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5 10:02:49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小儿遗尿是指5岁及以上年龄段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1]的一种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本病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2]。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小儿遗尿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3
小儿遗尿是指5岁及以上年龄段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1]的一种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本病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2]。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小儿遗尿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3,4]。小儿遗尿虽然不会对患儿产生急性损害,但长期不愈会引起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学习障碍及焦虑、自卑等心理异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小儿遗尿常用抗胆碱能药、抗利尿激素及中枢兴奋药3大类[5],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易复发,因此不易被患儿家长所接受。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6],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因而中医外治法以其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经济有效等优点而被临床应用日久。现将中医外治法在小儿遗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耳穴贴压治疗
耳穴贴压法是指用胶布将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按揉,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耳穴贴压法属于耳针系统的一种,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经络脏腑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学原理及全息理论而形成的[7],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等优点。一方面耳与肾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言“肾气通与耳”,《证治准绳》言“肾为耳窍之主”等,而小儿遗尿的主要病因病机又为脏腑娇弱,肾气不充,下元不固;另一方面耳为全息胚,犹如子宫内倒置的胎儿[8],机体各部位在耳廓都有相对应的耳穴,因此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遗尿可有效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固脬止遗,并被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上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遗尿主要以耳穴肾、膀胱为主穴,配合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肺、脾等。耳穴肾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具有补肾强脑、缩尿固精、聪耳明目等功用,刺激此穴可主治遗尿、神经衰弱、腰痛等疾病;膀胱穴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具有调理膀胱、行气固脬、疏经解表等功用,刺激此穴可主治遗尿、膀胱炎等泌尿系疾病;刺激皮质下穴可兴奋大脑皮层,内分泌穴可调节脑垂体的功能,肺、脾等穴有助于水津的输布和转输,故选取以上穴位,调理脏腑功能,兴奋大脑皮层,治疗小儿遗尿。王明霞[9]在耳穴压豆联合隔药灸神阙干预小儿肾气不固型遗尿临床观察中,对照组单用药饼灸神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耳穴肾、膀胱、内分泌、神门、肝、脾等穴,用胶布将王不留籽粘贴于压痛最明显的部位,每天按摩3次,5 d为1个疗程,连续30 d,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43%;刘槿等[10]选用耳穴贴压治疗小儿遗尿,选取肾、内分泌、膀胱、皮质下穴,强肾补脑、固脬止遗,针对肺脾气虚型加用肺、脾两穴,补脾益肺;针对肾气亏虚型加用脾穴,补后天资先天;针对睡眠较深的心肾不交型加用耳尖穴,滋肾清心醒脑,以上耳穴每天按压5~6次,每次5 min,入睡前必须按压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30 d,总有效率为93.80%。李杰[11]选取肾、心、膀胱、皮质下等穴治疗小儿遗尿,尿频者加尿道穴,尿路感染者加内分泌穴,食欲不振者加脾穴,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 min,5 d为1疗程,连续20 d,总有效率为98.27%。上述这些方法在治疗小儿遗尿方面均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证实了耳穴贴压法对小儿遗尿有显着疗效。
2 、捏脊治疗
捏脊疗法是指以手连续拿捏患儿脊柱部肌肤,边走边提,并按揉某些重要穴位,通过刺激皮部达到治疗目的一种中医外治法[12]。人体的皮部通过经络和脏腑相关联,捏脊疗法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脏腑的通路,调整脏腑虚实,而脊柱部又为督脉和膀胱经分布的范围,故捏脊疗法刺激督脉可振奋肾阳、刺激膀胱经可改善膀胱功能。另外,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肌肉、主运化[13],捏脊疗法直接作用于背部肌肉可通过经脉健运脾胃[14],从而滋养先天之本肾,改善肾气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刺激脊神经可兴奋大脑皮层调节小儿泌尿系统,刺激交感神经可收缩尿道括约肌[12]治疗遗尿,因此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为临床常用外治法[15]。陈成等[16]将86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探析组,参照组予以单纯针灸治疗,探析组加用捏脊治疗,研究发现加用捏脊疗法干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参照组。胡安芳[17]将60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配合捏脊治疗,两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夜间遗尿、睡眠深度分级量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张红等[18]以捏脊法为主治疗251例遗尿患儿,研究显示:痊愈54.98%,好转34.26%,无效10.76%,总有效率为89.24%,说明单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可改善患儿遗尿症状。蔡江等[19]对捏脊疗法联合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儿童遗尿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发现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效果明显,并可降低复发率。
