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5 09:56:13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实验室安全事关校园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师生切身利益,是高校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永远话题[1]。实验室安全检查,作为一种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减小事故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有效手段[2,3],历来受到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重视,现已成为高校安全工作的常规动作,
实验室安全事关校园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师生切身利益,是高校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永远话题[1]。实验室安全检查,作为一种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减小事故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有效手段[2,3],历来受到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重视,现已成为高校安全工作的常规动作,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年度工作的重点,并且在创建平安校园、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发生“8.12”特大爆炸事故,教育部紧急启动高校实验室年度例行安全检查制度,把安全检查上升为全局性工作[4]。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结合实际,从检查表的设计、检查系统的开发、检查指标体系的设定、检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探索,也取得了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成果[5,6,7,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人员身份类别多、仪器设备种类多、环境条件因素多等已成为实验室新的突出特点[9],这直接导致安全检查工作面临诸如检查力量不足、检查深度不够、检查效率不高、检查效果不好、检查手段不多等新的现实困境。特别是2018年12月北京某高校发生实验室爆炸事故,3名研究生不幸遇难[10]。教育部紧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9]1号),并提出“五个严查”的具体要求[10],更是把对安全检查工作的要求及标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以提升安全检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安全检查工作实效为目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意义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涉及人、物、环境、管理4大要素,因而安全检查的意义则主要在于能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及管理的不安全漏洞[9],并在检查过程中宣传贯彻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发掘并推广优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先进经验,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展、发生,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1)及时发现和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占比为80%以上[11],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师生的不安全行为是控制安全事故的关键。在实验开展及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往往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特别是从事毒害、单调、重复的实验作业人员,常常受到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一段时间安全实验作业后,麻痹大意、疏忽侥幸的思想随之产生,实验操作便会自由懒散,使个人行为处于失控状态。安全检查则能够通过监督、调查、了解、取证等方法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提醒、指正、批评、警告及处分、调离、开除等手段消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达到警示教育效果,确保实验室安全平稳有序。
(2)及时发现和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由于设施设备腐蚀、老化、磨损等原因,易发生故障;实验室所用材料(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可能由于人为存储保管不当、自然条件发生改变及自身物性改变等因素,常处于安全临界状态。安全检查可以有针对性提前发现实验设备故障、实验材料临界状态等危险苗头,并能够及时采取辅助手段或防护控制措施;对于危险性大和危害严重的不安全状况,能够提出改造计划、订出整改措施,并督导学校相关部门尽快执行,为之于未有,防患于未然。
(3)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实验室环境条件是实验室安全保障的基础和生命线,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其主要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等基本建设条件,照明、消防、排气(水)等设施条件,采光、通风、温湿度、洁净度等内外环境条件等。可以组织基建、安保、消防等专业队伍力量,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对照相关规范标准,检查建筑物、构筑物等是否老化形变,通风、安防、排水设施是否损坏,实验室环境是否脏乱差等,并及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维修改造和修理修缮,以消除不安全条件,营造安全环保、整洁卫生的实验室环境。
(4)及时发现和修复管理的不安全漏洞。由于高校实验室具有人员身份类别多、仪器设备类型多、物料性质变化多、环境条件因素多等特点,且管理工作涉及机构组织多层级、操作程序繁琐、实验类型多样等因素。因而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是人的管理,也是物的管理,其无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而,难免会由于某一个管理环节的疏忽而造成缺陷、产生管理漏洞,威胁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影响实验室有序运转。实验室安全检查,则能够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具体问题分析来发现各项管理工作的缺陷及实验室自身安全管理中的缺陷,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修复和弥补,做到未雨绸缪。
2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现实困境
当前,由于在检查人员、内容、手段、形式、整改等方面存在诸多客观性问题,使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陷入检查专业性不够、检查深入度不足、检查实效性不好、检查系统性不强及检查成果性不佳等现实困境之中,影响了安全检查的工作效率。
(1)检查人员缺乏、检查专业性不够。由于历史性原因及现行高校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实验室安全检查人员的缺乏,这主要表现在人员质量水平不高和数量不足两个方面。在实际安全检查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牵头,从教务、科研部门拉一批,从保卫、后勤部门叫一批,向学工、研工部门借一批,东拼西凑组成一支临时性的检查队伍,不但人员不固定,而且人员的安全检查专业水平不高、技术技能不强。从人员数量层面来讲,检查队伍的规模通常为10~15人,相对学校实验室的大体量和安全复杂度而言经常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2)检查手段单一、检查实效性不好。当前,实验室安全检查手段相对有限,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力检查为主,即主要通过检查人员的走访巡查、眼晴观察、手工登记等人工方式进行,无法实现连续性在线检查与实时分析,且由于纸质记录而导致责任不明确、多数安全隐患需较长时间才能解决[7],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检查的实效性比较差。虽然在传统人力检查方式下,检查人员发现问题后可以与实验室人员充分交流,但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人员将隐患描述、现场照片和整改建议整理成报告需要花费较大精力,此外检查报告通过一级级管理人员传达下去则需要较长时间[12],这导致检查实效性不佳。
(3)检查协作性差、检查系统性不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类别,从时间上可分为重点任务检查、重大节日结点检查及例行检查等;从层级上可分为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检查、属地公安部门检查、校级检查、院系级检查及实验室自查等。由于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缺少系统性的协作统筹与沟通联动,造成对同一个对象一次次重复查,此外,检查人员对待同类隐患问题的意见会不一致,导致无法做出统一的整改意见。这极易造成检查者苦于无效性的奔波劳顿、被检查者迫于无功性的虚与应付的尴尬局面,无法形成步调统一、协作分工、内容统筹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
