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6 10:29:57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明星效应是通过明星个人或者所塑造的荧幕形象吸引大众关注自己,并因此而产生的价值。商家找明星代言,树立自己品牌形象,以获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并获得利益。在商家与明星通过资本运作互相增加影响力的过程中,不利于少年儿童成长的明星不良效应已经产生。 一、明星不
明星效应是通过明星个人或者所塑造的荧幕形象吸引大众关注自己,并因此而产生的价值。商家找明星代言,树立自己品牌形象,以获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并获得利益。在商家与明星通过资本运作互相增加影响力的过程中,不利于少年儿童成长的明星不良效应已经产生。
一、明星不良效应的表现
明星群体由于职业和大众追捧的需要,在穿着打扮上总是标新立异,引领时尚的潮流,并吸引受众人群争相模仿。少年儿童这一群体还没有形成批判性思维,对于明星的模仿是直观而不加选择的。
(一)外在表现直接模仿明星
少年儿童对于明星的穿着打扮直接模仿现象层出不穷。穿着与明星相同的服装,演唱着明星的歌曲,跳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舞蹈,俨然明星范。这一系列的模仿秀在现今的综艺节目中并不少见,而这类模仿秀以不谙世事的少年儿童为主。他们以此展示自己的明星范,感知大众对他们模仿行为的认可和喜爱,以达到心理的满足。
(二)内在全数接受明星价值观
少年儿童对于明星的行为表现及价值观不加批判的完全接受令人担忧。商业代言中,我们经常看到口红的代言人是男性,而标榜时尚男性杂志又常以女明星为封面,目的都是迎合受众人群中对于偶像明星的追捧。偶像的一切自己都喜欢,偶像代言的产品一定要买,偶像用的物品自己也要拥有,少年儿童以一种极不成熟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一切都要与偶像相关。这只是外在行为表现的全盘接受,如果对于某些明星不正确的价值观、交友观也全盘接受,又将给少年儿童带来怎样的不良影响,这更令人担忧。
(三)沉迷明星不可自拔
沉迷明星的初级表现为见到明星疯狂呐喊甚至激动地哭泣。中级表现为追随其行踪,购买高昂的演唱会票,包场其主演的电影场次,助其票房业绩;高级的表现就是近乎病态的追踪,购买其穿着物品,影响其私生活等,甚至爆发群体性事件。不论哪一级别,沉迷明星的行为都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明星不良效应产生的原因
少年儿童受到明星不良效应的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社会舆论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还与少年儿童自身的发展分不开。
(一)少年儿童对偶像与榜样的认识模糊不清
"榜样",在《新华词典》是"值得学习和效法的人或事".[1]明星,或者说偶像,则是不加批判、盲目崇拜的对象。榜样,有着官方认可的称号,有着公众认可的事迹,有着经得起推敲的品行,不仅对人们传递正能量、正向激励有积极作用,而且其价值取向符合正确社会导向的期待。偶像明星更多的是目标人群情感的寄托,是人们理想化的象征,是高于现实的情感升华,然而实质上是背后的商业运作、资本运营的结果。[2]
榜样与偶像之间虽有共同之处,但不可否认二者具有本质区别。明星偶像是商业运作、资本运营的结果,榜样是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的选择。对于涉世不深的少年儿童来说,宣传的榜样更多存在于学校的墙面、课本、传说中;而偶像存在于现实中,更易触及。一生献给科学的钱七虎院士的形象,不及歌手演唱一首歌的表现;95岁依然奋战在手术台的吴孟超医生的精神,不及偶像一部影视剧的表演。在少年儿童群体中以偶像替代榜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当然与我国近年借助通讯发展而迅速兴盛的综艺节目造星现象有着显著联系。由于人对现有能力局限性的不满足,都希望达到超越自我的理想状态,所以寻找符合自我心中期待的榜样。造星现象的泛滥,让少年儿童对"成功人士""模范"标签的定义不清;明星的世俗化、榜样的"高高在上",又让少年儿童更愿意模仿明星而非榜样。这是明星不良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舆论导向助长少年儿童追星之风
舆论的导向性等外部因素对少年儿童有误导作用。一些综艺节目为保障节目效果和收益,邀请的嘉宾很多都是少年儿童追捧的明星。也许,节目的初衷是通过娱乐的方式,将某明星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传播出去,以扩大某明星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在节目中,某些男明星在穿着打扮上过于阴柔,没有"阳刚之气",这样的形象也会形成宣传效果,影响身心、审美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这是舆论媒介对少年儿童不良导向的一个表现。
微博或是直播平台对少年儿童的舆论导向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微博和直播平台本是为人们分享评论近期发生的人或事服务,如今却几度因明星轶事而发生系统瘫痪的事。明星偶像本应在自己的职业上多花力气,钻研演技,却费尽心思在其他方面制造话题增加"吸睛度".至于演技的精湛与否,唱功扎实与否,都比不过各种话题所带来的影响。明星借助娱乐传播媒介,最终掌控了某些话语权,左右了追逐其中的少年儿童,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三)教育者对少年儿童过度约束
传统观念中"教不严,师之惰",使教育者们为塑造少年儿童的良好的习惯、品性,用纪律约束行为、以权威控制话语、以压制的方式管理班级,造成对少年儿童的过度约束。[3]以一系列禁止管控的方式对待少年儿童,让少年儿童丧失判断能力,只能依靠教育者们灌输知识使之成长。少年儿童处于个人在智力、道德、社会方面自我肯定时期,缺少他人对自我的肯定、尊重、认同,就会影响自尊、自信的建立,导致少年儿童缺乏自由言行,缺乏自我表达,缺乏自我认知。
比起严厉的教师,光环中的明星更加亲切;比起苦读的艰辛,唱歌跳舞更贴近少年儿童"玩"的心态;比起成为科学家的漫长道路,娱乐造星更加迅速且容易。在过度约束的环境下,少年儿童在学业中失去自信,就转而在明星的身上找寻情感寄托。
三、少先队应对明星不良效应策略
人的身心状态表现在他对于事物的态度上,而态度即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应对明星不良效应给少年儿童带来的影响,少先队不能仅是号召抵制,完全摒弃简单了事,而要从根源处--少年儿童的需要中寻找解决方案。
(一)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全盘否定明星以强制少年儿童远离影响不切实际。少先队应引导少年儿童辩证看待明星,认清明星光环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1.辩证地看待明星
