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05:32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志英教授编著,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明芳教授审阅,南京中医药大学陆绵绵教授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李传课教授作序,于 2010 年 12 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ISBN978-7-117-13366-1/R 13367)。 它是一本以图片为主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志英教授编著,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明芳教授审阅,南京中医药大学陆绵绵教授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李传课教授作序,于 2010 年 12 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ISBN978-7-117-13366-1/R 13367)。 它是一本以图片为主的方式诠释中医眼科疾病的专著。 本人有幸拜读,并与作者当面交流,受益匪浅,现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特点及优势,以期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1、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编著体例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是一本以照片为主的方式诠释中医眼科疾病的专著。 在编排上明显与现行的西医眼病图谱不一样,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以中医眼科经典理论———五轮学说为总提纲, 几乎把古代各个医家著作所提及能以图片证明的眼病(症)都收录并做了明晰分类。本书一共八章,前五章是五轮疾病包括胞睑疾病、两眦疾病、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瞳神疾病,后三章是眼外伤等其他眼病以及全身病在眼部表现等。 每一节是一个眼病(症),包含有定义、症状、治法、案例,第一张图片均以典型图片为总领,均是中医病名,标明相当于西医眼病或眼症,辅以中医古典专著的阐述,使读者能原汁原味理解中医眼科疾病。以后每组图片的排列对该病的发病过程、转归均有所反映,表述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西医的治疗原则、处理方法等。 涉及到中医内容时,用中医术语,涉及到西医内容时,则用西医术语。 让读者既能理解中医眼科疾病,又能结合现代西医的知识来认识该病。 书末的附录包括眼科常见检查仪器简介,中医眼科疾病名称汇总,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与西医眼科疾病病名、眼部体征对照简表,眼科方剂索引等。
2、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内容特点
2.1 图片为主直观全面诠释中医眼科疾病
历代中医眼科专著的病名(病症)在文字上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可惜缺乏图谱,就是有图也是人工描绘,往往是明显失真,或眼病的绘图附会牵强,或图不达意,使后学者对中医眼科疾病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更加难以达到要知其然,还有必要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近代的中医眼科专著或教材,虽设置有图片,但只有部分,或随文插于书中,或集中附于书末,以图片为主体编著的中医眼科著作尚未发现,而《中医眼科疾病图谱》是专门以图谱、尤其是逼真图片为主的中医眼科专著。书中的 1900 多幀图片是李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亲自收集,图片不但质量精美、逼真,反映各眼病(症)的典型特点,而且内容全面、系统。该图谱涵盖了能够用图片说明的中医眼科 150 余个病症, 是所见病种病症最多的中医眼科图谱专著;除此之外,多数病症的图片还尽可能体现了各个病症的不同阶段,反映了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其中收集了很多珍贵难得的图片,不仅历来的中医眼科专著中少见,甚至有些图片在西医学的眼病图谱中也很珍贵。 如先天性眼睑缺损睑球粘连、妊娠和产后的相关眼病、诸多眼病综合症的图片,以及病理切片、各种眼科检查的图片等。
中医眼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过去的中医由于经验不同,水平高低不一,素养不同,所看的病种病例局限,或仅在诊治疾病不同阶段的症候,或从医地域局限,或表达和认识方式的差异等因素,因此在文字记录上有所差异,疾病命名较乱,尚未统一。 中医眼科主要分为外障眼病和内障眼病两大类,其中外障眼病的命名是以医者肉眼所察看到的眼部体征为主要依据,内障眼病的命名则以患者的自觉症状为主要依据。 李教授跨越了传统中医对瞳神疾病多无明确体征图片描述的历史,认为中医瞳神疾病可为西医眼科疾病不同阶段的症候和体征,大部分或可出现西医学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组织的病变体征。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OCT、MRI、CT、X 线、眼部超声和心理物理检查等方面或可出现不同的表现,充实和发展了对中医瞳神疾病的认识。
2.2 初步规范中、西医眼科病名的对照
现代中医眼科专著或教科书中,大部分中医眼科疾病与西医疾病的对照过于简单,未能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体现传统中医的临床思维,更有甚者,将中医疾病简单地与西医一、两个病名画等号,似乎与临床所见有差距,时有出现误导后学者的可能。李教授认为中医疾病病名有其特点,中医眼病的病名虽然有的与西医学疾病表现有相同之处,但大部分是包含西医眼科的多种眼病,或只是西医眼病的症状之一,特别是以患者自觉症状命名的眼病,多属西医晶状体、葡萄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及眼外肌等系统病变的症状之一,如中医学“暴盲证”,当包括了西医学所有突然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的一类疾病———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脱离、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黄斑裂孔、急性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而西医学中有的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眼部表现, 又可分属中医学中不同的病名,如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或可出现中医学视惑、视瞻昏渺、视大为小、视正反斜、视物易色、视瞻有色、视直如曲、妄见、暴盲等病症的症候。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给中医眼科疾病赋予新的较为全面、有实用价值、与现代临床贴近的诠释,探讨了有关中医眼科疾病与西医眼科疾病的异同与比较。
3、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对中医眼科学的影响
3.1 《中医眼科疾病图谱》以图片表达为主,文字仅描述相关定义、病症和西医病名、临床表现、中医治疗。深入浅出,既有一定中医、西医理论知识,又配置了精美清晰、疾病不同阶段症状的图片。 文字精简,实用性强,使初学者据此可以按图识病,易于入门;对有基础者可根据图的病种病例,举一反三,为深入认识、理解和提高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病的诊治奠定基础。
3.2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结 合西医学知识 ,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的诊断做了有益的尝试。 特别是跨越了传统中医对瞳神疾病多无明确体征图片描述的历史,充实和发展了对中医瞳神疾病的认识,为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作出了重要贡献。
3.3 较为全面地认识 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以及西医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用中医的临床思维指导诊治,使读者能结合现代科学知识,较全面、完整、客观、准确地理解历代中医眼科疾病病名的含义,对传统中医眼科疾病再认识。为现代中医眼科学者继承、发展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提供客观依据,且有助于现代中医眼科学者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对中医眼科疾病命名的理解,并提高中医眼科疾病临床诊治效果。
3.4 成为岭南医学流派中医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在地处岭南的广州地区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数十年,一直备受岭南医学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的熏陶,因此直接影响着对中医眼科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治疗原则的确立和方药的选择。如已认识到岭南地区暑、湿、热对眼病发病的直接影响,痰湿互结、痰瘀互结等对眼病的病理改变举足轻重,以及从痰、从湿、从热、从瘀等方面论治眼病疗效独特。可以说本书也是岭南医学流派中医眼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佚名.秘传眼科龙木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9. [2] 傅仁宇.审视瑶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6. [3] 黄庭镜.目经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3. [4] 刘耀先.眼科金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4. [5] 佚名.银海精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4. [6] 段 俊国.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 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附图:1-8. [7]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4,164,174,附图:1-10. [8] 李传课.中医眼科学 (中医药高级丛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4,540,541,附图 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2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