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植物
期刊级别:
期刊周期:
国内刊号:45-1134/Q
国际刊号:1000-3142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审期:3-6个月
- 期刊摘要: 《广西植物》Guihaia(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 [详情]
期刊级别:
审稿速度:3-6个月
期刊级别:
期刊周期:
国内刊号:45-1134/Q
国际刊号:1000-3142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审期:3-6个月
期刊级别:
审稿速度:3-6个月
《广西植物》主要读者对象:国内外从事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各大中专院校师生,以及从事相关学科,包括农、林、牧、医药、轻工、水产和环保等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5、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6、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622;总被引频次:153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838;综合影响因子:0.558
7、广西植物杂志荣誉:
1996、2000、2004、2008年连续四届入选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并被编入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004年/第四版、2008年/第五版;2001年起入选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02年起入选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2004、2006、2008、2010年连续入选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05年起被评定为中国科技精品期刊
编入由全国500种科技期刊组成的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1991、1994、1996年连续三届荣获广西优秀期刊二等奖
2001、2005、2007年连续三届荣获广西十佳科技期刊奖
8、偏重的研究方向:群落生态学、生态学、生命科学
9、投稿录用比例:100%
10、审稿速度:平均1个月的审稿周期
2对植物化学稿件的要求:(1)文中要用新化合物;(2)或已知化合物新的生物活性;(3)若无新化合物,但前人对其化学成分缺乏研究,可以接受投稿。
3对植物区系稿件的要求:(1)须提供所研究地区的植物名录,以审稿时参考;(2)植物区系的研究应是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如国家、省(自治区)或者是自然区域如横断山或者某个山头等。不接受物种单一的植物区系稿件。
4本刊原则上不接受2个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稿件。
5文章篇幅文章要求精练。每篇研究报告和综述以12000~14000字(6~7版)为宜,述评以4000~6000字(2~3版)为宜,研究简报以10000字以内(4~5版)为宜。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暂不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使用规范简化字。
6文章格式
6.1题目和作者题目务求言简意赅(20个汉字以内),中英文题目应一致。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稿,请将全部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填写在投稿系统的作者信息一栏,将第一作者简介添加到备注或附加信息中。所有信息务必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正文中应隐去有关作者的信息,否则视为无效投稿。在文章首页脚注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从事专业和研究方向、E-mail等。
6.2摘要和关键词每篇文章须附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以300字为宜,英文摘要可扩充至一个版面;关键词3~8个)。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对于综述与述评,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应包括论述的问题、重要进展和作者的新观点、新认识、研究展望等。
6.3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资助项目来源及编号。
6.4正文前言:要介绍研究背景,明确提出科学问题、研究目的,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材料与方法:清楚、准确描述所用材料/对象名称、数量、来源或制备方法,简单说明研究方法并引用文献,如果方法新颖或有改进须加以详细说明;交代清楚试验程序以及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与分析:列出观察和试验证据,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通栏排版,力求简明扼要;结论与讨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重点解释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必要时指出本试验的不足之处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综述性论文,不做统一要求,但须重点把握科学问题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统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逻辑层次分明,提出新的见解。
6.5致谢仅对主要贡献者,且作者须征得被致谢者的书面同意。
6.6参考文献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主要及最新文献,研究报告一般20~30篇,综述类文章30~50篇。本刊文献著录按“著者—出版年”制。除学位论文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私人通讯”请勿引用,作者本人未阅读过的文献也请勿引用(本刊编辑部在碰到问题时,有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文献),除经典文献外,作者应尽量引用近几年发表的最新文献和本学科权威文献。请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参考文献。作者或编者为3人以下的(含3人),应全列出;为3人以上的,在第3作者或编者后加“等”字。每种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必须完整(包括用方括号标注文献类型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正文中引用,采用(吴征镒,1979)的形式;对多著者文献,用(王文采等,1990),(Smithetal.,1981)的形式。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在出版年后用小写字母a,b,c等示区别。文献排列顺序为中文、日文、英文。中文以著者姓氏笔划为序,英文以姓氏字母为序(包括用汉语拼音所列作者文献)。
SCIE、SSCI
SCIE
SCIE
SCI、SCIE
SCIE
SCIE
SCIE
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