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延安城区教育资源现状及问题及整合思路

时间:2015-12-20 14:14:08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一、教育资源与教育经济的概念 ( 一)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指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物力资源亦被称为教学资源,如教室、教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 为教学活动服务

  一、教育资源与教育经济的概念

  ( 一)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指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物力资源亦被称为教学资源,如教室、教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 为教学活动服务的各种资源称为非教学资源,如校园环境、公共交通、生活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无形资源亦即软资源,包括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即品牌资源,学校长期积淀的文化资源,学校的制度资源,学校的办学特色资源等.

  ( 二) 教育与经济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连续的作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曾说"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教育经济学以教育在经济增长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支出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果作为研究对象,阐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原理和规律,并预测这一关系的变动趋势.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教育把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劳动力; 教育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是: 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基础性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总之,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 三) 教育资源经济与不经济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社会行为,是社会人的再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构成教育资源.如果一所学校保持适度教育资源即经济适用,如教师资源共享、各课教师的工作量得以平衡、学生与行政和后勤管理的比值提高,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和非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而产生管理效益.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的首要标准.

  同样,教育也存在着( 规模) 不经济的问题.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但是,要注意资源扩大后会衍生不经济的缺陷.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育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二是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 三是教育资源扩大的有限性.

  教育资源过大( 闲置) 的缺陷,正如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的,一是管理不方便,降低了效率; 二是内部增添机构人员,增大成本支出; 三是机构人员多,可能产生推诿扯皮,降低效率; 四是灵活性差.如果教育资源过小,不能充分和适当运用教育资源,也会产生单位成本偏高的不经济效果.

  二、延安城区教育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 教育资源状况

  延安城区面积约 3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 43 万人.涉及范围为东至延安机场,南至柳林镇二十里铺村,北至河庄坪镇河庄坪村,西北至枣园镇裴庄村,西南至万花乡锁崖村.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共有公、民办各级各类学校 170 所,在校学生 89236 人,教职工7074 人.其中: 高中( 含完中) 8 所、初中 16 所、小学40 所、幼儿园 109 所,2013 年城区小学新入学学生8448 人,近年来每年平均新增小学生约 600 人; 2013年城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 6800 人,每年新增幼儿约800 人.

  随着教育实践,教育工作者们创造积累了许多切合当地实际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品牌、教育理念等无形资源.培育了一批享誉全国和省市的教学能手,形成了延安中学、实验中学、北关小学、育才小学、洛杉矶幼儿园等一批知名教育资源.特别是校园网平台的建立将教育资源在网上进行共享成为可能.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区教育资源普遍短缺,办学条件差.现有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与国家标准要求差距很大,学生基本没有活动场所; 设施设备、仪器、图书等落后陈旧,功能部室普遍不足、也不达标;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城区学校入学压力不断加大,择校问题突出.城区小学最大班额为 88 人; 城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69% ,低于全市 81% 的 12 个百分点.

  二是学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由于学校总体规模小,单位成本偏高,虽然应拨的教育经费已得到落实,但学校的办学经费普遍短缺,特别是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奖励等方面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2012 年,教育人头经费占年度教育总经费的 44. 8%,教育惠民工程、学校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经费占 38. 8%,真正用于学校正常运转和教学活动的资金很少,仅占 16. 5%.

  三是教育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如人意.每年高考升入国家名牌大学的人数凤毛鳞角,处于全省靠后位次,每年大学毕业回到本地就业的多为三本或大专生( 固然与就业大城市有关,但是与优质生源少更有关) ,就业人员中有自主创业能力的更少,教育对当地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间接提供都是短板.小、初、高优质生源因择校而外流严重,使本该用于本地消费的资金外流,群众对于教育不经济多有微词.

  四是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校际发展不均衡.中学大都集中在老城区及东关、南关、北关,城区小学、幼儿园布点少,规模小,入学难问题每隔 3 ~5 年就非常严重,解决后又反复且长期存在.三关( 东、南、北关) 外延区域多是社会力量办教育,生源杂、师资弱,择校问题突出.城市发展与学校建设不同步.近十年以来新建居住小区多数未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没有预留教育用地,建设选址难,资金需求量大.

