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5-14 11:20:42 所属分类:财政金融 浏览量:

在当前的市场形式下,企业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是资金链足够稳定。虽然企业对资金管理较为重视,但是部分资金管理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比如资金集中管理问题、资金动态监管、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等,资金问题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影响较大,资金管理也难以实现保

  在当前的市场形式下,企业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是资金链足够稳定。虽然企业对资金管理较为重视,但是部分资金管理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比如资金集中管理问题、资金动态监管、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等,资金问题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影响较大,资金管理也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目标。目前,资金池管理模式是现阶段较先进的管理方式之一,可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资金管理质量,资金池管理模式应用还需继续优化。

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

  一、资金池管理概述

  (一)资金池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资金池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包括:其一,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资金管理部门,利用资金归集功能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其二,选定合作的财务软件公司及归集模块,在财务系统中开立虚拟内部银行账户作为资金归集主账户及下属成员单位资金账户;其三,与财务软件公司进行调研、沟通,制定资金上收、下拨,以及结算业务的路径及规则设置;其四,与拟归集的银行进行谈判,选定归集银行并开通银企直联,确保资金管理模式在企业中顺利应用。[1]

  (二)资金池管理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应用资金池管理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 A 公司为例分析资金池模式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其一,资金集中性明显增强,A 公司的银行账户数量减少,实现资金归集和统一运作,解决了公司和下属单位资金收支不均衡的问题,以及资金短缺问题,公司的分散资金数量减少,资金集中管理优势顺利发挥;其二,融资议价能力提升,由于公司的银行账户数量减少,资金高度集中,公司与银行开展融资业务时议价能力明显提升,能够争取较大的利率优惠;其三,贷款规模缩小,在资金集中管理影响下,企业的自有资金增加,内源性融资数额随之增加,进而银行贷款规模有所缩减;其四,内部拖欠被有效处理,资金池模式落实执行后,A 公司的内部交易通过资金池进行结算划转,各部往来交易账务清晰,各项拖欠款按照“清一笔、了一笔”的原则进行结算划转。

  二、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集中管理效率不高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资金归集的概念不清晰,应用资金池模式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仅仅是盲目跟风,未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分辨企业是否适合资金归集,进而导致资金集中管理效果差,未能达到资金归集的预期目标。同时部分资金充裕或是融资条件好的成员单位,因为企业的资金池管理模式未能给其带来实质好处,导致配合力度低,抵触情绪高。

  (二)资金预算控制不到位企业在应用资金池模式管理资金过程中,资金预算控制较为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资金预算控制不到位,资金预算控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资金预算计划没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上报的预算数据不准确。成员单位在思想上不重视,未能将资金数据与经营活动结合,而企业无法准确核实成员单位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资金预算管控刚性不足。[2] 第二,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较为笼统,精细程度不足,资金预算编制、执行等缺少严格制度约束,预算管理粗放,仅仅是从资金总量进行预算控制。

  (三)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应用资金池模式,没有掌握对成员单位资金的实际控制权,难以把控成员单位的资金风险,比如企业虽然规定了如何开设和管理银行账户,但 “账外账”的问题依旧无法避免。虽然使用资金池可以查询各成员单位二级账户情况,但是资金池外账户是企业的管理盲区,难以及时发现资金体外循环风险。个别成员单位存在资金管理松弛、资金审批程序履行不到位、随意拆分资金的情况,资金使用率低,企业对成员单位的资金风险缺少预警分析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优化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应用的对策

