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
期刊级别:
期刊周期:
国内刊号:42-1294/TH
国际刊号:1004-132X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审期:3-6个月
- 期刊摘要: 《中国机械工程》(半月刊)1973年创刊,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 [详情]
期刊级别:
审稿速度:3-6个月
期刊级别:
期刊周期:
国内刊号:42-1294/TH
国际刊号:1004-132X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审期:3-6个月
期刊级别:
审稿速度:3-6个月
《中国机械工程》以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传播重大机械科技成果、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注重完善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探询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为宗旨;以深内涵、广视野、强应变、高品味、厚基础为办刊特色。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编委会中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十位机械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正是在这一权威性极高的编委会主持下,《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得以反映中国最新的高水平机械科技成就,指引中国机械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本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发行,全年24期,大16开本,由武汉市报刊发行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内外发行。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4、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5、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6、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493;总被引频次:4142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804;综合影响因子:0.455
7、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荣誉:
1997年获中国科协期刊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机械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2001年获首届湖北十大名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2003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科双高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8、偏重的研究方向:工程与材料(32)、机械工程(29)、制造系统与自动化(7)、信息科学(6)、零件加工制造(4)、机械动力学(4)、传动机械学(3)、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3)、自动化(2)计算机应用技术(2)、机构学与机器人(2)、电子学与信息系统(2)、计算机科学(2)、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1)、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1)、管理科学与工程(1)、电气科学与工程(1)、电机与电器(1)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1)、无机非金属材料(1)、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1)、结构陶瓷(1)、管理综合(1)、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跨学科应用基础(1)、金属材料(1)、工业工程与管理(1)、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1)、机械结构强度学(1)
9、投稿录用比例:72%
10、审稿速度:平均2.55556个月的审稿周期
论文格式采用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稿件的结构组成按次序排列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全部作者的简介、英文题名、作者英文署名、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1、题名
题名应简单明了,并能概括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15字。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且不宜超过4位。
3、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以200~300字为宜,用第3人称写,尽量不重复题名中已有信息。不出现插图、表格、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4、关键词
每篇论文选取4~8个单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必须对应。
5、中图分类号
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6、正文和结论
正文字数最好在6000字以内(包括插图及表格)。各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前言部分力求精炼,不编号。结论内容不重复正文内容,较多时可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1)、(2)等。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准采用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按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al”。凡参考过本刊论文的请勿忘标注在参考文献中。
8、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请注明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具体到院系)、职称、学位(注明正在攻读还是已经获得)、研究方向、成果获奖情况、出版专著数、发表论文数;其余作者注明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具体到院系)、职务职称。
二、公式
重要数学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并顺序编号,后文不提及的公式,可以不编号。按公式量符号出现的顺序,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解释其物理意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公式中尽量避免复合上下角标的使用;②尽量少用3层关系的上下角标;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公式推导。
三、插图
图应清晰,图线应光顺、连续、粗细适中,半栏图宽不宜超过75mm,通栏图宽不宜超过150mm,线条与文字不应干涉;图一般设置为黑白色或灰色;图上的说明文字用宋体小5号中文;照片图的说明文字、箭头、标尺等应清晰、规范,大小适中;流程框图应紧凑合理,箭头的方向应正确;曲线坐标图的坐标轴上的刻度线一般内置,坐标轴的标目(“量名称+量符号/单位”)应完整;简易函数图中的线条尽量用实线表示,不同曲线用引线标记1、2、3等区分,序号所代表的实际含义标注于图下;特别提示:一些在软件中生成的图,请尽量发矢量图过来,若有困难,高清晰的jpg、tif等位图文件也可以。
四、表格
表格中应有与正文中一致的符号及单位,全表一致的单位移到表右上角。表中同一物理量的有效位数应相同。
五、规范表达
1、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工程技术名词术语;应使用公认共知的尚无标准或规定的名词术语。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组合的名词术语,全文中要前后一致。外国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译出。一般的机关、团体、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写全称。名词术语可参考《常用科技名词术语》、《常用金属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等。
2、数字
数字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3、外文字母
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符号以及上下标等,必须打印清楚或缮写工整。要严格区分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等,必要时用铅笔注明,尤其注意上下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参考GB/T、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4、量和单位
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一律采用新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
5、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SCIE
SCIE、SSCI、SCI
SCI、SCIE
SCIE
SSCI、SCIE
SSCI、SCIE
SCIE、SSCI
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