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大学体育教学篮球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1-12-04 16:56:58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使其掌握运动技巧,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教师应具备创新教学意识,优化篮球教学过程,使体能训练具有趣味性,帮学生补齐自身短板。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耐力、弹跳力、爆发力与肢体协调性,提升团队之间的默契度,帮助学生提高

  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使其掌握运动技巧,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教师应具备创新教学意识,优化篮球教学过程,使体能训练具有趣味性,帮学生补齐自身短板。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耐力、弹跳力、爆发力与肢体协调性,提升团队之间的默契度,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篮球既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品格,助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大学生形成团队意识、进取精神,让其拥有坚忍的意志品格,进而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教师应发掘不同学生的运动潜能,使教学定位更精准,展开分层指导,让体育教育工作面向所有学生。

大学体育教学篮球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1篮球运动的主要特点

  构建良好的运动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参与锻炼,校方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关注。篮球作为一项集对抗性、集体性、观赏性、竞技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篮球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采用动作分解、学生模拟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兴趣丧失。为彰显大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使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教师应丰富体能训练形式,使大学生在接触篮球及深入学习过程中,形成较为独特的运动感受,使其思维变得更敏捷、肢体协调性更好。进行奔跑、跳跃、传球、投篮等动作时,与队友合作默契,同时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应赋予高校篮球体育教学新的活力,体现篮球的优势与特点,发挥健身作用,促进大学生展开运动交流,让他们从课堂走向篮球场进行运动训练。体育教师可积极运用智能教学工具,进行运动知识分享,让大学生养成严格自律、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意识,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篮球体能训练内容。高校篮球教学应体现专业性,体育教师应具有教学反思意识,充分地找出大学生对体能训练不感兴趣的原因。只有在生动教学中,突破教学难重点,使体能训练递进展开,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性与爆发力,同时了解球场中不同位置的分工。调整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揣摩,展开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运动水平,娴熟掌握篮球技能。

  2影响篮球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2.1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球场中能够根据当前局势,灵活运用不同的攻防战略,与队友进行抢断、远投配合。这便需要大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强化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协调。因此,需要进行系统化的体能训练。通过负重训练、沙地蛙跳、单腿多级跳等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与弹跳力。很多教师习惯按照既定教学思路进行篮球体能训练设计,训练方法陈旧、忽视学生感受,造成学生认为篮球训练枯燥,使体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因训练课程内容具有局限性,难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意识,使其对战术性知识了解甚少。

  2.2教学方式

  高校篮球体能训练中,教师采用怎样的施教方式,其是否具有新意、有无及时调整训练方式,将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师生间交流少、教师习惯按照自身经验进行讲解、缺少兴趣激发、训练缺乏针对性等,会使学生在训练中开小差,进而形成无效训练。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教师教授的运球、上篮、投球等动作,缺乏创新思考,也会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只有进行系统化体能训练教学设计,使训练与大学生兴趣发展、认知水平、体能素质水平等有效结合,摒弃被动教学模式,才能给他们的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适应新的体能训练方式,主动参与训练活动、进行技巧摸索,从而形成良好的球感。

  2.3心理因素

  在篮球体能训练法的应用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异常关键。在初期接触篮球运动、了解战术应用后,为了帮学生筑牢学习基础,教师需选用学生更易接受、较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并实施鼓励教育,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与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树立学好篮球的自信。同时,应避免使用打击、否定性评价。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大学生肢体协调能力、控球能力、投篮能力等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体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而使学生融入篮球训练。体育老师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教学中体现训练法的多样性、层次性与针对性,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其端正训练态度,让他们拥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我能行”“我一定可以”的激励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神贯注地参与体能训练。

  3大学体育篮球体能训练方法

  3.1应用循环训练法,提升身体素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篮球体能训练的关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高效完成训练内容,有助于提升其上下肢力量,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显性学力得到同步提高。为此,教师可引入循环训练法,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组别,依照其在篮球课堂中的表现与三步投篮动作掌握情况,对其开展助攻、运球、投篮、抢断等循环训练。在以往的单一体能训练中,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往返跑、假想突破、胯下运球等动作训练,这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其训练动作也难以规范。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可将不同的篮球动作串联成“串”,使他们进行强化训练。按照一定次序、路线,持球进行体能训练,确保体能训练负荷强度合理,让学生依次站好,按照体能训练要求与任务设定内容,依据相应的路线,进行传接球、投篮、防守等循环运动,进行跑、跳、投、抢等动作训练。在循环训练中增强教学趣味性,密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感受中对不同动作进行揣摩。

  3.2关注教学创新,促进个性训练

  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效果,使体能训练具有实效性,还应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丰富其篮球学习感受。可在微课、智能教学、混合施教中,进行体能训练任务的布置,并且,教师应具有分层教学意识,结合班级学生球感、体能素质差异,设计难度、强度不同的体能训练任务。例如,在力量训练中,可鼓励学生使用Keep软件,进行腹肌、胸大肌、腿部肌肉与核心肌群的专项训练。对于篮球运动能力不同的学生,帮助其制订差异化力量训练计划。面对喜爱篮球、技能水平相当高的学生,可增加半小时的无氧运动,如俯卧撑、平板支撑、深蹲等。

  3.3组合训练动作,优化教学效果

  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能训练成效,让学生掌握基本篮球动作,使其肢体协调能力不断提升,还应推出更适合大学生的组合训练动作。教师可结合男女生体能素质的不同,在训练他们的弹跳力时,推出不同的组合训练。比如,可让男生进行沙地蛙跳、灌篮训练,让女生进行跳绳与蹦床训练。并且,要让学生做好体能训练热身,使其充分舒展身体,在运动中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发生运动损伤。可循序渐进地增加体能训练强度,提高对学生运动能力的要求,进行阶段训练测试,将其计入总成绩。

  3.4进行耐力训练,培养体育品格

  为了使高校篮球体能训练更具有效性,让大学生认识篮球运动,获取战术知识,还应当展开耐力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格,促进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与坚忍的意志力。例如,可讲述耐力训练的必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将耐力训练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丰富耐力训练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长跑、卷腹、登山等训练,开展有氧运动。在同伴相互鼓励、师生有效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运动,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格。此外,还要让学生在参与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有氧与无氧运动技巧,通过运动纾解内心不良情绪。

  4结语

  总之,新时期体育工作不仅为高校育人指明了新方向,也对体育老师授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灵活运用多种体能训练法,丰富学生篮球学习经验,注重对其兴趣培养,培养学生永不言弃、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具有独特的训练感受,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应做好教学观察,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肢体协调能力与控球能力,展开差异化教学,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能训练内容,不断积累篮球知识,感受体育学习的趣味性,最终塑造强壮的体格与健全的人格。

  《大学体育教学篮球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来源:《拳击与格斗》,作者:桂豪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4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