  (一)多举措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资金池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全面理解和支持,准确定位资金池管理模式,明确资金集中管理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和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作用,进而指导各个部门有序推进资金池管理模式,要求各部门积极协作沟通,形成合力执行资金池管理任务。[3] 第一,遵循资金集中管理原则。其一,明确资金权属,企业使用资金集中管理,但不改变成员单位的资金权属,成员单位依然可以自主分配归集资金,享有所有权,成员单位不会因为资金池模式而影响自身经营和资金运作。其二,内部有偿调剂原则,企业应当将此原则通过制度表现,针对超过 24 小时的内部资金调剂按照制度要求确定利息,资金管理部门应保障闲散资金所属单位的利益。如果相关单位因调剂资金导致成本透支,则企业可以将调剂资金所获收益划分给被调剂成员单位。第二,严格控制银行账户数量,加快提升企业资金集中度,对成员单位的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对除资金池范围外,不需用的账户进行销户。如无特殊需求,各成员单位仅保留作为资金上收及下划的账户即可。第三,构建内部信用等级制度,企业可以借鉴金融机构在评估融资对象方面的做法,针对资金池运作情况构建信用等级制度,将内部调剂资金归还情况与信用等级相联系,信用等级越高则利率越低,不能按时归还的成员单位,企业可降低其信用等级。

  (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池管理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之一是预算管理,企业应当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精细化预算控制。首先,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细化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要求,组织业务、决策、财务等部门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统筹分析业务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金,按照相关的标准编制日常费用、薪资、采购活动等预算,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原则确定项目资金到位顺序;其次,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实际业务情况,要求成员单位立足于实际提供资金预算数据,由企业预算人员统一编制符合实际的预算计划 [4];最后,预算执行期间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导致资金预算执行受阻或是产生矛盾,因此预算执行人员要及时反馈具体的执行问题,预算管理委员会则应该做好跟踪监督,必要时对资金预算进行调整。

  (三)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企业应用资金池管理模式过程中时刻伴随着风险,因此建议企业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细化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安排人员定期确认成员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严格把控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确保成员单位可按照企业公布的银行账户管理要求履行申请、审批、备案程序;其二,实行资金支付二级复核,即企业出纳人员在线上发起支付请求后,稽核人员需要进行复核,再有企业财务主管进行二次复核后方可进行支付拨款;其三,优化大额资金审批机制,一方面为避免审批效率低的问题,将审批程序分为正常和简单两种,另一方面,细化授权审批制度,避免出现因部门岗位调整导致授权审批职责无人承担,减少资金支付风险。

  四、企业加强资金池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资金池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既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及实施计划,又需要企业管理层梳理资金集中管理理念。在资金池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主要负责人需要不断开展调研工作、专题会、座谈会及具体操作培训活动,保证与资金管理相关的人员可准确理解资金池模式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同时消除企业管理层对资金池管理模式的陌生感。企业中高层领导及成员单位的管理层人员转变管理理念直接决定资金池管理模式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因此转变理念非常关键。[6]

  (二)明确各部门权责,细化工作内容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明确各部门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权责归属,细化管理工作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划分部门权责和细分工作内容,如:资金计划和预算工作,资金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考核等;资金池日常运作;资金池模式下制定资金审批规定、流程、权限、责任;账户管理工作,如网银维护、信贷管理;分析资金运作情况,根据银行反馈的信息、ERP 系统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资金池管理模式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建设和运作,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资金池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资金池人才培养机制,从内部筛选人才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从外引进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内部选拔出的人才或是外部引进人才,都需要进行定期考核评分,尤其是资金池管理方面的考核,确保人才与资金池管理相关岗位适配性高,能够发挥最大价值服务于资金池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资金池管理效益。

  五、结束语

  资金池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金使用率和效益,严格控制预算执行,降低企业的财务和资金风险。但是企业在应用资金池管理模式之前,需要提前调查分析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应用资金池管理模式。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和资金特点,分析资金集中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而选择是否应用资金池管理模式。在应用资金池管理模式过程中,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应用效果,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同时加大对信息建设的投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强化资金池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效率,挖掘闲置资金使用价值,保证企业的资金链稳定。

  参考文献:

  [1] 尚欢 . 关于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的运用分析 [J]. 技术与市场 ,2021,28(4): 164-165.

  [2] 文丽珍 . 集团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的构建探讨 [J]. 质量与市场 ,2020(23): 116-117.

  [3] 李雪梅 . 做好“资金池”管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J]. 财会学习 ,2020(34): 153-154.

  《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来源:《中国产经》,作者:靖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czjr/5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