痛 , 能耐受 , 无需止痛处理.6分 :术后肛门创面持续疼痛 , 排便及换药时肛门创面明显疼痛 , 需口服解热镇痛药物.8 分 :术后肛门创面疼痛严重 ,难以忍受 , 需要肌内注射镇痛针剂才能缓解.
1. 3. 3肛门创缘水肿分级 观察术后 1 周内每日大便坐浴后换药时的肛门创缘水肿程度.应用 4 等级分法进行评分 :
无任何肛门创缘水肿为 0 分 ;肛门创缘轻度水肿 , 有皮纹为1 分 , 肛门创缘中度水肿 , 皮纹未完全消失为 2 分 ;肛门创缘重度水肿 , 皮纹消失发亮 , 或合并血栓为 3 分.
1. 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 计量资料应用 Z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愈标准比较 , 两组患者在痊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程度、肛门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创缘水肿程度比较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比较结果见表 1.
3讨论
肛门周围神经分布广泛感觉敏锐, 肛门手术后疼痛尤甚,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 ,痔病手术后肛门创面局部神经末梢刺激导致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 ( 前列腺素、血清素、组织胺、缓激肽、P 物质及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等 ), 引起肛门周围创缘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高等炎症反应 , 产生肛门疼痛、肛门创缘水肿 , 同时也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产生疼痛.肛肠袋泡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等作用 , 通过减轻肛门创面炎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以减轻肛门创面疼痛 , 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产物排出促进组织修复 , 加速创面愈合.患者院中药坐浴方在促进痔病术后恢复时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有效减轻了肛门疼痛及创缘的水肿程度并促进愈合缩短痊愈时间 ;而且制备工艺简便 , 使用方便 , 价格便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第 l 版 .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4:5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2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