(4)检查内容繁多、检查深入度不足。实验室安全检查涉及人员、物料、设备、设施、环境、管理等要素,内容则涵盖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机械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现实操作中,学校组织一次实验室安全检查,一般情况下短则半天、长则一到两天,加之检查人力的有限性,往往只能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检查的深入度远远不足,只能发现一些诸如药品乱摆乱放、垃圾没有入桶等浮于表面的问题,而很难发现隐藏于深层次的安全隐患。
3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应对策略
综合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实际,从现行检查工作方式方法出发,可以从检查队伍力量、检查时间空间、检查层次体系、检查范围及检查整改处理等方面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寻求解决现实困境的应对策略。
3.1“专检”与“群查”结合,增强检查队伍力量
实验室安全检查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工程、水电暖、智能化等方面的知识,参与检查的人员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队伍,并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发现安全隐患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高校实验室具有体量大、种类多、安全隐患分布广、安全危险源和人员相对集中、安全风险累加效应明显等客观特点,对从事检查工作的专业检查人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仅依靠有限的“专检”队伍很难满足安全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所以导致检查的质量和数量都严重缩水,有些隐患查不出、有些危险点查不到[13]。因而,需要进一步扩充安全检查参与人员范围,增强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力量。
学生作为在实验室内活动时间长、区域广的最大群体,自身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服务的能力与诉求,可作为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参与安全检查工作,实现“群查”与“专检”结合。一方面,由“专检”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及精心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使其成长为“群查”力量和“专检”人员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可充分结合学生年级、层次的高低不同,调整“专检”与“群查”的分工安排,让学生承担专业性不强的普及检查任务,如低年级本科生从事简单的消防、卫生检查,高年级本科生从事药品、设备的检查等[13]。
3.2“人检”与“机查”结合,拓展检查时空维度
利用人力开展安全检查,是当前高校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方式,其主要原因为“人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检查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对潜在安全隐患有较强的洞察力,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检查人员在现场能够与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可以有效地就查出的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并实施[8]。但是,由于人力自身的局限性,仅依靠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够,“人检”在时间上不具备连续不间断检查的可行性,空间上存在无法涉及的空白地带。因此,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辅助设备设施,充分发挥“机查”的优势,弥补“人检”的客观不足。
在实验室安全检查过程中,仅靠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尚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为此,一方面可以将信息、数字技术引入安全检查过程中;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辅助仪器设备,建立覆盖全时段、全空间的“机查”工作体系,实现“人检”与“机查”的有机结合,提升检查深度、广度。利用基于有线及无线的远程信息传输技术,建立诸如消控、噪声、空气等指标的实时监控预警反馈系统,解决“人检”的时间空档期,实现24 h不间断检查。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特点,开发综合检查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安全检查的流程化水平,实现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分析、挂牌、整改、销号等全过程闭环管理。
3.3“飞检”与“例查”结合,建立检查层次体系
“飞检”,即飞行检查,其作为一种广泛用于涉及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建康等领域的检查方法,是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实施的现场检查[14]。近年来,已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得以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每年都组织专家开展全国范围的飞行检查,部分省份教育厅及高校自身在不同层面开展了“飞检”尝试,属地公安、安监、质监部门也会有相应的专项“飞检”要求。“飞检”按性质主要分为重点任务检查、重大事故后检查及重大节日(元旦、春节等)检查3大类。“例查”则是指按计划开展的每周检查、月度检查、季度及重点节日检查等,其特点是有具体要求、有日程安排,在层次上分为校级、院级、实验室检查。
由于检查类别的多样性,需要对各类检查进行统一协调,建立具有协作性强、层次分明的检查体系。首先,做好校内外协调,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及属地部门“飞检”的内容、工作要求、时间频度及检查问题反馈等情况,适时调整校内“例查”的内容、频度及侧重点,并对检查的问题进行复检复查、跟踪整改、验收销号等,以实现二者有效结合,发挥最大效力。其次,统筹好校、院、系的层级分工,力争做到三者之间的检查内容适当错位、检查时间合理穿插、检查重点适度区分,建立检查分层分级体系,避免重复,提升检查实效性。
3.4“点检”与“面查”结合,实现检查面域覆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高校实验室无论是其体量或是规模,对有限的安全检查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一方面,由于实验室面多域广,检查工作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检查广度不够;另一方面,对于实验室安全的疑难杂症关键结点,又由于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单纯为了完成工作量以导致检查的深入度不够。因此,急需调整检查策略,注重“点”与“面”结合,实现实验室安全检查有轻有重的全覆盖。
科学规划是指将检查对象进行“点”与“面”区别分类,如把危险化学品、高压设备(气体钢瓶、高压罐等)、病源微生物等安全重点作为“点”来对待,而对于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用水用电等整体通用安全可以作为“面”来看待。优化检查策略,重点紧盯“点”安全,注重深度;整体兼顾“面”安全,注重广度;进而推进“点检”与“面查”结合,实现有限检查资源的效能最大化。错时安排专项检查与常规检查,提高检查针对性,开展专项检查关注“点”安全,强调专项而不力求全面;开展常规检查关注“面”安全,注重覆盖面而不力求深入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检查关键问题。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实验室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以便保障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有序开展,促进平安校园建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在检查力量、检查深度、检查协作性等方面遇到一些现实困境,产生诸如检查专业性不强、检查实效性不好、检查深入度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将“专检”与“群查”、“飞检”与“例查”等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增强检查队伍力量,拓展检查时空维度,建立检查层次体系,做实检查整改处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安全检查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30(7):4-7.
[2]黄海艇基于项目管理的实验室安全督查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20,23(1):202-206.
[3]冯建跃,张新祥开展实验室安全督查提升高校安全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33(9):1-4.
作者:宋志军 蔡美强 谢湖均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相关推荐检测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4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