明星虽然在荧屏前光彩靓丽,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不靠努力奋斗就能得到的。在成为明星之前,他们也有其必经的奋斗历程,在繁忙的日程中,既要坚持学习、锻炼体魄、尝试出新,又要寻求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少先队提炼出明星奋斗历程中的闪光点,并将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明星正向、积极的因素引导启发少年儿童辩证地看待明星,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克服自身缺点,进取拼搏。
2.榜样宣传生活化
榜样并不都高高在上,也有生活化的一面,也有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在宣传上,不要只把榜样宣传神圣化,而是把榜样宣传得生活化,用可亲近可超越的形象激励少年儿童。榜样只有变得可亲可爱,才更容易受少年儿童接受、模仿、学习。对于少年儿童,榜样教育并不是强迫他们崇拜,而是要将榜样生活中、工作中的行为态度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榜样,被榜样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二)以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推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以丰富的少先队活动为"抓手",将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少先队活动中,促使其在丰富的实践当中实现全面发展。
1.以传统文化塑"魂"
少先队的使命,是以思想导向为灵魂引导少年儿童坚定信仰,弘扬传统文化,塑造"中国魂".少先队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古文,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从根本上抵制道德的缺失,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2.以"少年军校"活动促行
坚持在少年儿童当中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少先队的品牌活动"少年军校",[4]以军人行为训练学生,以军人的品格教导学生,以军人标准要求学生。以"少年军校"活动促行,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全面锤炼少年儿童的意志品质及行为作风。
3.以"雏鹰争章"活动立志
雏鹰争章活动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从日常小事做起,日日可为,天天可为。[5]远景目标很难立即实现,对于少年儿童的吸引力也不够。那么就培养少年儿童立小目标,从眼前做起。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少年儿童感到做一件事能收获成功、认同、赞赏,就会认真去做。获得雏鹰勋章即是对其行为的肯定,这一方法可以鼓励少年儿童学会从立小志起,实现自我、建立信心,也可促使少年儿童重复这一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让少年儿童在自我教育中成长
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人对自己的信念的实践过程。少先队以组织活动方式培养少年儿童,使其在自我管理、不断试错的实践中建立信心,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1.尊重少年儿童,承认其独立人格
在少先队中,辅导员应肯定学生是一个社会的人,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少年儿童在组织中体验勤奋获得新知,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果不能获得尊重和肯定,他们会感到失落、自卑。辅导员作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教育者,要让少年儿童感到自己受尊重,并被平等对待,从而感知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辅导员与少年儿童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是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前提。
2.爱护少年儿童,给予宽松的成长环境
观念的形成源于生活实践本身,少年儿童的批判性思维是平日慢慢养成的,这需要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成长环境。少年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锻造自己的人格素养,逐步养成优良品质,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这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尝试与自我肯定的过程,需要在信念坚定、精神自由、行为自主的情况下,促使少年儿童在发展完善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自主的判断来源于自我思考,自我思考来自于自由的意志。[6]
3.以少年儿童为主,辅导员为辅
在少先队中,辅导员履行的是辅导职责,引导少先队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7]如少先队的"小干部",让少年儿童在少先队中承担职责并履行义务。少年儿童在组织中磨炼自我并从中认识自我,学会自我管控、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以自我的优良表现为榜样管理他人、教育他人等。教育少年儿童不能只灌输知识,知识传播需要人的手脑配合、思考实践,才能真正被吸收利用。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少先队员充分的肯定与适当的决策自由,创设自我管理、自我认识并走向自我教育的条件,让少年儿童在自己的组织中尝试新事物,获得满足感,学会独立自主,从而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闵丽。当代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后现代特征[J].青年研究,2003(3)。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少先队应对明星不良效应的策略探讨》来源:《教育观察》,作者:吴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49988.html
下一篇: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课程育人模式研究