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

时间:2015-12-20 14:46:37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 浏览量:

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英语课堂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的综合性活动。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英语课堂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的综合性活动。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一线英语教师,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地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堂结构

  1.备课充分。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自然紧凑。“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精彩、流畅的英语课少不了事先的精心筹划。教师只有在课下认真备课,做到充分再充分,才能保证各个环节应有过渡性地衔接,每个环节时间分配恰当合理。

  2.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选准切入点。这个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又是攻克难点的关键。选准切入点是牵一动众,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尤其现在的英语新课标,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多内容,可是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需要学的东西其实很多。

  3.熟悉和了解学生,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应当是符合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好的方法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了解。可以让稍差的学生做英语单词接龙游戏,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分角色表演对话.英语课各自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一片天空。

  4.注意信息反馈。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学生的表现,从单词发音,句子,到学生的表情眼神,时刻来提醒自己的语速、进度。

  二、抓教师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学生英语语言输入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的工具,而且还起着复习与巩固已学内容的作用。英语课堂用语对现实教学目标的影响更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做到“四性”。

  1.科学性。要求教师上课语言要准确无误,杜绝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语言进行表达。英语课上,尤其要注意这些常用的单词She,he,thank,think,three等等。有把握的就说,没有把握的则不要轻易说出口。

  2.逻辑性。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思维过程。英语课堂,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做到这一点。

  3.感染性。要求教师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力求声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英语课堂多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标准的发音,能感染学生更多地爱上英语,多说英语,现在的go for it当中Just for fun特别需要我们英语教师的丰富感情在语言里面。

  4.趣味性。要求教师善于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以难以理解的知识讲得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戒枯燥平淡乏味。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在英语课堂上,多组织一些游戏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或者学习过程中穿插一小首英文歌曲,既能轻松片刻,又能活跃学生的听力细胞,让英语课成为大家共同分享快乐的地方。在多媒体上课,效果会更好,动画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每节英语课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三、恰当运用教师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具有传神达意思的功能,对教学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正确使用目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如其分的运用和变化目光的视角,长短和软硬度,特别要力求自然和适度。如刚走上讲台,要进行环视,表明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同时对课堂局面也有控制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除了用good,verygood的语言,还要教师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除了用thinkhard的语言还要投去期待的目光;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则应投去安慰的目光,切忌冷嘲热讽。

  2.采取微笑教学。要求教师上每一堂课都要力求面带微笑,心情舒畅,这样教室里气氛和谐,学生心境开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忌板着面孔机械灌输。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能机结合起来,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根据教学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我们作为现代教师,应不断的积极参与教研、教己如舌动,符合时代要求,从而促使学生愉快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益。

  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活动,就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l]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cdjy/1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