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探索

时间:2019-07-29 10:01:09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摘要】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是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延续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件大事。本文通过对中医医院日常宣传工作的总结与分析,发现目前宣传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 如师资力量不足,推广没有后继动

  【摘要】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是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延续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件大事。本文通过对中医医院日常宣传工作的总结与分析,发现目前宣传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 如师资力量不足,推广没有后继动力;缺乏针对中小学生的新媒体宣传手段。并进一步指出如今中小学校教育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推动意义并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小学生;学校健康教育

中医药

  1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推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对宣传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近年来,各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中小学校宣讲和入中医药学院参观相结合,多种媒体手段包括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合使用,使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喧嚣的现状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推广没有后继动力;缺乏针对中小学生的新媒体宣传手段等。这一方面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存的校园模式存在着不足,需要进行修改和探索。本文拟从一个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去探析我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的发展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对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2.1 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最大掣肘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师资力量绝对不足,同时缺乏中医药文化的教学经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方式的极度单一和传播内容的乏善可陈。对于学校和管理机构来说,由于缺少相应的推广经验和借鉴案例,更多的时候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进行单方面的灌输。中小学生正处在生命的准备期,生长发育旺盛,身体抵抗能力弱,其知识行为可塑性强,加之中小学生群体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依赖性。但是目前学校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5]。而中医药的理念、术语和技术如果不进行二次加工和解读的话,是很难被青少年学生完全理解和消化的。而作为医院,虽然可以进行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活动,但目前医疗本身的压力业已繁重,更何况医院作为对全社会进行卫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放在中小学校,目前各中医医院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接近极限:以北京市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为例,共在芳城园一小进行过系列课程 12 次,在周边五家中小学校进行过大小讲座数十次,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这相对于需求量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而把这项任务粗暴地交给中小学校的结果就是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无法被培养出来,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使得中医药文化兴趣课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业负担和硬性包袱。

  2.2 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愈加突出

  虽然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愈加提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也得到了各方的关注,但是总的来看,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和行政权力的支持。目前我国缺少一个缜密、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来保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开展。甚至于同一地区内也会存在差异:同样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为例,在医院附近的学校能接受到更优质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而海淀区的学校虽然也有意愿,但是由于离医院较远,多次请求被拒。实际上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和发展的差异,做到中医药文化在校园内相对平衡的普及和推广是很困难的,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各地区对该活动的重视程度,有的地区即使有重视,迫于自身条件受限也只能应付了事,无法像其他地区一样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创新,由此必然会产生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3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发展模式创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医药文化这一古老东方文明的宝贵结晶,若想在新世纪里焕发新颜、永葆活力,若想实现岐黄薪火、世代相传的发展目标,必须利用好进校园活动这一宝贵契机,创新校园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培养中医药传承的丰沃土壤,让菁菁校园成为中医药文化启迪的开端,让莘莘学子成为文化传承的潜在力量。而实现这一切的主体应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下面就如何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者中医药文化教育水平,创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模式进行讨论:

  3.1 探索创新路径,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向双向的互动式教育模式转变。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首先要意识到这一活动和一般的学校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不涉及到考试、评分等硬性指标,所以对学生的强制性约束力不够,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着这一特质,切实转变思路、创新教育方式,摒弃我教你学、我说你背的传统灌输式教育,要走双向的互动式教育途径。要充分利用班级主题活动的契机,设置和“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精彩内容,如中医药植物种植活动、参观中药植物园和博物馆、中医药植物绘画展、中医药知识大赛等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集体活动中学有所乐且学有所得;要把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教育新常态,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和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资源,开展有中小学生特色的网上中医药文化学习课堂、制作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习类游戏、畅通青少年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营造一个积极热切的学习氛围和互动空间;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观察访谈等手段获取学生们的意见和态度,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修正和调整,

  3.2 坚持因地制宜,从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向有的放矢的个性化教学转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已经从单向传播向大人群、多维度、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 [6]。在进行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活动之前,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传播对象有一个清醒和准确的认识,既要把握当代青少年学生普遍性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背景和兴趣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计,这也是医院为主体的宣传活动难以达到的。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对待新生事物的兴趣很浓厚,也愿意接受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和指导,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生动的科普故事和简单的益智游戏逐步让他们认识中医药文化。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和动手能力,可以选择参与性较强的课间项目和兴趣小组等方式来推动他们去自主的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另外,当下很多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选报课余兴趣班,如绘画、音乐、舞蹈和体育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将中医药文化作为课外兴趣的一个主题引入进来。学校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无缝衔接的优势,学生放学后可以继续留在学校进行兴趣培养,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上都有很大的保证。在兴趣班的设置上,要增加科目的选择多样性和实际可用性,像是中医药保健手法传授、中医传统健身操、生活常用急救常识等,以此来倡导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突出对年轻学生健康观念的培养。

  3.3 打破传统壁垒,从雨过地皮湿的运动式教育向长效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明确其目的不是为了要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培养未来的受众群 [7]。所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能够采用传统的考核标准和硬性的摊派方式,尤其是要避免雨过地皮湿的跟风式运动,在短期内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做一些表面上轰轰烈烈的花架子工作,热潮过去之后,很快就偃旗息鼓、流于形式,完全达不到文化启蒙的效果,而医院为主体的宣传工作不可能长期而大面积的进行,所以说学校中需要有常备的能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从师资培训、教材编纂、课程设计和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做好体系建设,保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这一工作的长效久治。一方面,主管单位要用好激励和监督这两大利器,调动各个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青少年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日常教学工作的轻重程度,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另一方面,要搭建一个横向交流的信息平台,及时将各地的优秀经验和案例进行分享和交流,帮助解决某些地区在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适时开展帮扶活动和合作项目,邀请国内知名的中医高等院校、中医医院和中医科室对口参与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专业人才缺乏和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的讲话》,2010- 6-20.

  [2] 习近平 . 摆脱贫困 [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3] 胡锦涛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07-14

  相关阅读推荐:如何提高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4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