  另外,校舍闲置、生源不足的问题也很突出.涉及延安市二中、枣园中心小学、枣园布吉希望小学、延安职院附中、延安职院附小、区四中、宝塔中学、延安慧泽小学、延安农校、延安鲁艺学校、市实验中学、区一中及附小、区职教中心共 13 所学校.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活力.教师"入口"受阻、"出口"不畅,队伍难以保持活力,校长履职和教师绩效考核难以兑现.教师职称评定统得太死,以延安中学为例,因缺岗未聘,已到评审年限但未评审的有 59 人.教师缺编严重,按学生数量,应编制教师8269 名,现在实有教师 7074 名,缺编 1195 名,仅能应付代课,很难腾出时间外出参加培训; 知识更新慢,教学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还有部分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的观念不强.总之,延安城区无论在教育经济上、教育布局上、办学经费上、校际均衡上以及师资建设上都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共享、不够用和闲置浪费等问题.

  三、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路

  教育资源整合是指通过联、并、建、撤等多种方式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和优化组合的过程.实际上教育资源整合是教育发展中永不停止的动态过程,它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入学人口的逐渐增减变化; 二是人们对优质资源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们对知识的重新认识,更多的家庭将资金投入教育,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从政府的角度看,为了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必然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 一) 教育资源整合的目标及原则

  根据延安城区教育现状和发展规划,以教育经济与教育资源的理念,教育资源整合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使教育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积聚正能量.按照"盘活现有资源、新增拓展校舍、规范资源管理、校际联盟共享"及教育经济的原则,对延安城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均衡.

  ( 二) 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1. 盘活现有资源

  将闲置的校舍资源盘活利用.具体情况是: ( 1)西北川将枣园中心小学、枣园布吉希望小学改办为裴庄幼儿园; 市二中改办为寄宿制小学.就可以基本解决西北川居住人口中适龄儿童就近入小、入园的问题.( 2) 老城区充分盘活师范校舍和师范附小现址,分流北关小学和现有幼儿园的生源,减少"大班额"和"入园难"的问题.( 3) 杜甫川在农校原址办小学,整体购买宝塔中学( 含延安慧泽小学) 并入区四中,就可以基本解决就近中、小学入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 4) 柳林川将职教中心迁入延安鲁艺学校办学,解决城区职业教育办学校舍不足的问题.( 5) 迎宾大道拓展区将市实验中学与一中联合办学,化解实验中学大班额问题,盘活一中校舍资源.

  2. 新增拓展校舍

  新增拓展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主要应安排在近十年来,城市新建居住区,没有建设教育设施且周围没有足够教育资源的区域.按照陕西省《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设定的建设标准和设置规模: ( 1) 城区改建、新建 11 所幼儿园,其中改建 3 所,规划新建 8 所; ( 2) 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 35 所,可以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重,适龄幼儿可以享受就近入园; ( 3) 新的拓展区布点学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避免产生新的"入学难"、"入园贵"问题.

  3. 规范资源管理

  为了缓解择校压力,缩小校际差距,推动均衡发展,应该建立完善五项制度措施.( 1)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选拔性招生政策,初中、小学、幼儿园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遏制择校现象,促进校际生源均衡; 高中按同等规模、同类学校进行"一对一"平衡招生; 努力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核定学校规模.通过严格学籍管理和控制班额,杜绝随意招生、转学和无度扩张现象,确保学校在规模稳定的前提下内涵发展.( 3) 健全学校考核办法.以学生入学的学籍、学校招生规模作为基准进行考核,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对学校素质教育的考核,发挥合理、合规、正确的导向作用.( 4) 健全民办学校审批和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审批办法和审批程序,健全督导评估制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对无固定办学场地、无固定校舍、无固定师资的"三无"学校予以清理.( 5) 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是否均衡,在生源均衡的前提下,好校长、好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学区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城区教师聘用、交流制度.提高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缩小校际教育水平差距,缓解择校、择师等社会热点问题.

  4. 建立校际联盟

  按照"大小搭配、强弱结对、教师交流、管理同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要求,将城区公办小学划分为6 个大学区,组建六个校际联盟,初中和高中各建三个校际联盟.由中心学校负责指导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五个同步",即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评比、同步应用.通过干部教师跨校挂职、师徒结对、校际集体备课、评课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 强化保障机制

  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应该切实负起责任,管理好教育.政府是教育的投入主体,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如此.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和主管部门责无旁贷,从领导、经费和监督机制诸方面做好工作.(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议政府成立"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负责,明确参加部门,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完成时限,奖优罚劣,确保完成任务.( 2) 确保经费足额到位.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整合教育资源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必须按规划要求足额到位,加强管理,严禁拖拉挤占、截留、挪用.对于经费的使用情况要加强审计和评估.确保专款专用,达到预期效果.( 3) 强化监督,保障实施.教育督导机构应该围绕城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对实施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查处,建立评估验收和表彰奖励机制,确保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1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