3 、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敷贴于穴位或病变相对应的体表部位,通过药物吸收后产生的直接作用和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产生的间接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20]。穴位贴敷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脏腑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药物贴敷于穴位后,渗入肌肤,一方面会以经络为通路、气血为动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另一方面药物会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产生调节脏腑的作用,而小儿皮肤薄嫩,通透性较高,药物会更容易被表皮吸收而产生治疗作用及激发作用,因此穴位贴敷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相应疾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选穴以肾俞、膀胱俞和关元为主,药物以中药复方制成的散剂为主。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脊柱区,具有助阳益肾、固精止遗的功效,主治遗尿、腰痛等肾虚病症;膀胱俞横平第2骶后孔,位于骶正中嵴旁开1.5寸的骶区,具有调理膀胱的功用,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症;关元位于脐中下3寸的前正中线上,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用,主治遗尿、虚损等病症,故选取以上穴位温补下元、固涩膀胱。刘冰[21]将益智仁15 g,远志10 g,石菖蒲10 g,覆盆子15 g,小茴香15 g,吴茱萸15 g,肉桂15 g,白果5 g,上药研末醋调后粘贴于肾俞、关元等穴,每日1次,每次2~4 h,连续4周,临床疗效显着。杨东雨等[22]将68例肾气不足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口服,观察组予以穴位贴敷(麻黄30 g,益智仁15 g,菟丝子10 g,远志10 g,山萸肉10 g),粘贴于膀胱俞(双)、肾俞(双)等,每日1次,每次25~30 min,连续21 d,研究显示: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2%,说明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显着。任彦景[23]将补骨脂、附子、五倍子、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煅龙骨各10 g,生姜30 g,上药研末醋调后贴于肾俞、命门等穴,2日1次,每次3~6 h,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小儿遗尿,结果显示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组痊愈率高于配合针灸的治疗组。贺辉[24]对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进行临床研究,以麻黄、盐炒益智仁为基础方,肾阳不足型加肉桂、补骨脂,脾肺气虚型加山药、乌药、醋五味子,肝经湿热型加龙胆草、川楝子,贴于脐部,2日1次,连续28 d,研究发现临床总有效率为95.6%,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
4、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是将针灸作用于经络腧穴,通过刺激腧穴、疏通经络,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及筋肉活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25]。针灸治疗是以经络、脏腑学说为基础,四诊、八纲理论为指导,辨证选穴施术,具有操作方便、起效迅速、疗效显着、经济安全等优点,故针灸疗法也是深受患儿及家长接受的外治法。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主要是根据本病病因病机选穴施术,采用温阳补肾、培元固涩法治疗下元虚寒之遗溺,健脾补肺、益气升清法治疗肺脾气虚之遗溺,清心滋肾、安神固涩治疗心肾不交之遗溺,清利湿热泻肝治疗肝经湿热之遗溺,均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庄俊会[26]选取患儿的肾俞、膀胱俞、命门、关元、中极、气海和三阴交穴,用28号毫针进针得气后采用补法并留针,本法针对肾虚不固的病机,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的腧穴为主,以达补肾、固涩之功,肾充膀胱,气化有力、约束有权可使遗尿自愈。李仲[27]采用“烧山火”补法针刺太溪、太冲穴治疗小儿遗尿,在温补肾元、调和气血的基础上,针对肾气不足者加百会,以起振奋阳气之功;针对脾肺气虚者加足三里,以起调补脾肺之功;针对心肾不交者加三阴交,以起补益肾精、交通心肾之功;针对肝经湿热者用平补平泻法针刺行间,以起清肝泻肝之功。李瑞针对心肾不交型小儿遗尿,选取关元、百会、通里、大钟等穴位针刺并艾灸关元穴,经5次患儿痊愈[28]。
5、 小结
小儿因其自身特殊的生理特点,存在服药困难、服药后易呕吐、惧怕打针输液等问题[29],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简、便、效、廉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需求空间。但其在实践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大多为临床研究,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且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数据。各种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指南,在操作、用药、取穴以及疗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多研究停留在临床症状的观察上,缺乏作用机制和机理等更深层次的实验研究。今后应开展更为广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以探寻各种外治法的作用机制并规范临床操作。
参考文献
[1]沈茜, 刘小梅,姚勇,等.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J] . 临床儿科杂志, 2014,32(10):970-975 .
[2]文建国.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6):661-667.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进展》来源:《国医论坛》,作者:付海波,朱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49405.html
上一篇:早期中医干预对高危儿贫血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